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宁波市民刘先生向本报反映,今年6月份以来,宁波一些建筑企业偷偷排放建筑垃圾、泥浆的现象十分严重,刘先生曾多次向当地城管部门反映,但打电话似乎并没有效果。那么,刘先生所说的是否属实?记者对此事进行了调查。(7月18日《现代金报》)
常言说得好,“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记者暗访一圈,就能“逮住”一大堆问题。比如这次宁波的媒体记者深夜出击,暗访苦战至凌晨,虽然是辛苦了点,危险了点,但终究收获了事情的真相。比如“工程车无视红灯,一律直闯而过”“记者目击工程车往河里倾倒泥浆” “ 河道满是淤泥,滩涂上泥浆堆成山”等等。舆论监督,还原真相,释疑解惑,这些毕竟是媒体应尽的责任。
令人遗憾的是,相关部门的执法这次照样一派迟缓无力状,用投诉者的话说,“每次打电话,执法人员一个小时才过来,要不然就是对方泥浆车都开走了,他们才过来,根本没有用”。还别不服气,倘若部门执法有力,怎么就没有及时查明问题,严肃处理那些偷排者?
按理说,相较而言,执法人员具备相应的执法技能,拥有发现问题的火眼金睛,属于“专门干这个事情”“专门吃这碗饭”的专业人员,发现问题的能力远在于记者之上。这种记者苦战至深夜才能发现的问题,对专业执法人员来说应该手到擒来,分分秒秒就能搞定才对。因此,作为公众,有绝对的理由相信,对于企业偷排的确凿证据相关执法人员早就尽在掌握之中。
令人费解的是,本该“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部门执法,一次又一次要么“来晚了”,要么“扑空了”, 就好似“八十老翁吹喇叭” “ 总是有气无力。明明是“专吃这碗饭”的专业人士,干的事情却一点也不专业,这明显的不正常嘛。
部门执法本该明显占强占优,却屡屡“败给”记者暗访,这其中究竟何故?难道真的如网友分析的那样,“欺软怕硬”“拿钱了还管个什么啊”“有关部门都没看见嘛?懂得吧”。真相假不了,假象自然也真不了,相关部门究竟是监管执法不给力、不作为,还是有其他什么难言之隐,就不妨将处置的来龙去脉说出来,证清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