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数据条例》的生效和落实,一方面将为上海全面激发数据要素活力按下“加速键”,另一方面也将给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系好“安全带”。记者从昨天举行的市政府新闻发布会获悉,上海数据要素市场一直处于全国第一梯队,全市数据核心企业突破1000家,核心产业规模达2300亿元,复合增长率、数据流通活跃度、流通交易规模全国领先。而《上海市数据条例》的生效和推广落实,将进一步培育本市统一数据要素市场的发展。
《条例》将为上海全面激发数据要素活力按下“加速键”。据介绍,《条例》的总体定位是一部促进法,不仅注重保护市场主体在数据处理活动中形成的财产权益,鼓励数据创新活动,促进数字经济蓬勃发展,还能通过对数据进行立法,优化完善其作为新型生产要素的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加速培育数据要素市场。例如,《条例》明确提出要建设上海数据交易所和国际数据港,目前,上海数据交易所已揭牌成立,国际数据港建设也有新进展,这两大重要载体将加快推动上海成为国内数据要素资源集聚地和全球数据汇聚流转枢纽。
另一方面,《条例》也为上海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系好“安全带”。记者注意到,《条例》设立了“数据权益保障”专章和“个人信息特别保护”专节,明确保障市民群众的个人隐私安全,对过度采集个人信息、过度应用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滥用大数据杀熟等行为进行规范,在有关举措落实后将有效保障数据资源的合理利用开发。不仅如此,《条例》还考虑到了数字化转型过程中老年人、残疾人等群体“数字鸿沟”问题,要求专门制定相应配套政策,尽可能弥补数字鸿沟,保障数据红利惠及所有群体,促进公平普惠。
据市经济信息化委副主任张英介绍,接下来,《条例》将从四方面重点推进本市数据要素市场建设:一是繁荣市场主体,加大全社会数据供给,包括培育一批标杆企业,鼓励开展数据的实质性加工和创造性劳动,打造高质量、创新型数据产品和数据服务,加大全社会有效数据供给;二是促进市场规范发展,实施国际数据港和数据交易所两项重点工程,推动上海数据交易所能级提升,深化“不合规不挂牌、无场景不交易”的“上海交易模式”;三是重点围绕数据流通交易的各个环节,统筹制定相关数据标准,开展试点示范;四是推动数据资源深度开发和应用,聚焦“五个中心”建设,打造金融、贸易、航运、科创、制造等行业数据枢纽节点,增强对全球数据资源的链接、配置能力,并鼓励各区因地制宜布局数据要素创新实践区、数商经济集聚区、数字信任试验区。(记者 张天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