北京石墨烯研究院院长刘忠范。新华网发 近年来,石墨烯成为大众熟知的一个词语,开始逐渐应用到生活中。石墨烯是一种新型的二维蜂窝状纯碳材料,具有优异的导电性和导热性以及极高的机械强度,在能源、信息通讯、生物医学以及航空航天等...
英国《自然》杂志16日发表了一项材料学最新成果:英国帝国理工学院团队报告了一种全新人造超材料强度增加但质量依旧较轻,这种材料是利用多向晶格,并结合3D打印技术制成,而其中新型晶格则是根据强金属合金的基本原理设计的。 晶格结构...
十日并出,草木焦枯,后羿射日的传说脍炙人口。近日,英国华威大学研究小组在《自然天文学》杂志上撰文指出,他们发现了一个独特的具有四颗恒星的天体系统,如果该系统存在行星,站在上面观测,天上将有四个太阳。 研究小组利用位于智利...
新华社北京1月15日电(李国利、肖建军)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15日透露,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搭载的伽马暴偏振探测仪(简称天极望远镜)已完成伽马射线暴瞬时辐射的高精度偏振探测,实现预定科学目标,相关成果于1月14日在线发表在国际重...
来自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的消息,该台近期开展的黑洞与暗物质相互作用的系列理论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 宇宙中充满大量暗物质,它们如何影响黑洞的时空特性,黑洞又如何影响暗物质的分布?为此人们提出许多暗物质模型,如冷暗物质、标量...
据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官网近日报道,该校科学家证明,他们可以在3D设备中构建原子精度的量子比特,并实现精准的层间对齐与高精度的自旋状态测量,最终得到全球首款3D原子级硅量子芯片架构,朝着构建大规模量子计算机迈出了重要一步。...
记者10日从国家航天局获悉,嫦娥四号软着陆月球背面以来,由多个国家和组织参与的科学探测任务陆续展开。 着陆器上由德国研制的月表中子及辐射剂量探测仪、巡视器上由瑞典研制的中性原子探测仪开机测试,获取的探测数据将通过鹊桥中继星...
9日,经过近3个月的挖泥、挖岩试验,国之重器天鲲号顺利返航至江苏启东船厂,正式具备投产能力。此次挖泥试验过程中,天鲲号智能挖泥控制系统调试获得巨大成功,这是绞吸船自动挖泥技术在我国的首次应用,是中国疏浚技术的又一重大突破。...
科技日报讯(记者瞿剑)据中国农科院最新消息,中国水稻研究所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王克剑团队,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建立了水稻无融合生殖体系,成功克隆出杂交稻种子,首次实现杂交稻性状稳定遗传到下一代。该项成果近日在线发表于《自...
科技日报讯(记者瞿剑)据中国农科院最新消息,中国水稻研究所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王克剑团队,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建立了水稻无融合生殖体系,成功克隆出杂交稻种子,首次实现杂交稻性状稳定遗传到下一代。该项成果近日在线发表于《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