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新网记者 蔡长春
没有一个国家能实现脱离世界安全的自身安全,也没有建立在其他国家不安全基础上的安全。全面参与国际警务执法合作,合力推进全球安全治理,共同维护国际社会安全稳定已经成为必然趋势。
以合作促安全,以安全促发展。
秉持合作共赢理念,我国警方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不断开创共商共建共享的国际执法安全合作新局面,以国际执法安全合作护航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维护海外中国公民和机构安全利益,为构建人类安全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力量”。
积极主动参与全球安全治理
中国必须有自己特色的大国外交。我们要坚持合作共赢,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外交理念清晰而坚定。
国际警务执法安全合作如何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和对外工作大局?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孟建柱强调,要坚持整合资源、合成作战,突出重点、因国施策,完善对外合作战略布局,开拓创新,积极参与全球安全治理,不断提升国际执法安全合作的能力和水平。
“要提升动态环境下驾驭治安局势的能力,推动警务合作向部门合作、社会合作和国际合作延伸,着力形成打击防范犯罪的整体合力。”国务委员、公安部党委书记、部长郭声琨多次强调。
对标看齐,与国家战略同步;同频共振,与大国外交同行。
今年2月召开的全国公安国际合作工作会议上,郭声琨强调,要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引,以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为目标,以深化改革为动力,积极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中国特色执法安全合作体系,努力为构建人类安全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力量”。
在大国外交战略引领下,我国警方秉持合作共赢的国际执法安全合作理念,努力参与全球治理机制创新,构建人类安全命运共同体。
公安部充分发挥高层互访引领作用,有效利用有关会晤机制平台,定期与国外执法部门和有关国际组织进行坦诚深入交流磋商,有效增进互信、凝聚共识,为不断深化务实执法合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5年12月,为落实中美两国元首在网络安全问题上达成的重要共识,首次中美打击网络犯罪及相关事项高级别联合对话在华盛顿举行,郭声琨代表中国与美方达成《打击网络犯罪及相关事项指导原则》。在随后的一年时间里,第二次、第三次联合对话相继在北京、华盛顿举行。
在合作中共赢,在合作中前进。
中俄国家间执法安全合作机制、中英高级别安全对话、中德公安内政部门副部级年度会晤、中澳部级反恐和打击跨国犯罪对话、中印公安内政高级别安全与反恐会晤……一场场对话、一个个机制,国际执法安全合作在我国大国外交战略中结出累累硕果。
“安全促发展”中国东盟执法安全合作部长级对话、湄公河流域执法安全合作部长级会议、新亚欧大陆桥安全走廊国际执法合作论坛……一场场对话、一个个机制,让周边安全命运共同体的战略轮廓愈加清晰。
不断推进双多边警务执法安全合作的同时,我国积极发展与国际和区域性执法合作组织的关系。
我国公安机关与国际刑警组织、上海合作组织、中国-东盟、欧洲警察署等国际和区域性执法合作组织开展了深度警务执法安全合作。
在国际刑警组织这个全球警务合作平台上,中国有效利用各种资源,积极开展与国际刑警组织各成员国的全方位执法安全合作。目前,我国每年利用国际刑警组织渠道,与外国警方相互求查案件约3000起,申请发布国际刑警组织“红色通报”200余份,执行出国办案任务数十个,有效服务了跨国案件办理工作。
国际刑警组织第85届全体大会上,中国公安部副部长孟宏伟当选新一任国际刑警组织主席。自加入国际刑警组织以来,我国已经建立起完善的中国国家中心局组织架构和运作机制,成长为国际刑警组织大家庭中举足轻重的成员。
在交流中织密“关系网”,在合作中拓展“朋友圈”。
截至目前,公安部已与113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密切的执法合作关系,搭建了129个双多边合作机制和96条联络热线,同60多个国家的内政警察部门和相关国际组织签署各类合作文件400余份,向我驻美国、加拿大、泰国、马来西亚、德国等31个国家的40个使领馆派驻警务联络官63名,初步构建起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讲实效的国际执法安全合作工作格局。
在积极推进双多边执法合作过程中,我国公安机关高度开放、深度融入全球执法合作体系的形象愈发鲜明。
海外维和联合执法硕果累累
2000年1月12日,15名中国警察走出国门,飞往当时还未完全独立的南太平洋国家东帝汶,在那片遥远而陌生的土地上开启中国警察在联合国维和行动的“首秀”,成为警界的“中国外交官”。
走过17年,除了东帝汶,在亚洲的阿富汗,欧洲的波黑、科索沃、塞浦路斯,非洲的利比里亚、苏丹、南苏丹,美洲的海地等9个国家都留下中国警察的脚印。据统计,中国至今已向联合国维和任务区派出维和警察和防暴队2609人次,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中派出人数最多的国家。
海外执行维和任务不是走过场、装样子,政局动荡、战火频频、气候恶劣、缺医少药是不少维和任务区的日常状态,中国维和警察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履行着联合国和国家赋予的神圣使命。
2010年1月12日,海地遭遇百年不遇的大地震,瞬间房屋倾塌、扬尘漫天、叫喊声哭声一片。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灾害中,中国维和警察火速展开救援行动,8名中国维和警察以身殉职。
然而,这些困难从未影响中国担负起维和职责的决心,中国警察也从未因此退缩过,他们以实际行动赢得了联合国、驻在国政府及人民和国际警界同仁的广泛赞誉。
“中国维和警察认真履职、纪律严明,在各个任务区的突出表现为世界所公认,成为各国维和警队的楷模。面对未来维和任务区的复杂环境,相信这支队伍一定会有更出色的表现,继续发挥中国维和警察的标杆作用。”联合国负责维和事务副秘书长拉克鲁瓦对中国维和队员的精湛技能、过硬素质、严谨作风作出充分肯定。
2011年10月5日,两艘中国籍货船在湄公河孟喜岛水域遭遇糯康武装团伙的劫持,13名中国籍船员罹难,曾被称作是“黄金水道”的湄公河被迫停航。
为尽快恢复湄公河国际航运,严厉打击流域跨国犯罪,在中国的倡导下,2011年10月31日,中老缅泰四国联合发表《中国老挝缅甸泰国关于湄公河流域执法安全合作的联合声明》,中老缅泰湄公河流域执法安全合作机制正式建立。
2011年12月10日,中老缅泰湄公河联合巡航执法首航,湄公河国际航运全面恢复通航;2012年3月,“10·5”血案的罪魁祸首——糯康及其他5名骨干成员在老挝被捕,并先后被移交中方,接受正义的审判。
湄公河流域峡谷众多,在缅甸、老挝、泰国交界的“金三角”地带更是形成大片交通“死角”,成为不法分子种植毒品的“宝地”。“金三角”因毒品而闻名,解决这一区域的毒品问题,关系着湄公河流域国家的切身利益。
2016年4月,郭声琨出席世界禁毒问题特别联大,宣示中国禁毒政策主张,提出解决毒品问题的“中国方案”。联合扫毒行动已成为澜湄合作机制下一项重要执法合作内容。
如今,四国已在湄公河重点水域定期开展联合查缉行动,对过往可疑船舶、人员、货物进行检查,重点打击贩毒、贩枪、偷渡等违法犯罪活动,对船员和游客开展安全提醒、禁毒宣传。
中老缅泰湄公河流域执法实施近6年来,有效维护了航运安全和流域治安秩序,推动了区域经济社会的繁荣发展,丰富了四国关系内涵。湄公河流域执法安全合作机制,已成为开展国际警务合作、共同维护地区安全的成功范例。
服务大局加强海外利益保护
伴随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各国经济相互依存度不断增强,资本、技术、信息、人员跨国流动日趋频繁,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和公民走出国门寻求发展。在一些国家,针对中资企业和中国公民的恶性案事件时有发生,他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一直受到中国警方的关注。
在一系列协议、机制的基础上,中国警方与国际同行携手,全面推进重点领域国际执法安全合作,开展了一次次专项行动,将合作协议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打防犯罪成果。
对内建立相关工作机制,制定应急预案,不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对外充分利用双边执法合作机制和警务联络官等资源渠道,与有关国家执法部门密切合作,成功处置一批我国公民在国外被杀害、绑架、羁押等重大案事件,有力维护了海外华人的安全利益。
捍卫尊严,正义凛然。
一串串维护海外安全利益的合作舞步闪亮国际舞台——2012年以来,公安部先后派出工作组40余个,足迹遍布阿根廷、巴西、南非、安哥拉、俄罗斯等20余个国家,配合当地警方打掉针对华人实施侵害的犯罪团伙数十个,追缴赃款上千万元。
每当国外发生涉我重大突发案事件时,我驻外警务联络官总是忙碌、奋战在第一线。曼谷“8·17”爆炸案处置现场等重大突发案事件处理过程中,那抹“警察蓝”是最让国人放心的坚强后盾。
运筹帷幄,谋划长远。
一项项境外中资企业和中国公民生命财产安全保护合作模式不断呈现——
驻外警务联络官积极加强和驻在国沟通联系,不断探索保护境外中国公民人身和财产安全方面的合作新模式。
驻阿根廷警务联络官推动当地执法部门建章立制并成立专班,仅2015年就处置侨胞反映故意杀人、绑架、纵火、敲诈勒索等报警184起。
人民利益,至高无上。
联合巡逻是各国执法部门间合作向更深层次发展的另一种呈现。被誉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的中意警方联合巡逻,开始于2016年5月。随后的一年多时间里,中国警员与意大利警员在意大利和中国展开联合巡逻,吸引众多游客的目光。
公安部有关负责人说,我国警方对各类跨国犯罪活动始终坚持“零容忍”,侵害国家和人民利益的跨国犯罪活动蔓延到哪里,国际合作和专项打击的触角就延伸到哪里。
山高愈前行,梦好起宏图。
秉持合作共赢理念,融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大局,国际执法安全合作不断向前发展,构建人类安全命运共同体的目标必将实现!
法新网北京9月24日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