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北京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就《北京市非机动车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进行执法检查。据介绍,目前本市共享单车总量调控成效显著,中心城区1个运营区、郊区N个运营区的“1+N”格局初步形成,企业合规经营意识不断增强,美团、哈啰、青桔三家企业车辆合规率、动态接入率均在95%以上。市交通委指导各区在全市范围内施划超过2.6万处自行车停放区,年内还将增加自行车停放区。
运营范围覆盖所有行政区
《条例》规定,市和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非机动车管理工作的领导,引导、规范企业开展互联网自行车租赁服务,实施总量调控。
市交通委介绍,《条例》实施以来,市交通委多措并举推动互联网租赁自行车行业健康发展。目前本市共享单车总量调控成效显著,中心城区1个运营区、郊区N个运营区的“1+N”格局初步形成,企业合规经营意识不断增强,美团、哈啰、青桔三家企业车辆合规率、动态接入率均在95%以上,运营范围也由五环内扩大至所有行政区。
目前,市交通委已编制完成《北京市互联网租赁自行车行业综合监管合规手册(征求意见稿)》,内容涵盖行业企业运营条件、风险信用等级评价、跨部门联合检查等内容,为现有运营企业及未来新增运营企业的规范化经营提供全链条、多方位、一体化的业务指导,不断提升服务型监管水平。
2021年,本市将“推动解决共享单车乱停乱放问题”作为“接诉即办”“每月一题”27项任务之一,经过治理,中心城区重点地区投诉量下降50%,骑行旺季(4-10月)有12个重点轨道站点实现连续三个月投诉清零。
全市范围内将增加停放区
技术层面也在发力,根据《条例》,市和区人民政府应当落实非机动车通行道路、停放等基础设施规划、建设,交通行政管理部门对互联网租赁自行车行业履行监管和服务职责,包括设置、协调允许停放区域、禁止停放区域,对禁止停放区域实行目录管理等。
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条例》实施以来,市交通委指导各区在全市范围内施划超过2.6万处自行车停放区。围绕轨道站点、大型商圈等共享单车停放需求旺盛地区,采用1529套蓝牙嗅探设备覆盖了1786个停放区,实时监测车辆规模可达8.7万辆。中心城区1186处停放区实现了共享单车“入栏管理”,核心区16个禁停区域已对外公示并实施目录管理,所有停放区、禁停区、入栏管理区坐标通过市级监管平台推送至企业客户端,用户可通过APP查找附近停放区域,引导市民规范停车。
各区将继续挖潜停放空间资源,同时,也将继续扩大电子围栏技术应用,同步鼓励企业提高车辆定位技术,进一步升级监管与服务平台功能,实现车辆运行、停放设施、入栏管理、运维调度“一张图”。
共享单车日骑行量创新高
《条例》规定,市和区人民政府应当优化交通出行方式,倡导市民绿色出行。对此,在有序引导行业发展基础上,市交通委积极推进城市道路慢行系统整治,推动超标电动自行车加快淘汰,指导各区有序开展公共自行车退出和押金退还工作,组织各区全面清理共享电动自行车。同时,建立交通运输行业信用分类分级评价体系,以“信用”为导向创造公平公正市场环境。组织开展各类“悦步健骑”活动,创造绿色出行新风尚。市民绿色出行的意识不断增强,2021年共享单车单日骑行量高达471万人次,创历史新高。
此外,2021年本市首次实施年度内车辆规模动态调整,引导企业实施精准投放和高效运营,淡季车辆使用效率较2020年提升80%。
据介绍,在贯彻落实《条例》的过程中,关于淤积车辆的清理处置标准不明确、停放资源紧张和监管合力有待加强等问题,仍需要各部门通过联合监管共同推动解决。
文/本报记者 李泽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