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在湖北武汉建设了首个航天科工小卫星智能生产工厂,这是全球首个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且具有柔性制造能力的小卫星智能制造基地。”在2021中国5G+工业互联网大会上,航天云网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於亮谈起我国首条小卫星智能生产线时说,在这条生产线上,小卫星的生产效率提高了40%以上,单星生产周期缩短80%以上,“目前的设计产能是年产小卫星240颗,出厂合格率可以达到99.9%。”
这一切得益于5G+工业互联网推动的智能制造——具有感知、分析、决策、执行功能的智能节点贯穿小卫星的全部生产流程。
当前,5G+工业互联网正在赋能千行百业。如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韩夏所言,赋能千行百业智能升级是发展5G+工业互联网的根本目的,是在数字中国建设、中国新型工业化进程中发挥5G+工业互联网关键支撑和重要驱动作用的基本途径。
打造“说到做到”的5G网络
工业和信息化部最新发布的《“十四五”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显示,5G应用创新案例已超过1万个,覆盖22个国民经济重要行业,工业制造、采矿、港口等垂直行业应用场景加速规模落地,已由最初的生产辅助类业务向设备控制、质量管控等核心业务拓展。目前,5G+工业互联网在建项目超过1800个,具有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超过100家,连接设备数超过7600万台。
“我们欣喜地发现5G基站的分流比已经从年初的3%逐步进入到20%—30%的拐点曲线。这就消除了前两年建站时大家担心的这么大的带宽谁来用、这么大的功耗怎样承担等疑虑。我们已进入全面拥抱5G赋能千行百业的场景中。”中兴通讯总裁徐子阳说。
“5G最终能不能在工业领域大规模应用、被真正接纳成为一个赋能于各个环节的变革性技术,取决于它能否解决低时延和确定性的问题。”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余晓晖说。
浪潮集团执行总裁陈东风同样表示,传统“尽力而为”的网络难以满足工业互联网关键场景的需求,工业互联网对网络最突出的要求是“确定性”,因此更需要“说到做到”的新型网络能力。
以技术攻关促成本降低
“5G+工业互联网的赋能基础日益坚实。”韩夏表示,工业互联网网络、平台、安全三大功能体系初具规模;满足工业生产需要的大型传输、高精度定位等难点技术加快突破;工业用5G的模组、网关等关键产品相继推出,价格明显下降。
不过即便如此,5G模组的价格还是太高了。余晓晖表示,在推动5G+工业互联网持续深入应用赋能的过程中,仍需解决5G模组价格高的问题。
“现在5G模组的价格是4G模组价格的10倍以上,其中70%是芯片的成本。”余晓晖表示,对此,一方面可以进行模组的精简化,另一方面要推动模组的定制化。工业领域场景和对象的确定性允许对模组进行简化,通过推动模组的精简化和定制性组合,结合行业需求,真正做到模组的低成本,满足工业场景的需要。
此外,工业互联网还给5G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提到,企业网由终端上行到网络的过程对大带宽有着紧迫的需求,需要克服技术难题,利用诸如载波聚合等技术进一步提高上行能力。
韩夏建议,可夯实网络基础,紧贴生产需求,推进工业用5G切片虚拟专网,混合虚拟专网部署,开展5G专网试点,打造5G全连接工厂标杆,形成以建促用、建用结合的良好发展模式。
加快5G+工业互联网赋能应用
余晓晖坦言,5G+工业互联网的发展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虽然已经涌现了很多成功案例和实践,但它的变革效应、降本增效等其实还没有完全显现,预计明年可能会是5G+工业互联网的成长期,到2024年进入大规模成长期。
另外,安全也是工业互联网发展中的瓶颈问题。奇安信总裁吴云坤表示,工业互联网面临软硬件基础安全脆弱,配置、管理跟不上;数据加速流通,数据泄露风险加剧;信任机制粗放,内部威胁愈演愈烈三大挑战。
据悉,“十四五”期间,工业和信息化部也将进一步提升针对高级持续性攻击等网络安全威胁的监测、防御、溯源能力,保障基础通信网络安全运行;同时统筹推进国家网络安全、数据安全产业园区建设,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网络和数据安全领军企业,开展网络安全技术应用试点示范,支持面向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安全技术创新应用,提升网络安全产品和服务供给水平。(记者 崔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