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19年12月03日 星期二 欢迎访问法新网!·首页·关于我们·杂志订阅·广告征订·理事单位·人员查询·联系我们
网站公告:讲述中国法治故事,传播中国法治声音,阐述中国法治特色,弘扬中国法治精神,《法制与新闻》官方网站
梁信军的复星25年:胖胖瘦瘦、风风雨雨
发布时间:2017-03-30 09:11 | 来源:新华网


 黄博阳/文

  3月28日夜,复星集团高层发布了“两封信”,宣布并证实了公司创始之一、在公司任职25年的CEO梁信军出于“身体原因”已经离职。

  梁信军,1968年生,浙江台州人。1991年毕业于复旦大学遗传工程系,1987年9月~1991年7月在复旦大学就读遗传工程系。离职前,梁信军担任复星国际总裁一职,主要负责重大项目投资、信息产业和媒体投资。

  郭广昌在他的致信中回忆:还记得刚和信军一起创业的时候,他真的挺瘦;但后来,因为工作压力,我看着他慢慢变胖;再后来,信军和柳传志打赌,又痩了下来。这一路风风雨雨、胖胖瘦瘦。

 

  央视《遇见大咖》栏目曾播出过一段复星集团早期的影像资料。

  1992年11月,郭广昌与梁信军等人成立了广信科技咨询公司,“广信”,郭广昌的“广”、梁信军的“信”。这家公司当时的注册资本仅仅3万8千元,也就是今天总资产超过4300亿元人民币的复星集团的前身。

  最初他们选择做市场调查业务,为当时大量涌现的创业者提供价格亲民的市场信息咨询和调查服务。此外还兼有科技咨询和科技推广业务。梁信军曾说:“我们当时想的一个很朴素的想法,就是把大学的这些技术能够产业化、在社会上广泛地应用。

  他们被称为“三无创业者”:无钱,无经验,也无商科背景。靠蹬自行车大街小巷寻找客户。到1993年6月,广信成立不到10个月,公司已经赚到了第一个100万。也是同年,随着更多复旦同校伙伴的加入,广信改名为复星。

  复星,既有汇聚母校复旦群星之意,又有当时复兴中华的青春雄心。1993年公司改名为此,后通过乙肝试剂的基因科技项目,成功进入生物医药领域,并于1998年复星医药成功上市。

  资本终究成就了后来“让人看不懂”的庞大复星。

  从某个侧面来说,我觉得人生是有宿命的。人生的几个节点就可以影响你的一生。——梁信军2005年在媒体采访中说

  从1998年复星医药上市,到2007年7月16日复星国际香港成功上市,是复星集团的快速发展及重化工业布局阶段。1998年,复星敏感地捕捉到了中国重化工业发展的机遇。

  与郭广昌的低调不同,身为集团投资和信息产业的领军人物的梁信军,经常能够在医药、地产、钢铁、矿业、零售、传媒、IT等等领域复星的投资与战略合作场合上看到他的身影。

  梁信军曾说,在1998年到2008年这十年中,复星准确判断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成熟为中国重化工业(原材料、装备、物流)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机遇。所以复星踩准重化工行业的发展节点,做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投资。

  而复星在过去20多年的时间里,屡屡完成了在这些领域开放民资、收购、上市等等一系列精准的操作,踏准了几乎每一个大的节奏。复星由“制药大王”到“地产巨擘”再到“钢铁大亨”,成为中国企业多元化投资的代表。

  可以说,复星在20世纪的最后一个十年和21世界的第一个十年,可以说创造了一个产融结合的神话。郭广昌、梁信军、汪群斌、范伟,“复星四剑客”的团体不断交出靓丽的成绩单。

  2013年,梁信军曾与柳传志打赌,看谁能半年减下5公斤,结果两人都做到了,梁信军减下来似乎更多

  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春节后到现在只休息过一天,这就是梁信军的工作节奏。新世纪的第一个十年过去了,复星在健康、传媒等领域动作频频,并完成了财险、寿险、再保险“三驾马车”驱动的保险业投资布局。

  今天回过头来看,从商业的角度出发来看,梁信军瘦下来的那一年是中国商业变革尤为关键的时点。也就是那时,梁信军在复星的年度会议上,分享了一段“2014年注定将是一连串向上拐点事件发生之年”的预判。

  他主要提到的四点:中国经济消费动力正在迅速升级为中产阶级的生活方式、金融需求大爆发、移动互联网将进一步摧毁信息不对称获取利益的方式、地方政府去杠杆带来新型城市化的新的模式……时间仅仅过了三年,便印证了这些预测均已成为深刻的现实。

  也是大约那一段时间,复星四剑客之一、主要负责地产业务的范伟以“身体原因”淡出了集团的管理。

  今天从资料图来看,梁信军似乎又胖了一些,不似2014年照片中的那般精瘦。郭广昌在昨晚的信件中这样写道:“我还记得信军有次接受媒体采访时,(梁)这么评价我:广昌到了一定高度,一定又会提出下一个更高的目标。现在我也在反省自己,是不是就像爬山,有时候我没有顾及大家是否疲惫,却一直望着更高的山峰,心里总想着跟大家一起往前走。但其实,可能我们队伍里面已经有同伴需要喘口气、需要休息了。”

  有一次一个老外采访我,他问了一个上海话叫很曱甴(阴险)的问题,问我说如果你明天就去世了,你想对自己一生怎么总结?

  既然你已经说了,我说我也不忌讳……我希望在生死那一刻我能说,我真的没有对不住帮过我的人,所有帮助我的人,我尽我最大努力去回报他。

  一个人如果不知道自己的来路的话,他又怎么能看清楚去处呢?

——梁信军,2013年对媒体说



责任编辑:高翔
最新文章
第四次经济普查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 前十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 北京将公租房违规行为纳入人民银行… 江西检察机关受理行政生效裁判监督… 上海高院14项任务践行长三角行动计… “四经普”结果真实反映我国经济社… 台湾流感疫情逐渐发威 桃园市上周… 2019人民唐球中国巡回赛杭州站圆满…
推荐文章
世界中文报业协会第52届年会在马尼… 第七十四集团军扎实组织预任参谋集… 中国综合品牌展览会在多米尼加举行 乌克兰愿“合理妥协”以推动四国峰… 日本10月出口额同比下降9.2% 古特雷斯对美国政府犹太人定居点政… 日本中部国际机场乘客增加 国际航… 中国代表呼吁加强上合组织与联合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