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区位优势 强化校企合作 拓展就业市场
我省力促毕业生高质量就业
就业是民生之基、发展之本、稳定之根。
今年以来,省教育厅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重要批示指示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推动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呈现新局面。截至2021年9月1日,我省2021届高校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达80.92%,首次突破80%,高于去年同期5.43个百分点。高校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实现多年连续上升。
深化产教融合,推动校企合作
今年以来,我省围绕“全力促进高校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目标,积极推动政府、高校、企业、行业协会等形成合力,奋力开创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新局面。
坚持以产教融合为主线,2021年,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大学把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作为内涵发展的治本之策,牵头组建甘肃省资源环境职教集团,实践了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此外,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大学与多个政府部门共建人才交流合作基地,保障毕业生就业渠道畅通。
校企合作,符合企业培养人才的内在需求,有利于企业实施人才战略。
中铁二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通过签订校企战略合作协议、多层次和多维度与高校进行合作等途径,促进校企深度融合。
“我们在各公司区域责任高校推行设立‘二十一局英才定制班’,通过提供经济资助和奖助学金、企业导师进课堂、带薪实习等举措,鼓励大学生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得到锻炼与成长。”中铁二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庄纪栋介绍。目前,中铁二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已在兰州交通大学、兰州理工大学成功设立“英才定制班”。
今年,全省各高校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建立以创新创业为导向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健全“校校、校企、校地、校所协同”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有效改善了企业招不到人才、学生找不到工作的矛盾。
加强就业培训,提升就业能力
今年以来,省教育厅会同全省高校,扎实做好老师和学生的就业培训工作,切实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
特别是,就业创业教师在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省教育厅紧抓全省就业创业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定期培训、就业创业指导教师职业能力大赛、建立全省就业创业导师库等举措,有效加强了高校就业创业师资队伍能力建设。
高校毕业生就业是稳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而增强学生职业规划和专业发展的意识与能力,是学校就业工作的重点。
兰州交通大学就生涯规划、求职准备、职业素养、职前素养四个模块开设了18个大学生职业能力提升特色工作坊,帮助学生从大一入校开始,就逐步健全求职就业知识体系。
“我们开展就业指导培训,除了提高学生就业能力,还希望能改善学生慢就业、懒就业的意识,让学生增强就业观念意识。”兰州交通大学招生就业处处长高云波告诉记者。
兰州交通大学数理学院研二在读生雷飞,是今年大学生就业创业大赛职业生涯规划组三等奖获得者,她说,参加这次大赛、接受学校的就业指导培训,让自己找到了求职过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为以后找工作积累了不少经验。
针对毕业生中的“躺平族”“尼特族”,西北师范大学开足办好就业指导课程,打造就业“名师金课”。
尤其是在前不久严加防控疫情的特殊时段,学校举办了“就业大讲堂”“职场经验分享会”“简至佳境,历练未来——求职简历大赛”等求职技能提升活动,参与人数达到22180人次。
发挥区位优势,拓展就业市场
大学生就业既关系着毕业生的个人发展,也关系着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2021年,全省高校毕业生留在甘肃就业的比例接近一半,较去年增加3.9%,在西部12个省市区就业的比例为70.04%,在18个‘一带一路’建设重点地区就业的比例为80.66%。”据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王海燕介绍,“我省高校毕业生服务国家战略和我省经济社会建设的能力进一步提升。尤其是发挥地缘优势和不可替代作用,连续5年为新疆输送占全省10%左右的高校毕业生,为边疆发展稳定作出贡献。”
此外,今年以来,省教育厅会同省人社厅等部门,组织实施了“三支一扶”“特岗计划”“万名大学生进基层”等基层项目和专项计划,促进人才向基层一线流动,对推动基层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就业市场调研与拓展工作方面,省教育厅积极联合有关部门,大力开拓政策性岗位。督促高校建立就业岗位拓展机制,主动对接联系用人单位和招聘机构,在了解各意向区域就业政策和人才发展需求的基础上,做到精准对接,精准输送毕业生。
与此同时,全省各高校全力开拓毕业生就业市场,为毕业生提供更高质量的就业服务。
西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张俊宗说:“只要能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哪怕是用人单位只招聘一个毕业生,我们也为它举办专场。”
截至目前,西北师范大学今年已举办各类专场招聘会498场、线下线上双选会10场,累计提供优质就业岗位76159个,人岗比例达到1∶8,通过智慧就业平台服务招聘单位的数量以年均“100+”增长。
河西学院开展智慧“云”就业服务,打造了集“云招聘”“云指导”“云匹配”“云咨询”于一体的智慧“云”就业服务体系,形成线上线下协同服务模式,让今年30%的毕业生通过线上成功签约。
“我们班里的27名同学,目前基本都收到了录用通知。”就读于兰州理工大学机械工程专业研三学生李祥说。
目前,全省已建设理工类、师范类、医学类、财经类、政法类等13个招聘信息服务平台,依托教育部“24365校园招聘活动”实现信息融合共享,全方位提升校园招聘工作效能。(记者 苏家英 张燕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