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1年05月24日 星期一 欢迎访问法新网!·首页·关于我们·杂志订阅·广告征订·理事单位·人员查询·联系我们
网站公告:讲述法治故事,传播法治声音,阐述法治特色,弘扬法治精神
全市22%土地纳入自然保护地
发布时间:2021-05-24 09:26 | 来源:北京青年报


本报讯(记者 王斌)昨日,在“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之际,北京启动园林绿化科技周活动。其间,本市将举办主题展览、开展自然教育等200余项活动。北京青年报记者从市园林绿化局获悉,目前,全市22%的土地已被纳入自然保护地,总面积达到36.8万公顷,为野生动植物提供栖息和生长空间。

昨日下午,北京园林绿化科技活动周在西山国家森林公园启动。自公园入口至森林大舞台沿线,近百块展板串成了一条科普长廊,集中展示了林木病虫害防治、节水设备、自主研发新优植物品种、园林绿化废弃物循环利用、生物多样性保护、园林绿化应对气候变化等多项林草新科技,让市民读懂专业知识,了解园林绿化最新成果。

昨天恰逢“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启动仪式现场以“保护生物多样性、建设和谐宜居之都”为主题举行了大型展览。该展览通过大量图片,着重介绍了北京园林绿化行业在加强生态系统修复、重点物种的保护、生物多样性调查监测、全民生态保护意识等方面的工作措施和成效,引导参观市民了解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

北青报记者在现场看到,许多市民驻足展览现场认真观看,讲解员集中宣讲10余场次,受众千余人次。据了解,该展览将在西山国家森林公园集中展示一周,后续将以巡展方式在八达岭-十三陵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野鸭湖市级湿地保护区等各类自然保护地展出,展期将一直延续到今年10月,让更多的人了解北京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

据市园林绿化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北京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取得了不少成绩。自1985年北京建立松山、百花山两处自然保护区以来,通过近40年的努力,先后建成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地质公园、风景名胜区等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79处,总面积36.8万公顷,约占市域面积的22%,形成了以自然保护区为基础,各类自然公园为补充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空间格局。

这些保护地主要集中在生态涵养区,使全市90%以上的国家和地方重点野生动植物及栖息地得到有效保护。

此外,2012年以来,本市连续开展两轮百万亩造林工程,形成千亩以上绿色板块260处、万亩以上大尺度森林湿地29处。特别是在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绿化中,打造以乡土植物为主的绿化景观,更多栽植野生动物喜爱的食源植物,用高水平的绿化工程连通了碎片化的生态孤岛,提升了首都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据统计,截至2020年年底,全市森林覆盖率已经达到44.4%,森林蓄积量达到2520万立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8.9%,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6.5平方米。

截至2020年,北京全市共有野生动植物种类2669种,其中北京城区野生动物种类已接近200种。近年来,本市在东城区新中街、西城区广阳谷、朝阳区北辰等城市中心区建设城市森林和小微湿地试点示范区40处,为小型野生动物栖息创造良好环境。在平原地区人为干扰较少的区域,通过种植灌丛、食源和蜜源植物,营建本杰士堆和生态岛等措施,为野生动物提供栖息地、食物和水源。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此次园林绿化科技周将持续至5月28日。



责任编辑:朱明宇
最新文章
消除营商环境评价“灰色地带” 个人养老金制度加速崛起 金融机构… 院士专家南京“把脉”化工产业绿色… 42城首套房贷款平均利率5.33% 广东如何把人口红利变成人才红利?… 推进农村商业体系建设 让县域商业… 央企深化法治建设 5年避免或挽回经… 猪价再创新低 未来猪肉供应将总体…
推荐文章
江苏省南水北调工程完成年度向省外… 创造更多触发消费意愿的产品 福建省成立首个基础教育课程教材研… 长沙出台打造内陆地区开放高地政策… 广西中小学幼儿园7月底全部实现校… 北京四部门联合规范学科类校外培训… 西城小学初中全区招生学校报名将启… 我国7月起实施 机动车排放召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