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瞰河北省雄县县城。新华社记者 杨世尧摄
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的消息发布,世人瞩目。根据规划,雄安新区要建设成为绿色生态宜居新城区。记者近日在保定市雄县采访时了解到,当地实施地热代煤供暖已有7年多,相当于减少标准煤用量近百万吨,这座小城已成为“无烟城”,为新区清洁取暖蹚出了一条新路。
雄县建成区已淘汰燃煤锅炉,利用地热集中供暖
雄县县城建成区有19平方公里,居民不足10万。过去,县城像北方很多城市一样,冬季取暖主要靠烧煤。采暖季节,一些锅炉的烟囱吐出滚滚浓烟,到处灰蒙蒙的。
其实,这座小城的地下就藏着一座天然的“大锅炉”——地热。雄县有“中国温泉之乡”的称号,位于牛驼镇地热田,全县约六成面积蕴藏地热资源,地热水储量821亿立方米,地热出水温度最低也有55摄氏度,可以替代66.3亿吨标准煤。
早在2003年,雄县县城一些小区就开始用地热取暖。当时县城仅有3个小区靠地热供暖,比较零散。2009年,雄县引进一家国企,组建河北绿源公司,地热代煤供暖开始全面升级换代。近年来,绿源公司先后收购了18眼地热井,新打50眼。县城地热集中供暖每年增加几十万平方米,目前,绿源公司在雄县的地热供暖能力达477万平方米。
世纪城小区较早实现了地热供暖。刘女士家装的是地暖,冬季室内有20℃左右。“有时还觉得热,要把地暖关小一点。”
绿源公司运营主管王洪亮说,地热供暖可以保证居民家里达到18℃以上,每平方米仅收16元,燃煤锅炉取暖每平方米收20多元,用电、天然气取暖,成本则更高。
不尽地热滚滚来。2014年2月,国家能源局在雄县召开全国地热能开发利用现场会,推广地热代煤取暖的“雄县模式”,认为“雄县模式”技术上成熟、经济上可行。2016年3月,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组长、中国工程院主席团名誉主席徐匡迪等专家、学者,考察了雄县地热资源,关注地热的开发利用。如今,小城建成区已淘汰燃煤锅炉,地热集中供暖,每年可替代标煤12万吨,县城基本实现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粉尘“零排放”。
“地热下乡”使村民节约了能源,降低了费用
雄县北沙乡沙辛庄村老百姓祖祖辈辈烧“大渣儿”,他们做梦也想不到,有一天会用地热取暖,享受“市民待遇”。
雄县是禁煤区,清洁取暖势在必行。一些村子采取了以气代煤等方式,沙辛庄村则把目光投向了地下。该村北边有一处住宅小区,开发商在村子附近打了两眼地热井,地热供暖,一些村民看后很好奇,也羡慕。“俺们村下面就有地热,为啥不用呢?”沙辛庄村村支书马武山向上级提出,希望以地热代煤取暖,这个想法也得到了县里支持。
于是,绿源公司转战农村,探索“地热下乡”。去年10月,绿源公司开始进村铺设主管道,两个多月后全部完工。进入采暖期后,除了少数住在村子外围的农户,全村有320多户用上了地热集中供暖。
沙辛庄村地热集中供暖工程实行政府补贴、商业化运营。马武山说,地热引到村民家里,有的需要换管道,一般花费500元左右。不过取暖费用降低了,一年就能赚回来。有的直接连上旧管道,也能用,不用另外花钱。
老马和村民反复算过账:按平均每户三间屋子80平方米来算,过去村民烧煤取暖,一年少说也要2000多元。用上地热,只要1200多元。
沙辛庄希望学校有6间屋子,共300平方米,校长司德清表示,过去烧煤,需要一个兼职锅炉工,开工资不说,一年买煤要花9000多元。用上地热后,只需要4800元。
村民马笑野80多岁,他家的堂屋和卧室装了地热暖气。记者一进堂屋就看到,靠墙的小煤炉上堆满杂物,显然已经“退休”。老人说:过去冬天烧煤,一天要加三四次煤,还要倒煤渣。到了后半夜就不暖和,还怕火灭。用了地热暖气,屋里早晚都暖烘烘的,很稳定,也干净多了。“还便宜啊!过去一冬烧煤要1000多元,去年地热费只交了400多元。”
资源很有限,前期投资大,“雄县模式”能否复制?
为了铁腕治污,去年11月,河北将靠近京津的保定、廊坊18个县市区划为“禁煤区”,其余县市区也将逐步淘汰燃煤锅炉,清洁取暖需求空间很大。地热代煤的“雄县模式”,能走出雄县、大范围推广吗?
据地质勘探,牛驼镇地热田位于河北安新—雄县—固安—永清一带,都在禁煤区一带,大部分区域位于雄安新区。牛驼镇地热田有很多天然优势:地热水储量丰富,埋藏较浅,出水温度较高。
“只要有资源,技术不成问题。”王洪亮说,“我们采用冰岛的技术,采灌结合,没有热水污染,也不影响地下水位。根据外界气温变化,自动控制供暖温度,比较稳定。”早期雄县对地热水是用后直接排到地表,形成水塘或人工湖,即直采直排。冬天外界气温很低,热水温度高,对水中的微生物、附近的植物都有害,这就是热水污染。采灌结合就解决了这个问题,用后回灌地下,一来补充地下水,二来不会破坏植物。
绿源公司技术总监孙彩霞曾在冰岛留学,主修地热能源利用工程专业。她说,冰岛开发利用地热资源已有100多年,理念先进,技术成熟。借助这些先进技术,可以提高地热利用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实现地热的可持续开发。
经过多年探索,“雄县模式”趋于成熟,实行“四统一”的政策措施:统一政策,政府统一制定地热勘探、开发、运行和收费优惠等政策;统一管理,县里成立地热管理办公室,统一管理地热综合利用;统一规划,编制地热发展专项规划,纳入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总体规划之中;统一开发,由一家公司整体开发,避免小散乱。
记者走访县城世纪城等小区时看到,地热管网就像水、电、气一样,是必须配建的取暖公用设施。
目前,绿源公司已经走出雄县,在河北容城、辛集、霸州等15个县市区实施地热代煤,总供暖面积达1600万平方米。下一步,他们将继续向地热资源富集的城市拓展,向农村延伸。
不过,地热代煤取暖也有“软肋”。最大的障碍就是资源局限。雄县北沙乡全乡禁煤,但只有沙辛庄村等少数村子是“近水楼台”,可以利用地热。农村比较分散,别的村子如果用地热取暖,就要铺设管道,长途引水,代价很高。
“前期投资太大,成本回收很慢,一般企业承受不了。”绿源公司一位负责人说,就沙辛庄村来说,村子有现成地热井可以利用,工程主要在铺设主管道,投入共1000多万元。要是打地热井,投入会更多,在取暖费不能完全市场化的情况下,恐怕20年也收不回成本。
有关专家认为,雄安新区要建设绿色生态宜居新城区,实现绿色低碳发展,必然大量使用清洁能源。雄县、安新地热资源丰富,新区周边的固安、永清等地也有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前景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