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19年12月04日 星期三 欢迎访问法新网!·首页·关于我们·杂志订阅·广告征订·理事单位·人员查询·联系我们
网站公告:讲述中国法治故事,传播中国法治声音,阐述中国法治特色,弘扬中国法治精神
将扶贫资金“晒”在网上
发布时间:2019-10-11 14:06 | 来源:人民日报


对扶贫资金的管理监督,需要强化互联网思维,不断提升“互联网+监督”的意识

扶贫资金是党和国家给予贫困地区、贫困群众发展产业、摆脱贫困、走向致富的专项资金,承载着贫困群众过上幸福生活的希望。扶贫资金是贫困群众的“救命钱”,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更容不得动手脚、玩猫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强化脱贫攻坚资金支持,在投入上加力,切实加强扶贫资金管理。如何监督管理好扶贫资金、维护好群众利益?

今年,辽宁丹东尝试采取“互联网+监督”模式,通过建设“惠民扶贫资金网”,把分散在各地区各部门的多种惠民扶贫资金“晒”在网上,实现了“线上精准发现线索,线下精准快查快处”,让惠民扶贫领域的违纪违法、作风不实、失职失责等问题无处遁形。

从客观上看,贫困群众的“救命钱”之所以屡遭“惦记”,原因在于扶贫资金来源多、涉及部门互不隶属,导致信息不通,难以相互监督,导致个别农村干部心怀侥幸,弄虚作假,不惜触犯“高压线”。同时,农村错综复杂的“熟人圈”,一定程度上干扰了村干部秉公用权。还要看到,尽管要求健全公告公示制度,但传统的公告方式,由于制作成本、公开介质的限制,对较大范围内的公开,往往只能简单罗列一些项目与数字,而在具体区域内的逐笔公开,又往往知晓范围窄,公开的效果并不理想。

因此,对扶贫资金的管理监督,需要强化互联网思维,不断提升“互联网+监督”的意识。互联网可以容纳海量信息,无论扶贫资金种类多么复杂、项目如何繁多、数量如何细碎,都可以做到逐笔公开,落实到人头,厘清每笔资金的来龙去脉。一般群众在家里通过电脑、手机,就可以看到发了什么钱,都给谁发了,是否有违规、不公平、不合理的问题,还可以横向比较和了解有关的政策。更重要的是,如果发现问题,利用互联网的互动特点,还可以实现“一键通”实名举报,实现全民监督。而有关监督管理部门则可以通过数据比对分析,发现项目是否合理、资金使用是否科学、扶贫效果是否明显、是否有违纪违规等问题,实现全程监督。

当前,脱贫攻坚到了“啃硬骨头”的关键时期,用好扶贫资金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必然要求。通过用好“互联网+”,实现对扶贫资金的公开与监督一体化,确保扶贫资金花在“刀刃”上,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推动各项惠民惠农政策落实到位。



责任编辑:张彤
最新文章
第四次经济普查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 前十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 北京将公租房违规行为纳入人民银行… 江西检察机关受理行政生效裁判监督… 上海高院14项任务践行长三角行动计… “四经普”结果真实反映我国经济社… 台湾流感疫情逐渐发威 桃园市上周… 2019人民唐球中国巡回赛杭州站圆满…
推荐文章
世界中文报业协会第52届年会在马尼… 第七十四集团军扎实组织预任参谋集… 中国综合品牌展览会在多米尼加举行 乌克兰愿“合理妥协”以推动四国峰… 日本10月出口额同比下降9.2% 古特雷斯对美国政府犹太人定居点政… 日本中部国际机场乘客增加 国际航… 中国代表呼吁加强上合组织与联合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