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近年来,各地各高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拓展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良好氛围和工作机制。
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在复旦大学,原本120人名额的“中国共产党历史”课,吸引了450人选修。期末评价系统中,该课程收获广泛好评。“我们综合史料和理论,培养学生对党的认同和大历史观。”授课教师杜艳华说,教学团队集体备课,结合时事热点及教学问题展开讨论,推动课程不断优化。
近年来,全国高校思政课战线在思路、师资、教材、教法、机制等方面持续创新,思政课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更好发挥了立德树人关键课程的作用。
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突出因地制宜,延安大学思政课教师将课堂搬到杨家岭、枣园、南泥湾;发挥技术优势,北京理工大学建设虚拟仿真思政课体验教学中心,学生们戴上VR眼镜体验重走长征路……
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教育部实施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后备人才培养专项支持计划,开通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网络集体备课平台。各地各高校多措并举补齐配强思政课教师,截至今年11月底,登记在库的全国高校思政课专兼职教师总数超12.7万人。
与此同时,各级党委对思政课建设的领导全面加强。“地方党委主要负责同志、高校党委书记和校长纷纷走入思政课堂听课讲课,形成了全党全社会努力办好思政课、教师认真讲好思政课、学生积极学好思政课的良好氛围。”教育部社会科学司有关负责人说。
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发力
建设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必须抓好课程思政建设。近年来,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开展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建设等,推动所有高校、学科专业全面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紧密融合。
各高校教师立足文、理、工、农、医等不同学科专业特点,科学设计课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航天概论”课教师贾玉红说,课程团队将空天故事、北航故事有机融入知识点,课程的“到课率”“抬头率”大幅提高。山东理工职业学院的“光伏组件加工技术”课在学校的水上漂浮式光伏电站开展,授课教师屈道宽在实训环节详细讲解工匠精神。“要将思政教育体现在育人的各个环节,培养未来的大国工匠。”屈道宽说。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教师是关键。福建省将课程思政意识、德育意识和能力培养纳入教师培训体系。各地各校广泛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师资培训,提高广大教师课程思政育人的意识和能力。
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逐渐形成协同效应。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重点抓好专业类课程思政教学指南研制、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指导委员会组建、课程思政示范项目选树推广、课程思政系列资源库共建共享等工作,全面推进课程思政高质量建设。
思政课堂和社会实践相结合
冬日,岳麓书院。湖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龙兵正在讲授“思政实践”课。他从讲堂檐前的“实事求是”匾额谈起,向学生讲解党的思想路线。一个个故事,一件件文物,激发学子们深入思考。
如何善用“大思政课”?各地各高校深度挖掘新时代伟大实践中的育人富矿,推动思政课教学与现实紧密结合、与实践充分互动、与时代同频共振。
深化实践教学,彰显“大思政课”的独特魅力。湖北省弘扬伟大抗疫精神,讲好抗疫“大思政课”。“许多老师和校友参与战疫,他们的事迹激励我坚定信念、努力学习。”武汉大学学生林岳说。
建好实践基地,强化“大思政课”的平台支撑。华东师范大学与中共一大纪念馆等合作共建现场教学点,让学生做志愿者、讲解员,建设党史育人、实践育人平台。山东大学在刘公岛等建立22个思政教育社会实践基地,每门思政课都带学生到基地实践考察。
优化师资体系,加强“大思政课”的队伍保障。在中国科学院大学、兰州大学、海南大学,两院院士、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纷纷走上讲台,解读阐释党的政策;内蒙古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邀请劳模进校园,引导师生学习劳模精神……一堂堂生动的“大思政课”,教育引导学生把人生抱负落实到脚踏实地的实际行动中来,把学习奋斗的具体目标同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结合起来。
当前,各地各高校正全面系统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的丰富内涵与核心要义。广大高校教师特别是思政课教师表示,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将增强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扎扎实实备课,不断深化关于全会精神的研究阐释,通过思政课和课程思政工作,使青年学生牢固树立唯物史观和正确党史观,永远听党话、跟党走。(本报记者 黄 超 吴 月)
《 人民日报 》( 2021年12月20日 12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