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际的大海风潮涌动,繁荣的金角湾舳舻相继。9月3日,第五届中俄媒体论坛在俄罗斯远东城市符拉迪沃斯托克举行。本届论坛以“数字经济时代下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发展”为主题,中俄媒体界百余名同仁齐聚一堂,共商开创新时代两国媒体合作发展之道。
“为两国关系发展贡献力量”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中俄关系迎来新的历史机遇。在中俄建交70周年之际,今年6月,习近平主席应邀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释放出明确信号:中俄深化互信协作的共识牢不可破,中国倡导互利共赢的信念坚不可摧。习近平主席和普京总统共同签署并发表联合声明,宣布发展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实现两国关系提质升级,共同开启中俄关系更高水平、更大发展的新时代。
“推动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深入发展,更需要两国媒体贡献智慧与力量。”中宣部副部长、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徐麟3日在题为“担当新使命 助力新时代 共创新未来”的演讲中指出,媒体是增进人民友谊、促进文明互鉴的重要纽带。建议中俄两国媒体加强沟通协调,巩固互信基石;把握发展机遇,凝聚舆论共识;促进文明交流,拉紧人文纽带;挖掘地方潜力,助推互惠合作;加强舆论引导,携手应对干涉;加强互学互鉴,推动融合发展。在中俄关系迎来新提升、两国建交70周年的大背景下,希望两国媒体以此为契机,精心组织丰富多彩务实的庆祝交流活动,推动中俄媒体交流合作在这一重要年份取得新成果、再上新台阶。
俄罗斯政府副总理兼办公厅主任崔琴科在致辞中表示,俄中两国关系目前处于历史最好时期,成为世界大国关系的典范,两国媒体为促进两国关系的发展和加深两国人民的友谊作出了巨大贡献。“俄中两国都是媒体大国,在国际舆论界的影响力也日益提升。进入数字媒体时代,两国媒体应进一步深化合作,为两国关系发展贡献力量。”
连续举办5届的中俄媒体论坛,已经成为引领两国媒体交流合作、助力两国关系友好发展的重要机制性对话平台。本届论坛上,人民日报社、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中国主流媒体代表,与俄罗斯塔斯社、《俄罗斯报》、今日俄罗斯等媒体同仁畅谈中俄媒体合作前景。
“友谊就像茅台酒一样醇香”
“中俄媒体合作深耕多年,如今正开花结果。”崔琴科表示,仅用了一年时间,俄中参与媒体领域合作的机构从30个增加到50个。去年,两国媒体联合举办了60场活动。“尽管合作关系如此紧密,但我们并不满足,正计划将合作项目数量翻倍,目前120场活动已经准备就绪。”
近年来,通过一系列交流活动,中俄两国媒体之间的合作水平日益提升。2016年,人民日报社和塔斯社共同举办中俄主流媒体联合采访活动,习近平主席和普京总统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共同出席了这一活动的启动仪式。2017年,两国元首又共同见证了人民日报社和塔斯社签署全面合作协议。人民日报社和塔斯社决定在联合采访、媒体融合发展、代表团互访、人员交流和培训等方面开展广泛合作。
今年4月,由人民日报社牵头发起的“一带一路”新闻合作联盟首届理事会议举行,俄罗斯媒体是联盟中的重要成员。“我参加了首届理事会议,与中国媒体的合作非常愉快。这一联盟的成立有助于创作出更多高质量、高水平的新闻产品。”《俄罗斯报》社长涅戈伊察3日在论坛现场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我们与中国媒体的交流合作历史悠久,友谊就像茅台酒一样醇香。”塔斯社社长米哈伊洛夫说,塔斯社与人民日报社、新华社、光明日报社等中国媒体合作密切。今年是俄中建交70周年,两国媒体正通过联合采访、合作办展等系列活动推动这一关系不断升级。
“在信息时代我们总能有共鸣”
截至今年6月,中国互联网网民规模达8.54亿,手机网民规模达8.47亿。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使大众的阅读习惯发生了根本转变。在此背景下,中国的社交媒体、影视、短视频媒体、VR/AR(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及人工智能产业蓬勃发展,正在改变和塑造着媒体生态。与此同时,俄罗斯在社交媒体方面也取得长足发展。数字经济时代,中俄媒体面临着共同挑战,双方的合作正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内涵不断丰富。
本届中俄媒体论坛设置了“数字时代下的传统媒体——商业模式重塑和新增长点”“未来电视——直播、在线、智能电视、内容交互”两场分论坛。对于媒体合作新领域,中俄两国媒体代表纷纷发表自己的真知灼见。
今年6月,在保加利亚首都索非亚举行的第六届世界通讯社大会上,用俄语播报新闻的主播“丽莎”引起了与会者的关注。她是由新华社、塔斯社和中国搜狗公司共同研发的人工智能合成主播。
为庆祝中俄建交70周年,中国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今日俄罗斯国际通讯社在今年6月联合策划实施了“乐动中俄”全媒体跨国创意活动。“在与中国伙伴的交流中,我惊喜地发现,在信息时代我们总能有共鸣,我们可以找到更多合作项目。”涅戈伊察高兴地说。
徐麟表示,希望中俄两国媒体负责人能围绕加强新技术应用、新媒体建设,促成双方在优化采编流程、推进技术升级、运用社交媒体等领域加强务实合作。希望两国媒体能顺应这一形势,深入挖掘和报道中俄人民友好往来、互学互助的动人事迹,向各自民众推介对方的文化精粹和文明成果,不断夯实中俄关系发展的社会和民意基础,让中俄友好世代传承、发扬光大。(本报记者 赵嘉鸣 殷新宇 韩晓明)
(本报符拉迪沃斯托克9月3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