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三周年。记者从昨天举行的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三周年新闻通气会获悉,经过三年的协同发展,长三角地区在全国经济总量中的占比由2018年的24.1%上升到今年上半年的24.5%,对全国经济的贡献更大了。
三年间,沪苏浙皖三省一市打破藩篱、协同发力,区域整体在国内、国际更具竞争力,区域内科创、贸易、金融等市场要素活力也竞相迸发。
协同创新,四地企业共享近4万台大型科学仪器
5月27日,由科技部与三省一市共同设立的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办公室在上海揭牌,为高质量推进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打下坚实基础。数据显示,目前上海建成和在建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已达14个。同时,四地还以“揭榜挂帅”、通用通兑科技创新券、共建科创协同“一张网”等方式开展科技联合攻关,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关键领域取得许多突破性成果。
在一体化协同发展中,各地科研成果也得以走出诞生地,在长三角地区加速转移转化。例如,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已在上海张江开展实体化运作;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在长三角地区设立了19个分中心网络,地区撮合技术交易额达22.5亿元。在产业链协同方面,中芯、华虹、格科微等龙头企业纷纷在南京、无锡、绍兴、宁波、嘉兴等地跨区域布局;长三角企业家联盟组建的9个产业链联盟积极推进跨区域产业链供需对接、标准统一和政策协同。
一体化建设让长三角的创新氛围越来越浓了,科创企业也实实在在尝到了甜头。据上海市发展改革委主任、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主任华源介绍,长三角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上,已集聚了36959台(套)大型科学仪器,切实提高了科学仪器利用效率,降低了企业研发成本。
协同开放,三省一市统一大市场建设稳步推进
三年来,三省一市以更大力度协同推进对外开放,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逐步健全,国际竞争力也不断增强。
依托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独特的优势,长三角地区签署了《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合作共建协议》,让三省一市的港航物流信息实现统一接入,物流和监管信息全流程采集。洋山港与太仓港、芜湖港的海关监管由此联手,推出长三角区域港口一体化“联动接卸”的创新模式,进出口货物做到“三个一次”——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得益于此,上半年,洋山港集装箱吞吐量达1115万标箱,同比增长20%,创历史新高;同期,太仓港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幅超过40%,芜湖港也首次排名中国江河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的第四。
覆盖沪苏浙皖四地自贸试验区的长三角自由贸易试验区联盟,总面积705.34平方公里,涉及四地11个城市,已在今年5月形成并发布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服务长三角贸易通关一体化等十大制度创新案例,引领作用逐渐显现。
在长三角区域内,统一市场也变得越来越大了。据介绍,四地今年开展“满意消费长三角”行动,全面推行普通商品线下无理由退货、异地异店退换货服务,累计培育放心消费单位50余万家、发展异地异店无理由退货承诺企业400余家。
上海票据交易所在长三角地区推广应收账款票据化,牵头建设供应链票据平台。截至目前, “贴现通”业务服务的长三角企业已超过3100家、达成贴现意向票据近1.2万张,票面金额超320亿元;“票付通”业务则接入四地11家金融机构、38家B2B电商,累计签约长三角企业近900家,合计发起票据支付笔数7500笔,支付金额超90亿元。(记者 张天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