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0年06月05日 星期五 欢迎访问法新网!·首页·关于我们·杂志订阅·广告征订·理事单位·人员查询·联系我们
网站公告:讲述中国法治故事,传播中国法治声音,阐述中国法治特色,弘扬中国法治精神
养成好习惯 改变看得见(会后探落实·开展爱国卫生运动②)
发布时间:2020-06-05 09:28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核心阅读

  新时代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要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各地居民和家庭正在积极践行。有的成为垃圾分类达人;有的坚持使用分餐制、公筷制进餐;有的坚持体育锻炼,带动了一群人。

    

  上海市普陀区曹杨新村街道居民钱广义:

  普及垃圾分类

  成为分类达人

  “垃圾分类,没有什么特别的,已经是生活习惯了呀!”《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施行近一年,对于上海市普陀区曹杨新村街道碧绿湖花园小区居民钱广义来说,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早已成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在钱广义家的厨房里,垃圾桶干湿分离,菜叶、碎骨头扔进一个桶,塑料袋、包装纸扔进另外一个桶;餐桌上,每一餐饭后,餐巾纸和剩饭菜也都分开放置。“吃个饭还要这么麻烦,一开始肯定觉得不太方便。”钱广义说,早在去年《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开始施行之前,2019年初,曹杨新村街道就已经开始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习惯了就好了。”

  碧绿湖花园小区是个微型社区,只有34户居民,没有物业公司,小区的日常管理全靠居民自治。自2009年退休以来,钱广义一直积极参与小区治理。作为碧绿湖花园的业主委员会主任,对于垃圾分类工作的推进,他从自身做起,第一时间学习分类标准和要求。

  上海对生活垃圾采取四分法,将生活垃圾分为干垃圾、湿垃圾、有害垃圾和可回收物4个种类。一开始,在“干垃圾”和“湿垃圾”的标准上,很多居民犯了难。“干和湿并不是指垃圾的状态,湿垃圾主要指的是厨余垃圾,干垃圾主要是指除其他三种以外的废弃物”,理解了这个分类标准之后,钱广义组织了业委会培训会、垃圾分类培训会、垃圾分类主题活动……向居民们普及垃圾分类知识,还把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请到了社区里给居民们讲解,向所有居民发放了干湿分离的垃圾桶。

  几次活动下来,社区居民们对垃圾分类的知识都很了解,但到了真正做起来的时候,就没那么容易了。

  “毕竟是几十年的生活习惯,改起来没那么快”,从去年4月起,钱广义召集小区居民,轮流在垃圾厢房值班,对居民来投放的垃圾进行检查指导,每个星期的排班情况和通知他都会早早做好、打印,贴在门口的公告栏里。

  有的居民嫌麻烦,趁没人值班的时候,还是混在一起扔。白天来不及处理,钱广义晚上还要到厢房里把垃圾翻出来重新分,几乎每天都要到垃圾桶里翻几次。

  老钱的认真,来来往往的居民都看得见。他的以身作则,激发了居民们的积极性。不到一个月时间,碧绿湖花园小区的垃圾分类水平就有了明显的改善,在去年7月《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施行之前,就成功达到了街道要求的标准。

  去年年底,钱广义被曹杨新村街道评为“垃圾分类时尚达人”,不过对于老钱来说,拿荣誉并不是他的目标,“垃圾分类是全社会共同的事情,做好了会改变所有人的生活环境,必须久久为功,坚持下去”,让他高兴的是,如今,小区里的孩子都已经对垃圾分类很熟悉了,有些做得比成年人还要好,“良好的习惯一代代传下去,我们的生活一定会更美好。”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医生杨晋红:

  提倡分餐公筷

  呵护亲友健康

  红烧排骨、清蒸鲈鱼、青菜丸子汤……一道道美味接连端上餐桌。“五一”假期,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疾病预防控制科主任医师杨晋红在家中烧了一桌好菜,款待前来做客的几位好友。

  与往日聚餐不同,除了每人一副碗筷之外,杨晋红还在每盘菜上多摆了一双筷子,汤盆上多放了一个汤勺。

  “现在提倡用公筷,健康卫生,是餐桌新礼仪!”看到有朋友面露疑惑,杨晋红解释道。

  刚开始使用公筷,难免会有些不适应。有的朋友一开始用公筷取菜,用着用着就忘了,还有的拿公筷夹菜一不小心就夹到自己嘴里。杨晋红坦言,使用公筷公勺,对于习惯了合餐制的人来说多少有些麻烦。

  长期在疾病防控一线工作,杨晋红对推行分餐公筷一直持力挺态度。杨晋红向家人建议使用公筷,起初家人不太理解,但在她的坚持下,逐渐接受并习惯了使用公筷、分餐进食。

  “私筷入口再去夹菜,筷头上的唾液和飞沫增加了同桌人员间交叉感染和食源性疾病的传播几率,存在巨大的健康隐患,是对他人健康的不负责。”杨晋红说。

  在杨晋红看来,其实分餐制并非什么新鲜事。“自助餐不正是分餐制的一种吗?”

  有人说,公筷容易让关系生疏,不是热情待客之道。对此,杨晋红并不认同:“用公筷也能给客人夹菜,客人吃得还放心!”

  这次聚餐,细心的杨晋红发现,大家的卫生习惯也有很大改变。其中,最明显的莫过于餐前主动洗手。

  “我以前劝人饭前洗手,经常会被说‘职业病犯了’,他们觉得只要没有触摸不干净的东西,洗不洗手无所谓。”而这次聚餐,杨晋红的朋友们不但主动用洗手液洗手,还向她请教正确的洗手方法。另外,就餐中有人想咳嗽或者打喷嚏,也会低头用纸巾捂住口鼻,或主动离桌。

  多一双公筷,多一份健康。“分餐公筷,和出门戴口罩、饭前要洗手一样,都是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我们要大力推广,更要坚持下去。”杨晋红说。

  厦门大学管理学院老师洪秋霞:

  坚持锻炼五年

  改善身体状况

  一条红色的跑道蜿蜒在碧蓝的大海边,习习海风里,椰林掩映下,矫健的身影掠过,“您已跑了10公里,耗时61分钟。”手机提示音响起,洪秋霞的脚步随之缓缓停下,晚霞已然染红了鹭岛半边天……

  环岛路,大海边,这是近5年里洪秋霞经常下班“打卡”之地。“每当跑完步站在海边,一种超越自身的幸福感便会涌上心头。”洪秋霞说。

  120公里平均周跑量、近6000公里的年跑量、连续4年参加厦门全程马拉松赛、两次沙漠徒步越野100公里挑战赛……一连串耀眼的成绩,让人对眼前这位身形、心态都保持年轻的老师多了一份好奇。

  运动,始于5年前那一次机缘巧合。2015年3月,第十届中国商学院戈壁挑战赛举办在即,作为厦门大学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洪秋霞被临时指派担任学生运动员的领队,远赴甘肃参赛。“大学时我跑800米都不及格,说实话当时有点‘赶鸭子上架’,但保障学生安全是党员干部的责任。”有担当,不退却,比赛还有两个月,那从学校操场开始,从走到跑,整整60天,400多公里下来,还没出发,人倒是先瘦了一圈。

  112公里、连续四天三夜,洪秋霞和学生运动员一起在沙海里前行、沙窝里休憩,坚持走完了全程。“在最艰苦的环境里锻炼过后,就会明白‘挑战自我’不仅仅是一种心态,也是一种生活常态,会认识一个全新的自己。”她说。

  从戈壁归来,洪秋霞便将运动作为固定的生活节奏。从学校操场到环校路线,从环岛跑道到东坪山路越野,足迹越来越远,跟随着她一起锻炼的队伍也越来越壮大。“5年的锻炼,首先是身体状态极大改善,让我不常感冒发烧,形体线条也更好看,同时与‘跑友们’的感情也更为深厚。”与洪老师一起跑步、一起谈心,厦大管理学院学生的体育成绩随之不断提升。“大姐姐一样的洪老师,帮助我们解答学习生活中的不少困惑呢!”既是学生,也是“跑友”的曹惠真这样说。

  从厦门大学白城校门出发,一路东去,穿梭不息的车流旁,是厦门市投资兴建的环岛跑道。落日余晖之下,跑道之上,洪秋霞又带着一批学生,再次出发。(本报记者  巨云鹏  叶传增  刘晓宇


  《 人民日报 》( 2020年06月05日 14 版)



责任编辑:朱明宇
最新文章
中小微企业到期贷款本息延期达1.3… 1900亿元贷款支持6城市提供政策性… 团中央发布文件 加快完善县级青年… 人民日报: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目标… 人社部发布统计公报—— 第三产业… 二〇二〇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 线上线下 精良精彩(一线调查·关… 三夏正忙,夏粮丰收有保障(新数据…
推荐文章
中小微企业到期贷款本息延期达1.3… 1900亿元贷款支持6城市提供政策性… 银保监会:拓展开放广度和深度 支… 团中央发布文件 加快完善县级青年… 林郑月娥: 全面配合国家安全立法 … 银保监会:突出做好稳企业与保就业… 人民日报: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目标… 民航局调整国际客运航班 对航班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