率先推出行政案件自动量罚系统,规范自由裁量;建设“掌上公安局”,为群众贴心办理26项服务……近年来,南京市公安局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打造以公安执法公示平台、“微警务”集群和“民意110”监测系统为主要支撑的“阳光警务”。
记者5月17日获悉,今年该局将建设“民意110”三期平台,把行政、刑事、经济案件办理以及交通事故处理等执法事项纳入民意监测范围;此外,“微警务”再新增犬类管理等20余项服务功能。
平台公示+自动量罚,
执法越来越规范
去年底,南京市公安局全面部署应用执法公示平台,全面公示违法犯罪警情处理、案件办理、涉案财物管理、执法依据、行政处罚和行政复议决定书、治安形势,并附加群众咨询、投诉、满意度评价功能。记者了解到,今年一季度平台公示各类信息11万多条,其中警情5.4万多起,公开率超98%。
去年9月,南京市秦淮区法院对一起盗窃案件进行了公开开庭审理和判决,而这起案件从案发到判决,仅用32天就走完了全部司法程序。“执法公示平台,对案件的高效办理起了推动和监督作用。”秦淮公安分局双塘派出所警长张飞龙介绍,案发后他接了110警情单,随即赶赴现场。了解案发经过、勘查现场后,制作询问笔录,登记“接受证据清单”,出具立案回执,以方便报警人上网查询案件侦办进展。
为压缩自由裁量空间,规范自由裁量权行使,南京市公安局研制了22个治安行政案件裁量标准,并于2012年率先在全国研发应用行政案件自动量罚系统。至今,依据这些标准共处罚了2万余起行政案件,没有一起引起行政复议、诉讼。
“执法民警登录警务平台输入警情后,需要给予行政处罚的,就可进入行政量罚系统,勾选出情节要素,系统自动生成处罚结果。如果处罚意见没有获得通过,即使民警重新提出处罚意见,也不能再通过更改情节要素来改变处罚结果。”据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信息化全程留痕和监管,最大限度制约自由裁量权滥用,南京公安初步实现了“同城同事同罚、同案同事同罚”的执法成效。
“民意110”,
倒逼效能提升
2016年,南京市公安局在全市作风建设综合评议中以综合考评95.864分的成绩位列全市第一。向来群众意见较多的公安机关,何以获得如此高的评价?这是因为,2015年南京市公安局创新建立了“民意110”警务效能监察机制,通过短信、电话和民意热线等“三条路径”,实施对群众诉求及不满意事项的“一站式”受理、访评,对公安机关日常执法服务工作进行全方位、全覆盖、全过程监测,倒逼规范执法、主动服务群众。
110接处警、户籍、出入境、车驾管等,这些与群众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公安业务被南京警方纳入监测回访,每天通过系统平台自动抽取前一天报警人和办理窗口业务群众的电话信息,全覆盖发送征求意见建议的短信,请每一位服务对象就每一次执法服务质量作出评价。同时,引入第三方独立访评机制,每月从人口数据库中随机抽取样本,以电话问卷的形式开展民意访评。
据了解,截至2017年3月,南京公安民意110共向报警求助和窗口办事群众发送访评短信967.7万条,同步电话回访26.8万人次。
针对群众反映的意见诉求及不满意事项,南京市公安局以“电子工单”的形式,逐级推送至相关责任单位,并要求责任单位在5个自然日内作出反应,执法服务确有瑕疵的,即查即改。针对群众合理诉求及不满意事项,逐条进行二次回访。对每季度满意度较低、规范问题突出、考核排名持续靠后的单位,民意110还会同纪委、督察等部门对其相关负责人进行约谈,研究改进措施。
“我们还将每一件不满意工单关联到具体责任民警,建立与考核奖惩、职务晋升相挂钩的民警执法服务档案。”南京市公安局有关负责人介绍。
26项业务,
足不出户掌上办
“没想到这么方便,再也不用来回折腾了。”前不久,提起自己通过南京公安“微警务”给女儿办户籍的经历,市民刘长生连连称赞。为办理女儿的户籍申报,刘长生在南京公安“微警务”平台上按照要求上传了相关材料,没多久他户籍所在地的公安分局便在户籍系统中核实并办理了这项申报,并将孩子的户口本内页寄给了他。
面对“互联网+”社会发展新要求, 南京警方携手腾讯公司共同打造了全国首个基于公安基础数据的“微警务应用服务开放平台”,搭建起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掌上公安局”,精心推出了手机上的派出所、指尖上的交警队、移动化的报警台、网络里的签注官、E时代的看守所等功能模块,为群众提供办理户籍、车驾管、出入境等26项业务服务。
南京公安“微警务”还运用大数据和云计算,实现智能感知精准推送服务,比如针对市民经常出现的驾驶证到期忘记换证、机动车到期忘记年检、交通违法不及时处理等问题,点对点推送信息,主动提供提醒服务。
现在,南京公安“微警务”关注用户超440万,日均服务群众超3万次,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通讯员 宁公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