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新中国民营经济的先行地,浙江温州一些先富起来的乡村,近年来因“三资”(资金、资产、资源)管理犯了难。
随着村级收支日益庞大,监管难度逐渐增加,部分乡村频现村级资产流失、权钱交易等问题。村级“微腐败”,数目不大,却直接侵蚀基层群众的获得感,对乡村社会治理造成不良影响。
以永嘉县为例,2018年,在永嘉县涉农涉纪信访中,涉及村级“三资”的占2/3以上;因涉及村级“三资”问题而受到党纪政务处分的村干部也占受处分村干部总人数的2/3以上。
乡村治理,必须管好村集体的“钱袋子”。2018年12月,永嘉县以瓯北街道码道社区作为运行“三资智慧监管系统”首批试点村社,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对破解农村“三资”监管难题进行了探索,至今效果良好。
科技赋能让每笔开支可追溯
在永嘉县委常委、纪委书记林兴欢看来,农村长期存在财务公开“失灵”、财务审批“失时”、程序把关“失守”、监督监管“失察”、体系职能“失位”的现象。
“想把‘钱袋子’看紧,要靠严格的管理。以前管理靠人,人难免有弱点,现在用新的技术手段对监管赋能。”瓯北街道纪检委员、农业与生态环境服务中心主任金晓星说。
在瓯北街道码道社区的财务室,报账员苏晓静打开“三资”智慧监管平台,扫描上传了一笔2000多元的卫生费领款凭证。10多分钟后,社区主要干部、驻村干部、街道“三资”管理中心代理会计等人先后完成审批和审核确认,一笔村集体的开支走完流程,信息留在平台上,可倒查、可追溯。
记者在码道社区了解到,根据报销金额大小,“三资智慧监管系统”审批流程以金额大小分为三档。以流程最简单的“1万元(含)以下”为例,一笔开支要走完社区报账员、社区居务监督委员会主任、驻社区干部、代理中心会计、联审联签人、社区财务主管等6个审批环节才能报销。
作为系统开发的主要参与者之一,金晓星对记者说:“上一个环节批准,才能进入下一个审批环节。因为所有环节公开透明,可追溯,类似‘先报账再补发票单据’的现象已经杜绝。”
据他介绍,某一个环节的责任人不同意,必须注明理由。为避免合理的开支因人为因素无法及时报销,瓯北街道同时设计了配套的申诉救济渠道。
智慧系统让财务人员更轻松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用“智慧系统”规范村务开支,在全国其他地区亦有试点。“但我们的系统并不只具备财务报销功能,不仅管‘出’,还管‘入’。”林兴欢表示,以往由于农村大量集体资产未在乡镇备案,导致资产收入底数不清、情况不明、数字不准。现在凡涉及村级资金收入、资源性收入、资产性收入,全部纳入智慧监管系统。
“过去一个村社有多少门面房、多少山林、多少闲置用地,在书记、主任和财务人员的脑子里,现在全在系统里。”金晓星说。
“三资智慧监管系统”在永嘉瓯北街道已试点运行10个多月。据永嘉县瓯北街道纪(工)委书记全正超介绍,截至目前,瓯北街道涉农村“三资”问题初信初访件已同比下降84%,村社干部涉“三资”违纪违法案件零发生。
利用新技术,管理更严格的同时,办公效率反而得到了提高。码道社区所在的瓯北街道与温州市主城区一江之隔,以“中国泵阀之乡”闻名,是永嘉县经济最为活跃的区域。作为一名有着十几年工作经验的社区报账员,过去,苏晓静忙起来的时候,一天要往街道跑两三趟,签字、盖章、交材料……近一年来,她“稳坐”办公室,动动鼠标,用用扫描仪,就能完成报账。
打通社会平台让集体资产效益最大化
在采访中,让记者眼前一亮的是,作为一个以监管为目的打造的系统,永嘉方面不只限于如何将村集体资产管住,更力求将资源用好。“三资智慧监管系统”打通了当地农村产权服务中心数据关卡,使农村“三资”与产权交易信息共享、无缝对接。
现在录入系统的资源和项目,数据直接对接农村产权服务中心,利用社会力量宣传推送,公开进行招投标,改变过去交易价格、交易对象、交易期限由部分村干部说了算的现象。
记者了解到,今年10月,永嘉县瓯北街道堡一大厦、堡一广场一期和二期15年租赁权就是通过系统,第一次登陆产权服务中心交易,在阿里拍卖平台公开进行竞价。
拍卖前,产权服务中心通过官网推送、微信公众号推送、村公开栏张贴公告等途径,为拍卖“造势”。经过激烈竞价,最终以首季度租金336.2万元成交,相比起始价231.2万元(首季度租金),溢价率达45.4%,15年租赁权为村集体增收约6000万元。
截至目前,瓯北监管平台已录入村级资产交易类合同2000多笔,涉及金额1.1亿元;资产租赁类合同1580笔,涉及金额9800多万元;共否决未经法定程序、不符合招标文件的“争议合同”“人情合同”“阴阳合同”等198笔。
永嘉县委书记王彩莲说:“借助科技手段,从根本上管住村集体的‘钱袋子’,用好农村‘小微权力’,培育农村基层‘清廉村居’是永嘉县探索农村治理现代化路径的试点。”据悉,今年11月“三资”管理平台将会在永嘉县全部铺开。(记者 李坤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