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由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指导,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中电联电能替代产业发展促进分会主办的2020年电能替代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在北京举办。会议围绕助力“碳中和”战略落地实施,以“拓展电能替代广度深度,提高全社会电气化水平”为主题,与会专家共同探讨了碳减排目标下电能替代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新机遇,并针对如何促进电能替代产业高质量发展进行了交流。
“为实现2030‘碳达峰’和2060‘碳中和’目标,落实国家能源安全战略,提升全社会能效水平,降低碳排放强度需要大力发展清洁替代、实施电能替代,且要长抓不懈。“国网副总经理庞骁刚在致辞中表示,该公司将继续加大电能替代推进力度,促进清洁能源消纳,提高社会电气化和能效水平,合力推进清洁低碳发展,合力推动电能替代技术攻关突破,合力构建良好产业生态,共同助力“碳中和”目标实现。
清洁替代和电能替代
是实现“碳中和”重要路径
今年9月,我国宣布将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使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一目标为国家能源转型发展摁下了快进键。
国网营销部副主任刘继东表示:“分布式能源、储能、电动汽车、智慧用能等技术快速发展,指导了需求侧用能方式发生根本性变化。能源供应呈现清洁化、高效化、智能化发展特征,多种能源通过电能进行转化最高效且最经济,因此以电为中心成为能源领域清洁低碳高效发展的普遍共识。”
中国电科院总经理王继业表示:“‘双碳’目标的提出给能源系统带来了变革性挑战,这意味着原来主张以火电为基础能源、对新能源进行消纳的基本模式和路线,将改为新能源作为能源主体或主导能源。”
记者了解到,当前我国能源消费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占二氧化碳总排放量的约85%、占全部温室气体排放约70%,其中,电力行业碳排放在能源排放中约占40%,且占比从1990年的25%提高到2019年的42%。
王继业进一步介绍:“电源清洁替代和用能电能替代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的重要路径,这必将带来用能方式、能源结构、电网架构等多方重塑。‘碳中和’是一个多维度系统性工程,是全社会多领域协同的共同目标。”
清洁能源大幅利用
有利于提高电气化水平
庞骁刚也认为,面对能源转型新目标、能源发展新趋势,需在电源侧大规模开发清洁能源、增加低碳能源供给,同时在需求侧大力实施电能替代,提升社会能效。他强调:“大力发展电源侧的清洁替代有助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我国油气对外依存度多年保持高位,同时风光等新能源资源丰富,主要通过转化为电能形式利用,实施电源侧清洁替代,可有效减少对油气资源的依赖,推进需求侧电能替代,有助于提升社会能效,降低碳排放强度。”
数据显示,我国煤炭消费占全球煤炭消费量的比重超过50%,单位能源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比世界平均水平高30%。“推进碳减排任重道远,必须将推进清洁替代和电能替代作为绿色发展的战略路径,持续跟进,一以贯之。”庞骁刚直言。
中电联常务副理事长、党组书记杨昆表示:“我国总体还处于工业化中后期和城镇化快速推进期,在此背景下,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扩大清洁能源利用规模,坚持集中式和分布式并举,继续加快风电、光伏发电、水电开发,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明确核电的战略地位及发展目标,将有利于我国电气化水平提高。”
中国节能协会副理事长房庆认为:“在实现2060年‘碳中和’的目标下,必须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将碳强度下降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把提高工业能效与节能相关技术结合起来,共同担当起碳减排重任。”
结合能源结构调整对节能服务市场的影响和我国节能减排发展现状,房庆还指出,清洁能源将取代化石能源成为主流,节能产业发展前景广阔,需要以节能提效为引领推动“十四五”低碳转型,加快推进能源供给侧改革、创新,提高清洁能源或零碳、低碳能源占比。
需加强政策支持
与技术突破
与会专家普遍认为,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在一些容易实施的、社会经济效益明显的领域的电能替代已经完成。“电能替代工作进入深水区,推进难度越来越大。”刘继东直言,“目前国家和全球宏观经济形势导致政策和金融等方面处于收紧态势,各种补贴政策相对较少,环保政策约束性不足,同时,港口岸电、电动汽车等补贴政策也出现退坡趋势,而且在减税降费的政策背景下,新的专项资金补贴支持政策出台难度增加。”
在技术发展方面,刘继东表示:“电能替代的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研发相对滞后,大容量储能电池、纯电动船、高温热泵等新技术储备不足,造成农业生产加工、交通水运、核工业生产等领域缺少相关产品和装备支持。”
面对推进电能替代的困难,王继业认为:“走出‘深水区’有赖于能源体制革命和技术革命引导,建立可持续的市场机制,突破技术瓶颈,创新能源互联网建设,以电能全面塑造社会生产、生活用能方式,‘十四五’期间将重点突破高效电热转换、高效电动、储能蓄热(冷)、智能调控等技术。”
总的来说,在2030“碳达峰”和2060“碳中和”这个大目标的指引下,各行业都呈现出清洁、绿色、低碳发展的趋势,在这一趋势的带动下,各领域相关成熟技术的应用将更广泛,新技术新模式也将不断创新、突破,电能替代前景可观。基于此,刘继东表示,国网下一步将从组织保障、推进模式、政策研究、技术创新等方面加大力度,推动电能替代迈上新台阶。(■本报实习记者 仲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