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19年12月03日 星期二 欢迎访问法新网!·首页·关于我们·杂志订阅·广告征订·理事单位·人员查询·联系我们
网站公告:讲述中国法治故事,传播中国法治声音,阐述中国法治特色,弘扬中国法治精神,《法制与新闻》官方网站
京法院创新团队组建模式集约化管理为办案加速
发布时间:2017-06-07 10:06 | 来源:法制日报——法制网


 

制图/孟绍群

    法制网记者  黄洁

    年收案10万余件,占北京全市法院收案数的15.5%,法官人均结案375.8件,全院民商事审判一线法官未结案500件以上的属于常规,重大疑难复杂案件层出不穷,这是全国最忙基层法院之一的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在全面推开司法改革元年面临的压力与挑战。

    司法改革要深入推进,案件审理效率要不断提升,案件办理质量更要紧抓不懈。《法制日报》记者今天从朝阳法院了解到,各项任务叠加的情况下,朝阳法院选择了创新团队组建模式,在现有人员规模下利用集约化管理为办案加速,同时通过制定出台办案规范,用规范化保障案件质量,不断追求“以改革促进审判”的目标。

    事务组为最忙金融庭分忧

    在朝阳法院上一年度的案件“大潮”中,成立不过一年多的金融审判庭以年收案过万件稳立潮头。金融庭副庭长李方,去年结案1000件,忙碌程度看数字便知。这千起案件大半属于汽车金融贷款类,此类案件虽然审理难度不大,但被告分布全国各地,送达是个绕不过的难点,调查、保全更是劳心费力。司法改革之后的团队建设,让李方省了不少事。

    不久前,李方承办了一起汽车金融公司诉借款人还款的案件,像往常一样,案件交到李方手中时,事务组已经完成所有前期送达工作,李方很快便根据事务组的安排进行了开庭审理。庭上,被告方提出异议,称涉案车辆虽在自己名下,可其自从签贷款合同就没见到过车,为此在所在地公安机关报了案。

    对于这一情况,外出调查自然省不了。可是庭排得太满,安排调查只能挤时间,最快也得个把月后。好在有事务组,李方只要把调查内容通报他们,就可以坐等消息了。据了解,事务组是司法改革启动后,金融审判庭按照繁简分流和集约化管理思路组建的新团队,由庭内4名聘用制审判辅助人员和1名事业编书记员组成,专职负责完成汽车金融类案件的送达、调查等程序性工作。凡此类案件都要先经事务组办理,满足开庭条件后才会转到承办法官手中,法官只需要开庭和撰写判决。作为汽车金融类案件占7成的金融审判庭,法官们普遍感觉办案效率提升了不少。李方的调查需求,事务组一个星期后便反馈了结果。

    有了事务组分忧,李方今年信心大增,在全院民商事审判调研会上,一口气认领了两篇案例分析和一篇论文,除此之外,她还准备再多写两篇调研信息,做点案件审理的规律性分析。司法改革前,这些对于她来说,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朝阳法院研究室副主任胡雅妮说,除金融庭外,其他几个年收案量在一万件左右的民商事审判庭也都设立了审判辅助工作办公室,目的就是在事务性工作负担重、审判辅助人员相对不足的情况下,通过对审判辅助事务的集约管理,提高办案效率。启动此项尝试最早的南磨房法庭,审判辅助工作办公室平均每月完成送达375件、安排调解90件、完成保全25件、寄送司法专邮919件、外出调查72件、接听查询电话2060个。审判辅助工作办公室成为审判辅助工作的“中枢系统”,推动了全庭审判效率的提升,去年南磨房法庭结案同比增长104.1%。

    庭长转型主抓宏观管理

    “除了自己办案,庭室管理方面,我主要抓全庭收案情况态势,了解哪些案件多发并分析原因,找出对策。”司法改革之后,杨兵工作中的“三观”做了很大调整。过去是重“微观”,主要管理具体案件,现在则变成“宏观”关注地区矛盾纠纷预防和“中观”层面推动专业化审判、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建设等。

    杨兵是朝阳法院温榆河法庭庭长,也是院内民事审判核心调研组成员。最近,他正跟属地街道办事处研究如何应对拆迁造成的分家高峰。“从去年年初开始,我发现,附近几个乡的分家析产案件明显增多,上升幅度达到50%以上。经过了解,这几个乡即将面临拆迁腾退,农民为了争取更多补偿利益,纷纷起诉分户。”

    摸清情况后,杨兵很快向属地街乡进行了通报,同时把辖区经济发展变动情况与庭内法官进行沟通,明确了“从严把关”的原则,避免部分人通过司法途径谋取不当利益。

    自从司法改革全面推开,杨兵办公室里络绎不绝的案件请示队伍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庭长不少于全庭平均结案数50%至70%的办案量要求、宏观的政策研究以及全面的庭室建设。专业化审判是杨兵在中观层面紧抓不放的一项工作,他将庭内9名员额法官细分为家事、合同、侵权类纠纷办案组,由专业办案组审理专业案件,以此提升法官的审判能力。在此基础上,杨兵还为每个专业审判组指派一名法官与人民调解员对接,共同搭建矛盾纠纷的多元化解渠道。“这样既可以分流出一部分案件,还可以通过我们的平台帮助人民调解员提高工作水平,有利于将更多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

    在温榆河法庭,“温新课堂”已经成为庭内的品牌活动,就算审判任务再繁重,每周五下午半天的“课”都不能停。课堂上,既有新法新规起草人、法学专家们的传道解惑,也有庭内资深法官的经验传授,同时兼具疑难案件研讨功能。杨兵说:“要提升案件质量,最根本的就是提高法官的素质能力,因此对法官素质的培养不可偏废。”

    记者了解到,经过去年的尝试,温榆河法庭抓专业化审判、抓法官素质提升已初显成效,该庭去年法官人均结案量480件,比上一年提高27.6%。

    抓审判规范放权不放质

    收结案都在10万量级的朝阳法院,如何在办案提速的同时仍保证案件办理高质量?朝阳法院审判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李宝贵回答说:“朝阳法院运行成熟的系统化案件评查机制和逐渐完善的办案规范化,是保证案件质量的双重‘安全阀’。”

    自从去年司法改革全面启动以来,朝阳法院进一步加强一项月通报和一项季通报,分别是关于审判行为规范的检查通报和审务督查通报,衡量的都是法官办案规范化水平,依据的则是该院制定的“四个规范”。

    记者了解到,所谓“四个规范”指的是朝阳法院针对民商事审判中存在的法官不当释明、流程管理缺位、裁判文书制作不规范、庭审行为不规范等实践中较为常见的问题,出台的规范法官释明行为、审判流程管理、裁判文书制作和庭审行为四份规范性文件,从执法办案的全过程为法官提供办案指南和行为标准。

    朝阳法院民一庭庭长陈晓东以保全为例解释说,根据现行法律规定,有些财产保全是有期限的,如冻结银行账户只能6个月,在法官年结案超过五六百件的情况下,就算其中仅有10%的案件涉及保全,也是很大的量。如果哪件案件过期没续保,就可能产生严重的责任风险。而审判流程管理规范对此作了规定,要求审判事务管理办公室在保全到期前30天内,通过院内网公布保全提示,以书面形式通知审判庭内勤,再由内勤通知承办人,从而避免渎职风险。

    据了解,促进规范司法已经是朝阳法院的常态性工作,规范落实情况将作为法官业绩考评的重要参考标准。借助规范化,2016年朝阳法院在案件量大幅增长的情况下,审判质量保持稳定。2017年第一季度,13项审判质效考核指标中,除3项与去年持平外,其余10项指标均较去年明显提高。

    除了事先规范,事后评查是又一保障案件质量的有效监督手段。李宝贵告诉记者,案件评查机制是朝阳法院坚持了近10年的一项案件把关机制,共设置三级评查体系,分别为法官案件质量自律委员会、案件评查委员会和审判委员会。全院被二审发回重审及改判的案件,都会先到法官案件质量自律委员会进行一级评查,若一级评查被认定为错案而承办人有异议的,则进入案件评查委员会,由各审判业务部门的庭长或资深法官二次评查。如果两级评查结论承办法官仍存异议,案件将最终进入审判委员会进行判定。

    据李宝贵介绍,在法官能力、素质尚存差异,审判压力巨大的情况下,抓审判规范和案件评查,就是要在放权的同时构建控权机制,保证审判质量。据统计,近几年,虽然朝阳法院案件总量居高不下,但是案件发改率总体却略有下降,审判质量平稳提升。

    法制网北京6月6日讯

    

剥离辅助事务法官更像法官

    □ 法官心声

    陈一铮(朝阳法院南磨房法庭法官)    

    2016年上半年,我有幸成为北京法院第一批入额法官。对于司法体制改革带来的变化,我最突出的感受是责任大了,办案总是如履薄冰;在审判辅助人员的配合下,审判质效双双提升;法官职业保障进一步加强,工作更加安心。

    司法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实行司法责任制,“让审理者裁判、让裁判者负责”。作为法官的我手中掌控的独立裁判权增大了,与之相对应,肩上的责任也就更重了。司法改革之前,我制作的裁判文书有合议庭审判长最后把关核发,心里还可以有点依赖;如今,我的裁判文书只由我自己独立负责,因此我必须对每起案件更加仔细、更加慎重,撰写的每一份裁判文书都要反复推敲、仔细校核,即便是这样还始终有种如履薄冰的感觉。也正是因为如此,提高能力素质成为一种自发的迫切需求,审判之外加强学习变得必不可少。

    面对堆积如山的案卷,始终是朝阳法院法官的工作常态,从2013年至2015年,我的年结案量均在400余件,已经感觉属于满负荷状态,很难再突破了。谁能想象,2016年,我的年结案量突破千件。这都要感谢庭内成立的审判辅助工作办公室。

    司法改革之后,朝阳法院招聘了一批审判辅助人员,许多庭室都结合本庭实际情况,开展了多种提高审判质效的尝试。我所在的南磨房法庭专门成立了审判辅助工作办公室,由审判辅助人员完成立案后的送达排庭、调查、保全和调解工作,将审判事务性工作进行分解、剥离。这种工作模式将像我这样的法官从以往大量的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全身心投入到案件审理之中,让我有了更多时间和精力多办案、办好案。辅助事务的剥离,让法官更像法官,也让我感受到了法官的职业尊荣。

    当然,让我们感受到职业尊荣感的还有职业待遇的提高,北京法院在全国率先落实职务套改后的工资,让我们这些年轻法官更安心从事自己所热爱的职业。

    司法改革推进至今,作为一名基层法官,我正在感受到改革的红利,也相信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更多生产力将得到挖掘,“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终将实现。

    法制网记者 黄洁 整理



责任编辑:高翔
最新文章
第四次经济普查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 前十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 北京将公租房违规行为纳入人民银行… 江西检察机关受理行政生效裁判监督… 上海高院14项任务践行长三角行动计… “四经普”结果真实反映我国经济社… 台湾流感疫情逐渐发威 桃园市上周… 2019人民唐球中国巡回赛杭州站圆满…
推荐文章
世界中文报业协会第52届年会在马尼… 第七十四集团军扎实组织预任参谋集… 中国综合品牌展览会在多米尼加举行 乌克兰愿“合理妥协”以推动四国峰… 日本10月出口额同比下降9.2% 古特雷斯对美国政府犹太人定居点政… 日本中部国际机场乘客增加 国际航… 中国代表呼吁加强上合组织与联合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