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江苏省委书记罗志军在省委十二届十次全会上指出,绝不能打开环境保护这道“闸”。
立案查处环境违法案件7764起,处罚金额4.065亿元,立案侦办环境犯罪案件207件,抓获犯罪嫌疑人425人,对62个市县开展环境监察稽查。新环保法实施一年来,江苏以空前力度推进严格执法。
“划网格、严督查、张黑榜、建平台、强联动,是江苏在严执法上的具体体现。”江苏省环保厅厅长陈蒙蒙说,污染企业做减法,绿色发展才能做加法。
严格执法让环境好起来
“让企业守法运营,就得严管,把他们心里想违法获利的念头彻底抹掉。”江苏省泰兴市环保局局长吴小平自上任后,就秉持这样的理念。
2014年,泰兴“12·19”环境污染系列案中,江苏常隆农化有限公司等6家涉案单位被判赔偿环境修复费用1.6亿余元,体现的就是这种严管思路。
“当初来环保局时,社会上对环境问题投诉之多,真的让我们‘压力山大’。”吴小平坦言,3年来,环境监察人员日巡夜查严控严管已经成为工作的常态。“今天我们辛苦点,就是为了将来我们能安心些。”
付出有回报。2015年11月,泰兴市顺利通过国家级生态市验收。中国精细化工(泰兴)开发园区在2014年度全国381家化工园区综合考量中名列第八。
泰州市环保局副局长钱忠说,为了避免两地互查时相互留情,泰州所辖三市四区还创新采用了推磨式交叉检查,简单地说就是“甲地查乙地,乙地查丙地”。
“这种互查方式效果非常明显。”泰州市环保局副局长何如记得,一次互查中,15家企业被立案查处,3家企业被移送公安部门,两家企业被责令停产。
常州去年环境违法案件查处数和处罚额度均位列全省第一,依法查处环境违法案件851起,处罚金额6061.95万元。其中,按日计罚11起,限产停产30起,行政拘留7起。
据常州市环保局副局长吴军介绍,常州环保按照“属地管理、条线负责”的原则,厘清了依法行政与行政推动的关系。通过监管频次量化、监管任务细化、监管结论痕迹化和监管结果报告制度化,理顺了日常监管和监察执法的关系。
常州市环保局专门委托市环境监察支队对环境违法行为实施处罚。政策法规处则承担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审核及案件审核等工作,从而杜绝了“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现象。
严执法换来环境质量的改善。2015年,江苏省PM2.5平均浓度较2014年下降12.1%,太湖水质稳定改善,连续八年实现“两个确保”,总氮首次摘掉劣Ⅴ类的“帽子”。
严格监管让企业尝甜头
高密度、强有力的环境监管,让违法排污企业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同时也让那些率先转型的企业尝到了甜头。
“我们企业和吴局长可谓是不打不吵不成交。”泰兴市昇科化工有限公司总经理苏永强说,公司2011年建成投产,主要生产丙烯酸。
按照当时排放标准,企业是没有问题的,但周边群众因“空气有异味”举报不断。
基于此,吴小平要求企业按“民标”进行设备改造。企业先后投入了几千万元进行技改,直到过了群众的“鼻子关”。
“现在回头看看,当年进行治污技改,无形中让企业在同行业中先行一步。”苏永强说,当年吴局长提出的“民标”,如今都成了国标。
2015年,企业因为环保设施健全,各项环保指标低于现行的国标,在行业不景气的背景下,以39亿元的价格被法国公司收购,赢得了发展先机。
泰兴市环保局开发区分局局长丁勇荣告诉记者,昇科化工有限公司被收购为当地政府带来了近5亿元税收。
事实上,像昇科化工这样被环保倒逼走上绿色转型之路的企业还有很多。
泰兴市扬子医药化工有限公司常务副总任文忠说,他们企业是生产医药中间体的专业企业,以前使用老工艺时,企业在全国20多家同行中是前十名的。正当企业准备加快发展时,国家要求淘汰落后工艺。
在环保部门的推动督促下,企业咬牙进行了改造,目前年产值7亿元左右。
环保利剑的出鞘,使得企业在严苛的环保要求倒逼下,走上了绿色发展之路。
江苏常州溧阳社渚镇的江苏金峰水泥集团是全球最大的单个水泥生产基地。前些年,因为信访多、举报多,环保部门将其列为重点监管对象。集团董事长徐贵生痛下决心,投入巨资停产改造。
电除尘改为电袋复合除尘,大噪音设备全部加装消声或隔离密封装置,吸尘车保障厂区内道路清洁,物料传送改为全自动密闭输送,厂区全面绿化……
“以前的水泥厂可以用灰头土脸来形容,如今看金峰水泥,用脱胎换骨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徐贵生说,这是企业先后投入10亿元换来的环保成果。
绿色转型才有生机,停滞观望终将被淘汰。近年来,江苏省累计关闭7000多家污染严重的化工企业,提前两年完成国家“十二五”落后产能淘汰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