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海春作 (新华社发)
3月15日,环保部联合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东、山西6省市为期一个月的空气质量专项督查告一段落。来自环保部通报的信息显示,这项行动已督查将近6000个部门、单位和企业,发现了2000多个问题,推动解决了一批突出环境问题。
2月15日,环保部联合6省市拉开了空气质量专项督查的大幕,环保部部长带队凸显这次督查不同以往。
“问题清单已交地方政府整改落实,并将整改落实情况向社会公开,环保部将继续盯住不放。另外,将通过梳理这些问题,倒追地方政府责任,发现责任问题多的,将视情况采取约谈等措施。”环保部部长陈吉宁透露,年内环保部还将开展1至2次区域专项督查,保持执法高压态势。
向薄弱环节发力
循着刺鼻的硫化氢气味,溯源追根,督查人员仔细查看着洗气塔和洗气废水循环池设施运行情况;在企业锅炉房内,查看着近期锅炉负荷及氮氧化物在线排放数据,对数据进行详细比对……陈吉宁一行到达石家庄后,便直接驱车赶往位于石家庄新乐市的河北新化股份有限公司,调查重点污染企业无组织排放问题。
2017年是“大气十条”第一阶段收官之年。然而,今年的大气污染治理形势一点也不乐观。监测数据显示,2017年1月,京津冀区域13个城市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36.2%,同比下降19.6%;PM2.5浓度为128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43.8%;PM10浓度为189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41.0%。
“督查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层层传导压力,重点督查区县环保工作落实情况,这是环保工作的难点,也是薄弱环节。二是切实落实地方环境保护责任。”陈吉宁介绍,环保部对京津冀及周边重点地区按照3km×3km划分网格,共计37000个左右,每个网格按PM2.5排放量由高到低排序,排名前400多个网格,贡献了全区域约40%的污染排放;排名前3000个左右网格,贡献了全区域约80%的污染排放。“我们这次督查落实责任的重点就是这些重点地区。”
国家城市环境污染控制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彭应登认为,采暖季一直是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空气重污染的高发期,特别是12月份和1月份。“仅采暖季,重污染日对全年PM2.5浓度的贡献率就超过3成,所以一季度的空气质量至关重要,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全年空气质量的改善率;另一方面,近年来全国特别是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空气质量的改善在非采暖季较为明显,采暖季则不明显甚至没有改善,还需要各地下大力气寻找真正的症结所在,对症下药,实现‘冬病夏治’。”彭应登说。
让问题水落石出
“这里有多少家这样的企业?你们的工艺水平如何?企业效益怎么样?有没有上环保设施?”……在石家庄沃尔森板业有限公司,陈吉宁详细了解该区域内硅酸钙板行业的工艺水平和环保设施情况。
石家庄市各县的特色产业,大多规模小、工艺差、环保设施不足。那些超标排放严重的“散乱污”企业,是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中难啃的硬骨头。
沃尔森板业有限公司对面,是一家大门紧闭的石膏粉企业。督查人员踏着地上厚厚的石膏粉尘走了进去,简陋的车间内,原始的粉磨机器上被厚厚的一层锈迹包裹,车间地上更是被大量粉尘覆盖。几个工人自称正在进行设备检修,全身上下同样落满了白色的粉尘。“这么落后的工艺水平,企业的竞争力在哪里?这样的企业不退出,好企业不会进来,好环境也很难实现。”陈吉宁说。
VOCs是PM2.5和臭氧形成的重要前体物,也是当前大气污染治理的难点和薄弱环节。在此次专项督查中,陈吉宁着重关注了VOCs排放重点行业的污染排放和治理现状。走在华北制药(6.150, -0.01, -0.16%)有限公司发酵车间前的道路上,陈吉宁表示,“几十米的距离内就能闻到不同的气味。企业要尽快着手VOCs的治理工作,力争从源头上实现减排”。
从2016年10月份开始,石家庄市空气质量出现大幅下滑,2017年前两个月份各项主要污染物指标均不降反升。陈吉宁认为,这里面有气象等客观原因,更主要的是压力传导不够、县镇一级问题突出,管理粗放、“散乱污”企业扎堆、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不落实等问题尚未解决。“希望通过这次督查,一方面让各种问题水落石出,充分暴露;另一方面,重点抓住区县这个关键和薄弱环节,传导压力,夯实责任,真刀真枪地把暴露出来的问题解决好。”
探索长效机制
晚上十点半刚过,督查小组成员卢温龙发动了汽车。从2016年9月开始,每周3次,这已成了他的习惯。“这是鹤壁市的环保夜查行动,环保局给它取了个名字,叫‘零点行动’。说是子夜零点开始,其实我们每次都要提早到位。”卢温龙对记者说。
在2月22日的零点行动夜查中,督查小组组长赵树林率队来到鹤壁煤电有限公司化工分公司,发现应急池水位偏高,并传来阵阵恶臭。赵树林现场查实该企业存在将储存在应急池内的废水未经处理直排园区污水处理站的违法行为,立即约谈了企业值班负责人,并取样监测。目前环保部门已立案查处。
记者从环保部了解到,此次专项督查聚焦了7个问题:第一,重污染天气的应急预案落实情况。例如,有没有把一些不存在的企业放在了应急预案里,企业是否了解怎么执行应急预案。第二,网格里“小散乱污”企业情况。京津冀地区,尤其是区县及其交界地,存在大量“小散乱污”企业,通过此次督查摸清情况,为下一步治理打下基础。第三,了解和督查这些地区小锅炉淘汰及改造情况。第四,督查重点企业达标排放情况。第五,现场检查重点企业在线监测设备是否存在造假问题。第六,核查企业是否切实落实冬季错峰生产。第七,督查区域扬尘问题。北方地区尤其是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扬尘问题十分突出,对PM2.5影响较大,要督促地方采取措施切实解决扬尘问题。
“通过持续督查,防止地方保护主义抬头。更重要的是帮助地方出谋划策,建立起大气环境保护的长效机制”,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常纪文看来,此次专项督查释放出一个强烈的信号,那就是“无论怎么强调环境保护都不过分”。“相信此次专项督查会对攻坚期大气环境质量的提升起到促进作用。”常纪文表示。(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曹红艳 实习生 顾桥孜)
“要督查,更要倡导自律守法”
“我已经一年多没有双休日了,就算休年假,单位有事也是随叫随到。”督查员陈爱利告诉记者,对京津冀地区的空气污染问题,环保部持续高压态势,他们的工作强度明显增加,“一个督查任务接一个,那是家常便饭”。
除了奔波在第一线的督查员们,记者前往河南省焦作市环保局采访时,发现各个科室的办公人员都在随时待命。“我们不能休息,一旦有突发问题,就需要我们应急处理。”焦作市环保局污染治理科科长喻国强说,“今年过年,我就仅有初五一天休假,中午还在丈母娘家吃饭,接到电话立马回来办公”。
通过陈爱利们、喻国强们的加班加点,环保督查取得了一定成效。据环保部通报信息显示,在3月15日结束的2017年第一季度空气质量专项督查中,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东、山西6省市18个督察组已走访6000个部门、单位或企业,发现2000余个问题,并交由地方政府整改落实。
然而,也有局内人指出这样督查行动存在的不足。华北督查中心的方堃博士认为,专项督查行动在短期内效果显著,但是一旦督查组离开,许多“小散乱污”企业往往违法复产,一些大企业超标排污的现象也故态复萌,会继续污染环境。而督查行动结束后的一周,雾霾再度笼罩北京,似乎也印证了这一说法。
此外,“小散乱污”企业分布广泛、地处隐蔽,执法难度很大,而督查人员数量又相当有限。第十七督察组组长施立仁表示,每个城市的督查组共有18名成员,即使以三人一组的小分队形式展开暗查或夜查,能够督查到的对象和整治名录上的企业数量相比也是寥寥可数。对此,第十六督察组组长马勇华认为,在现有督查方式下,该矛盾难以攻克,“我们只能尽可能科学规划线路,提高督查的效率”。
现在的督查行动,绝大多数依靠督察员实地探访,但仅仅用人力去督查,难免会导致长期效果不明显和查处对象不彻底两大问题。更多借助科技手段优化督查方法,成为督查员们热衷讨论的话题。
记者发现,以白天8小时的暗查行动为例,至少有4小时至5小时花费在路途上。如果能使用在线摄像设备对整治名录上的企业进行监控,督查效率将大大提高。方堃认为,地方环保局甚至可以划定区域达成公约,互相监督,实现企业和政府共同管制。“这样一来,对环保基层公务员来说,就可以不用每天超负荷工作;对企业来说,自律和守法也将成为常态。”方堃说。(经济日报记者 曹红艳 实习生 顾桥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