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19年12月04日 星期三 欢迎访问法新网!·首页·关于我们·杂志订阅·广告征订·理事单位·人员查询·联系我们
网站公告:讲述中国法治故事,传播中国法治声音,阐述中国法治特色,弘扬中国法治精神
人民网评:APP现烟草软文,处理不应止于“下线”
发布时间:2019-04-18 09:28 |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国家明令禁止的烟草广告,却以软文形式在一些生活分享类APP上出现;搜索烟草相关的信息,青少年用户众多、监管相对缺位的互联网平台上广告泛滥……近日,媒体曝光小红书APP等互联网平台存在大量烟草软文,引发舆论关注。面对不容乐观的控烟态势,如何避免互联网成为烟草营销重灾区?如何净化网络控烟环境?值得深思。

控烟工作事关民众健康,要想真正取得成效,离不开严格的法律执行、也需要良好的舆论环境。早在2016年我国制定出台了《互联网广告管理暂行办法》,明确规定禁止互联网发布烟草广告。虽然传统意义上的广告销声匿迹,但以软文性质出现的广告和促销,令人防不胜防、危害不容小觑。一方面,以测评、“种草”等方式包装的烟草广告,通过传播烟草信息、美化吸烟行为,误导用户对烟草危害的认识;另一方面这些生活分享类APP的用户大多是年轻人,通过这种方式营销更为精准,在年轻一代中形成不良示范。应该说,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烟草营销,既违反法律规定,也是严重败德行为,必须坚决抵制。

媒体的报道,揭开了互联网平台的阴暗角落,也把颇受年轻人欢迎的小红书APP推向风口浪尖。相关平台表示,“反对任何形式传播烟草,并已经下线了所有提及烟草的笔记。”互联网时代,面对突如其来的舆论危机,表态整改、下线删除、道歉了事,似乎已经成为危机公关的标准套路。但“自罚三杯式”的整改,不痛不痒的表态,恐怕远远不够。这些违规软文长期存在,平台方为何置若罔闻,内容监管的短板何时才能补齐?违规信息难道仅仅是烟草广告,如何举一反三避免类似情况发生?一款面向年轻人的互联网产品,如何切实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这些问题的追问不应该止于“下线删除”。 

当然,问题绝非小红书一家。根据北京市疾控中心发布的《2018年互联网烟草营销数据监测报告》显示,2018年1月至6月共抓取烟草广告和促销相关信息51892条,其中烟草代理商销售信息最多,为39507条,占76.13%。伴随互联网传播方式的变革,烟草营销广告的“马甲”多、隐蔽性强。作为互联网服务的提供者,相关平台不能放任危害信息泛滥传播,必须加大自查自纠,切实履行好主体责任和监管义务。要通过构建更加严格的内容审核机制、补齐监管缺失的短板;也要完善平台管理规范,对违规行为加大惩处力度,把法律规范要求贯彻到平台服务全过程。 

从另一个角度看,大量烟草营销广告的出现,也告诫我们,置身快速变化的网络时代,治理必须与时俱进,一刻也不能放松。近年来,持续开展净网行动、加大网络空间治理力度,各级下了不少力气,一个天朗气清的互联网带给人们更多获得感。也要看到,层出不穷的网络产品极大丰富了用户的选择,但一些新平台往往也因规则不健全、制度不完善,给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机。加大惩处力度,让违法违规者付出应有代价,才能形成有力震慑。与此同时,斩断烟草营销软文背后的利益链条,铲除违法行为滋生的土壤,才能确保类似现象不再发生。

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知敬畏、守底线、明法度,才能行稳致远,否则再大企业也将付出代价。清朗的网络环境,离不开互联网管理者、参与者、使用者的共同维护。处理相关平台上泛滥的烟草软文,我们必须重申这些共识,采取更为果断的行动。沈慎



责任编辑:朱明宇
最新文章
第四次经济普查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 前十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 北京将公租房违规行为纳入人民银行… 江西检察机关受理行政生效裁判监督… 上海高院14项任务践行长三角行动计… “四经普”结果真实反映我国经济社… 台湾流感疫情逐渐发威 桃园市上周… 2019人民唐球中国巡回赛杭州站圆满…
推荐文章
世界中文报业协会第52届年会在马尼… 第七十四集团军扎实组织预任参谋集… 中国综合品牌展览会在多米尼加举行 乌克兰愿“合理妥协”以推动四国峰… 日本10月出口额同比下降9.2% 古特雷斯对美国政府犹太人定居点政… 日本中部国际机场乘客增加 国际航… 中国代表呼吁加强上合组织与联合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