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人员布放深海潜标。 孟庆超 摄
中新网青岛11月14日电 (记者 胡耀杰)中科院海洋研究所14日发布消息称,北京时间11月13日22时25分(东十区时间11月14日00时25分),随着最后一个站位CTD(温盐深仪)采水工作结束,正在西太平洋执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2019年共享航次的“科学”号科考船顺利完成本航次第一航段科考任务。
本航次第一航段于10月3日从青岛起航,历时43天,期间受到强冷空气以及台风等恶劣天气影响,船体最大横摇幅度达27度,为科考作业带来了极大困难。全体科考队员克服天气、设备等诸多不利因素影响,本航段共回收、布放23套潜标、2套浮标,完成62个站位、135站次的CTD大面站综合观测,完成垂直拖网26站,深海多联网9站,微塑料拖网18站,深海箱式采泥5站,完成了既定任务。
航次首席科学家张林林表示,通过维护和升级西太主流系潜标观测网,对太平洋西边界流、纬向流系和中深层环流等开展大规模同步连续现场观测,为西太平洋大洋环流和暖池三维结构及多尺度变异规律研究、海洋模式验证和改进提供了观测数据支撑。
经过四十多天的并肩奋斗,部分科考队员已经完成航次任务,将在靠港波纳佩后返程回国。
据悉,按照航次计划,“科学”号将于11月15日靠泊密克罗尼西亚联邦波纳佩港,进行燃油、淡水、伙食等补给,之后继续前往西太平洋作业海区开展第二航段科考任务。(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