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19年12月04日 星期三 欢迎访问法新网!·首页·关于我们·杂志订阅·广告征订·理事单位·人员查询·联系我们
网站公告:讲述中国法治故事,传播中国法治声音,阐述中国法治特色,弘扬中国法治精神
懂得感恩是做人的本分(民生观)
发布时间:2019-10-08 08:59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承恩、报恩的交融升华,汇聚成了社会进步、文明发展的丰厚土壤

  

  知恩图报,是我们的传统美德。

  河南伊川孤儿刘恩峰无疑是懂得报恩的。16年前,因双腿残疾,刘恩峰刚出生没多久就被遗弃了。幸运的是,他被伊川县的苏松叶、刘才永夫妇捡回抚养长大。

  刘恩峰很上进,刻苦求学,克服了身体缺陷带来的种种困难,今年考上了大学,以自己的成才报答了养父母的抚育之恩。

  类似这样知恩图报、感恩戴德的事情,史不绝书。

  韩信少时家贫,经常饥一顿饱一顿。淮水边上有个为人家漂洗纱絮的老妇人,也就是“漂母”,见他可怜,就把自己的饭菜分给他吃,一连好几天。多年后,功成名就的韩信没有忘记漂母的恩情,派人四处寻找,以千金相赠。

  报恩的故事很多,我们熟悉的恩情也有很多种,除了刘恩峰承受的养育之恩,还有救命之恩、知遇之恩、培育之恩、襄助之恩等等。甚至夫妻之间,我们也冠之以恩——“一日夫妻百日恩”。

  按照中国人的心理,受了人家的帮助,如果不能报答,就会寝食难安,甚至能达到“大恩未报,刻刻于怀,衔环结草,生死不负”的地步。报恩是做人的本分,哪怕只受人滴水之恩,也当思以涌泉相报,所以我们说恩重如山,投我以木桃,要报之以琼瑶。

  古人说,承恩容易报恩难。因此,报恩当求及时。比如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欧阳修就说了:“祭而丰,不如养之薄也。”意思是,安葬父母的仪式再繁厚,祭祀的供品再丰厚,也不如趁其在生之时,尽自己哪怕是微薄的奉养义务。

  报恩贵在行动。曾经入选“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徐本禹,当年放弃了读公费研究生的机会,来到不通水、不通电、不通路的贵州省大方县的山村小学,当了一名义务支教老师,一干多年。“我要延续老师你支教的愿望。”徐本禹曾经教过的一名学童,大学毕业后也坚持要回到大山支教,以实际行动回馈社会。这就超越了个人恩情,融入了报国情怀。

  环环相扣、生生不息的承恩、报恩的交融升华,汇聚成了社会进步、文明发展的丰厚土壤,让社会运行更加顺畅、更加和谐。身在其中,不胜感恩。


  《 人民日报 》( 2019年10月08日 13 版)

责任编辑:张彤
最新文章
第四次经济普查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 前十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 北京将公租房违规行为纳入人民银行… 江西检察机关受理行政生效裁判监督… 上海高院14项任务践行长三角行动计… “四经普”结果真实反映我国经济社… 台湾流感疫情逐渐发威 桃园市上周… 2019人民唐球中国巡回赛杭州站圆满…
推荐文章
世界中文报业协会第52届年会在马尼… 第七十四集团军扎实组织预任参谋集… 中国综合品牌展览会在多米尼加举行 乌克兰愿“合理妥协”以推动四国峰… 日本10月出口额同比下降9.2% 古特雷斯对美国政府犹太人定居点政… 日本中部国际机场乘客增加 国际航… 中国代表呼吁加强上合组织与联合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