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19年12月04日 星期三 欢迎访问法新网!·首页·关于我们·杂志订阅·广告征订·理事单位·人员查询·联系我们
网站公告:讲述中国法治故事,传播中国法治声音,阐述中国法治特色,弘扬中国法治精神
老年人为啥爱上“大学”(民生观)
发布时间:2019-10-10 09:46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一群“老同学”聚在一起,相互陪伴,以学会友,心灵也就有了寄托之所

  

  最近,在老家的岳母爱上了国画,恰巧离家不远有所老年大学,于是喜滋滋地报了名。几节课下来,水草游鱼,红莲翠竹,已经画得有模有样。除了培养出新爱好,还热络了一群新伙伴。岳母说,这个学上得值。

  跟岳母一样,想跨进“大学”校门的老年人可真不少。近期,各地老年大学陆续开学,报名依旧火爆。拿北京市东城区的一所公办老年大学来说,学生人数达到4000多人,开设的班级增加到了100多个,让人深切感受到老人高涨的“求知欲”。

  为啥这么多老人争先恐后地要上老年大学呢?

  想求新知。现如今物质生活日渐充盈,老人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越来越强。“活到老、学到老”的学习态度,“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精气神,都激励着不少老人走进课堂,学绘画、声乐、摄影,练英语、书法、瑜伽……给自个儿晚年的生活充充电、加加油。

  想圆旧梦。年轻时或忙于工作岗位,或操心一家吃喝,一些人丢下了自己的兴趣爱好,心中难免遗憾。退休了,卸下事业跟家庭的重担,又拾起过去的念想,在老年大学的课堂里圆一圆当画家、摄影家的梦。

  想找寄托。过去忙惯了,一下子闲下来,许多老人失去了社交圈子,再加上与子女分居两地,难免生活单调,心中失落。上了老年大学,一群有着相同爱好、共同语言的“老同学”在一起,相互陪伴,以学会友,重新建起朋友圈,心灵也就有了寄托之所。

  如此看来,老年大学确能满足不少人的养老需求。老人争着要上学,要正视这种愿望,应该帮助老年人获得更多再教育的机会,多替他们上上心。

  在教育资源的供给上多出招。各级各类学校可以尝试向有组织的老年团体开放活动场所、图书馆等,把老人请进校园;社区教育也不妨与老年教育相结合,打通教学内容和师资力量。

  政府举办之外,要调动社会力量的积极性,通过政策倾斜、控制成本、盘活资源,帮助民办老年培训机构站稳脚跟。缺教师,可以请专业人士兼职或是请有一技之长的老年人上阵;缺场地,可以利用文化场馆、机关单位的空闲区域。这些都很值得探索。


  《 人民日报 》( 2019年10月10日 14 版)

责任编辑:张彤
最新文章
第四次经济普查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 前十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 北京将公租房违规行为纳入人民银行… 江西检察机关受理行政生效裁判监督… 上海高院14项任务践行长三角行动计… “四经普”结果真实反映我国经济社… 台湾流感疫情逐渐发威 桃园市上周… 2019人民唐球中国巡回赛杭州站圆满…
推荐文章
世界中文报业协会第52届年会在马尼… 第七十四集团军扎实组织预任参谋集… 中国综合品牌展览会在多米尼加举行 乌克兰愿“合理妥协”以推动四国峰… 日本10月出口额同比下降9.2% 古特雷斯对美国政府犹太人定居点政… 日本中部国际机场乘客增加 国际航… 中国代表呼吁加强上合组织与联合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