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动机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近日发布。“意见”在“着力补齐城乡社区治理短板”部分明确提出,改进社区物业服务管理,其中提到“探索符合条件的社区居民委员会成员通过法定程序兼任业主委员会成员”。“意见”为何提出这一要求?居委会成员通过法定程序兼任业委会成员该如何推进?围绕这些问题,记者与业内专家展开了对话。
对话人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支振锋
直击社区治理诸多难题
记者: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公开发布。意见提出,到2020年,基本形成基层党组织领导、基层政府主导的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的城乡社区治理体系。
目前,社区物业纠纷已经成为社会的难点问题。对此,“意见”在“改进社区物业服务管理”部分提出,探索符合条件的社区居民委员会成员通过法定程序兼任业主委员会成员。
支振锋:我觉得中央此次出台社区治理的文件非常有必要,直击社区治理存在的诸多难题。当前,城市和农村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有小区但没有社区的现象,居民是一种寄居式生存方式,实际上跟他(她)所在的小区不发生关系,基本上是悬浮式的、寄居式的生活,很多人不知道业委会,也不知道居委会。所以,加强社区治理、基层治理非常重要。
从小区来看,居民真正打交道多的是物业公司。物业公司一方面的确给居民带来了方便,另一方面,由于很多物业公司不是业主自己找来的,所以居民对物业公司的服务可能不是很满意,而且有很多矛盾。这样一来,整个社区的居民体验并不好,归属感就很差。
这是因为,物业管理公司一方面给居民提供了服务,但是另外一方面也不太希望居民自治,也就是居民自己为自己服务的可能。所以,物业公司的存在,在某种意义上不利于基层小区的社区化和基层小区的组织化,从长期来看,也淡化了基层党组织、居委会的存在感。
所以,中央提出打通居委会和业委会,这在很大程度上能够解决现在基层社区治理的症结所在,这个症结实际上就是基层党组织、居委会基本上没有存在感,也没有能够把居民组织起来。
打通“两委”需要制度设计
记者:社区居委会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业主委员会是本建筑物或建筑区划内所有建筑物的业主大会的执行机构,按照业主大会的决定履行职责。居委会和业委会的工作重点各有侧重,但也有很多重合。
“意见”也提出,加强社区党组织、社区居民委员会对业主委员会和物业服务企业的指导和监督,建立健全社区党组织、社区居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和物业服务企业议事协调机制。探索完善业主委员会的职能,依法保护业主的合法权益。
支振锋:实际上,业主委员会成立往往是非常难的,因为物业公司不希望业主委员会成立。一旦业主成立业委会,如果运作得好,他们可能会跟物业公司产生矛盾。现在,根据中央文件,如果我们能够有一个好的方式,不仅能够成立业委会,而且能够打通基层社区居委会和业主委员会,对于将来实现社区自治、实现社区组织化,有可能是一个路子。
不过,坦率地说,这非常难。根据我的了解,在全国范围内真正成立并且运行有效的业主委员会本来就不多。现在,要是通过法律程序把社区居委会的委员选进业主委员会的话,那么就要求他的身份一定是业主,社区居民委员会成员如何通过法定程序兼任业主委员会成员,目前还需要制度设计。
总之,随着城市化的开展,我们现在不管是在城市还是在农村,基层治理、基层组织化程度仍有待提高。城市的居民、农村的村民多是处于无组织状态,这并不利于社会的稳定,也不利于社会的长治久安,更不利于人民的安居乐业。所以,如果能够把业主委员会和社区居委会打通,确实是一个非常好的途径。但是怎么去做,可能需要一些更为具体的操作办法。
从根本上说,党和政府需要鼓励、支持和引导城乡社区居民成立自治性的组织,同时要改善公共活动空间。现在,规划都是注重商业空间和公共交通空间,但是对公共活动空间并不重视。没有公共活动空间,哪有公共活动?又怎么会有经常性的人际交往、人际往来?没有人际交往,一个人怎么会对社区有归属感?这个社区怎么会成为一个有意义的共同体呢,而没有一个有意义的共同体,我们这个社会就容易出现道德下滑问题,进而影响社会稳定。(记者 陈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