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付卡充值了,没多久店家却关门走人,这种现象在美容美发行业频频发生。12345市民服务热线接到的投诉举报中,针对美容美发行业的占比超过50%。据上海市单用途卡协会初步估计,全市发卡主体总数近10万家,但全市实际备案发卡企业只有366家,备案比例不足1%。
9月21日,上海市商务委专项会议透露,9月底,上海将开展单用途预付卡集中治理行动,联合上海市工商局、各区县市场监管局等部门治理。同时,上海市将研究制定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管理办法,并推动人大立法。
发卡企业关门投诉,美容美发行业超一半
在美容美发、沐浴(含足浴)等生活服务行业,因单用途商业预付卡引发的消费者投诉较为集中,且发卡企业关门跑路频发,影响恶劣。2015年,市商务委处理发卡企业关门跑路的12345投诉举报中,美容美发行业占比超过50%。
上海市商委透露,美容美发等行业企业广泛采用“超低折扣”诱惑消费者购买预付卡,不少企业无视有关规定诱惑消费者充值逾万元可享受两三折的优惠,反而无卡消费则虚高服务价格,以此“卡”住消费者。
上海市商务委秩序处副处长陈伟表示,这种“超低”折扣发行预付卡现象,在短期内积聚大量的消费者预付资金,大大缩短投资回报期,然后进入“开店-发卡-再开新店-再发卡”的畸形发展模式,开通了一条类似于准金融筹资渠道。但这并不在金融市场监管的范围内,集聚了巨大的潜在风险。
9月底集中治理单用途商业预付卡
据上海市单用途卡协会初步估计,全市发卡主体总数近10万家。截至目前,全市实际备案发卡企业只有366家,备案比例不足1%。
目前,虽然上海已搭建微信公众服务平台,每季度向社会公开已备案企业发卡信息;推动成立单用途商业预付卡保险共同体,建立市场风险化解机制;建设单用途商业预付卡诚信平台,建立失信联动惩戒机制;建立跨部门联动工作机制,应对多起重大突发事件。但总体来看,成效并不明显,单用途商业预付卡不断引发深层次社会问题。
为此,上海市政府办公厅下发《上海市单用途商业预付卡专项治理行动工作方案》,决定2016年7到9月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单用途商业预付卡专项治理行动,以美发美容、沐浴(含足浴)行业发卡主体为整治重点,通过市区联手、部门联合,全面排摸重点行业单用途商业预付卡情况,督促发卡企业依法依规履行备案手续。上海市工商局、各区市场监管局、卫监局等将首次联合执法。
预计到9月底前,上海将梳理属于《管理办法》规定备案范围中的规模、集团和品牌发卡企业,确定重点治理对象,对未按规定办理备案的发卡企业,由监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由监管部门实施行政处罚。
截止目前,上海市商务委已全面梳理由市卫监所核发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的美容美发和沐浴(含足浴)行业主体。数据显示,截至7月底,全市美容美发和沐浴(含足浴)行业相关市场主体共计17237家。其中,美容美发行业12256家,占比71.1%;沐浴(含足浴)行业4117家,占比23.9%;兼营美容美发和沐浴行业864家,占比5%。上述市场主体中,个体工商户13510家,占比78.4%;企业法人3727家,占比21.6%。
据不完全统计,除浦东新区、徐汇区外(两区排摸主体数量约7391家,发卡主体数量正在统计中),全市14个区美容美发和沐浴(含足浴)行业主体数量为11516家,其中发卡主体数量3477家,占比30.2%。
呼吁推动地方立法
目前,单用途预付卡监管可以参照的文件,主要是商务部《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管理办法(试行)》,但是该办法只明确,相关职能部门有责任管预付卡。但可以怎么管,有什么强制手段,澎湃新闻记者搜索发现,各个省市均无明确条文。换句话说,目前罚款等监管手段无法有效扼制不良商家的恶意发卡。另一方面的问题是,有了执法手段,谁来执法?
按照现有的机制,职能部门并无执法队伍。目前,上海仅浦东新区试点所有职能部门联动,成立综合执法大队,这样的机制还需要进一步检验和推广。
“预付卡消费中,关键要保障资金安全,但是预付卡消费的资金是企业收入,一旦发现问题要清算,这笔资金的法律权属其实是企业的,不能拿出来赔付消费者,怎么解决这个问题?”陈伟指出,现行管理办法没有强制措施,企业发卡信息不透明不公开,容易出现漏报虚报,“康骏会馆当时备案说自己发了(价值)几百万的卡,但实际发出的是上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