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腊、西班牙、摩洛哥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也是“一带一路”合作的重要伙伴。日前,人民日报社代表团应邀访问三国。在紧张的行程中,走访、倾听、记录、对话,广泛与当地新闻媒体、经济界、文化界等人士展开深入交流,深刻感受到各方希望与中国加强合作、共谋发展的强烈期待。
一带一路合作
——“两国紧密关系的生动写照”
多艘游轮和许多往返于希腊与外岛的接驳船正在停靠,港口内一片忙碌景象。不远处的集装箱码头上,桥吊工人正紧张工作,有条不紊地装卸着一个个集装箱。这里,是希腊最大港口比雷埃夫斯港(简称比港),也是“一带一路”在地中海区域的重要枢纽。
2010年,原中远集团接收比港时,港口年久失修,设备老化,全年处理集装箱仅88万箱,吞吐量全球排名93位。中远海运比港有限公司董事长俞曾港坦言:“当时希腊民众对外资有抵触情绪,他们最大的担忧是‘我会失业,中国人会和我抢工作’。”但事实上,虽然中方管理人员人数不多,但通过精细管理及科学培训,不仅让比港起死回生,更让希腊人民获得实实在在的好处:在比港直接就业的人员超过3000人,间接创造就业岗位1万多个。2018年,比港全年处理集装箱一跃至491万箱,全球排名第三十二位,成为全球发展最快的集装箱港口之一。今年将达到580万箱,位列地中海第一位。
在访问西班牙华夏之声电台时,恰逢西班牙“下午茶”时间,执行台长卡洛斯热情地准备了简单但富有当地特色的火腿、红酒。他说:“西班牙的火腿和红酒非常受中国消费者的欢迎。凭借质量过硬的农产品,西班牙一直是中国进口生鲜食品最重要国家之一。这是两国紧密关系的生动写照。”
中国是西班牙在欧盟外第一大贸易伙伴。2018年,双边贸易额达到340.1亿美元,创历史新高。
卡洛斯认为,西中对自由贸易都秉持开放态度,这与有些国家设置自由贸易障碍形成鲜明对比。“‘贸易畅通’是‘一带一路’合作应有之义。紧密的经贸合作纽带,定能有力推动两国经济共同发展。”卡洛斯充满信心地说。
中国与摩洛哥经济互补性强,发展战略契合度高。“一带一路”倡议具有巨大的合作潜力。
摩洛哥内陆地区极为炎热,光照也异常强烈,但能源却相当匮乏。随着由中国公司参与建设的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太阳能光热电站(努奥光热电站项目)的拔地而起,这一状况正在改变。
1430公顷荒漠地带中,65万块光伏镜面装置整齐铺设,巨大的熔盐罐和集热塔分布其间,这里就是努奥光热电站项目现场。
山东电建三公司努奥项目总工程师梁新锋说:“这一项目不仅是中摩‘一带一路’建设最大的合作项目,也是摩洛哥境内最大的工程项目。规划项目完全建成后,供应摩洛哥近50%的电力需求,摆脱其能源困境。”
新闻合作联盟
——“为媒体合作搭建务实平台”
今年4月23日,“一带一路”新闻合作联盟首届理事会议在人民日报社成功举办。已有来自97个国家的204家媒体成为“一带一路”新闻合作联盟正式成员。
“‘一带一路’新闻合作联盟为媒体合作搭建了务实平台”“对中国同行的合作提议,每一项我们都赞同,很看好未来的合作潜力”“期待访问中国,参加‘一带一路’新闻合作联盟组织的活动”……这是代表团在访问中不断听到的三国媒体人最真诚的话语。
《阿贝赛报》创建于1903年,是马德里历史最悠久的报纸。2018年,习近平主席访问西班牙前夕,《阿贝赛报》用两个整版刊登习近平主席署名文章《阔步迈进新时代,携手共创新辉煌》。
代表团访问《阿贝赛报》时,恰逢西班牙公共假期。社长鲁比多为此专门调整了行程。抵达报社时,他已经在门口等待多时,像老朋友一样同大家热情握手,并亲自带领代表团参观编辑室、图书馆、纪念花园等。他说:“人民日报是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媒体,我非常愿意和中国同行交流。”当收到“一带一路”新闻合作联盟的邀请函时,鲁比多非常激动,“能收到这样一封邀请函是《阿贝赛报》的荣幸。我会立即组织专人对接并仔细研究新闻合作联盟章程,期待早日加入。”他说。
埃菲社拥有100多个海外分社,是世界上唯一一家在拉美所有国家都有分支机构和客户的通讯社。社长加雷亚对“一带一路”新闻合作联盟要搭建的资讯分享、交流合作、媒体传播三大平台非常感兴趣。他主动询问合作的具体细节,表示:“作为‘一带一路’新闻合作联盟的理事单位,埃菲社能够发挥中国媒体进入西语世界的桥梁作用,愿意同人民日报共同组织联合跨境采访、在西班牙或第三国举办论坛和研讨会。这些合作举措不仅操作性强,而且会产生实实在在的效果,加深中国与包括西班牙在内的西语国家相互理解。”
雅典通讯社是希腊的国家通讯社。会谈时,社长帕拉里斯非常认真地听取合作提议,并不时地提问,在笔记本上记录。他说:“雅典通讯社非常希望与中国媒体加强交流与务实合作,在共建‘一带一路’中充分发挥媒体沟通民心的作用。我们希望能够借助人民日报的技术优势,助力自身新媒体发展。”
《晨报》是摩洛哥最有影响力的报纸之一。《晨报》集团副总裁阿勒阿拉米特意拿出一本专刊,向代表团介绍2016年摩洛哥国王访华时所做的报道。他说:“我们愿意同人民日报合作,把新技术、新媒体带来的挑战转化为机遇。”收到“一带一路”新闻合作联盟的邀请函,他表示,这是向世界媒体人发出的真诚邀请,非常愿意加入这一平台,希望通过公正、客观、全面的报道筑牢合作的民意基础。
人文交流沟通
——“让民心发生奇妙的‘化学反应’”
坐落于老城区的巴塞罗那孔子学院院落里,繁茂的橘子树硕果累累。875平方米的建筑是市政府免费提供给孔院使用的。巴塞罗那大学德语系教授、孔院外方院长哈维尔·奥尔杜尼亚说:“这在巴塞罗那众多的外国文化机构中是唯一的。孔院一创立就提供了60多个就业岗位,为巴塞罗那文化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理应获得这样的支持。”
74岁的菲利克斯居住在巴塞罗那郊区。他是巴塞罗那孔院学员中年龄最大的一位。他清晨四五点就会起床,搭乘火车来孔院学习。像菲利克斯这样的学员,在这所孔院不在少数。据统计,巴塞罗那孔院今年注册学生突破1800人,是全球规模最大的孔院之一。
艾依诺曾在中国学习过3年,两年前她回到西班牙成为孔院老师。她说:“教授汉语不仅是教学研究,也是重新学习中国文化。我的很多家人朋友因为我的经历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兴趣。”
孔院中方院长常世儒回忆说:“我30多年前来西班牙留学时,能够讲流利汉语的西班牙人不过寥寥数人。从个位数到1800人,这是西班牙汉语教育和西班牙人汉语学习历程的缩影,更是中国文化走出去,不断扩大影响力的例证。”
在地中海的另一端,“汉语热”也正席卷希腊。
雅典商务孔子学院是希腊目前唯一一所孔院,已有10年历史,除本部之外,下辖1所孔子课堂和5个汉语教学点,甚至在撒拉米娜岛也设立了教学点,且该教学点的中文教师是一位土生土长的希腊人。
随着中国与希腊合作进一步加深,希腊民众不仅对于中国文化有着更多兴趣热情,而且也希望通过学习中文能提升自身职业素养,在工作中更具竞争力。商务培训、校企合作是这所孔院的一大特色。
孔院中方院长严红卫说:“雅典商务孔子学院与中远海运集团合作,为其当地员工培训中文,计划招收55名学员,报名人数高达800多人。越来越多的希腊中小学也希望与孔院合作开设汉语课。”
除了民间的热切需求外,希腊官方对孔子学院也表现了积极的支持态度。雅典经商大学校长埃姆就一再表示全力支持雅典商务孔子学院的一切日常活动。
国际奥委会前主席萨马兰奇之孙萨马兰奇三世非常赞同体育和文化交流对于西中两国民心相通发挥的积极意义。他说:“体育交流容易拉近彼此距离,让民心发生奇妙的‘化学反应’。几十年来,萨马兰奇家族始终是西中友好的桥梁和纽带,我们愿意继续为此发挥作用。”
从地中海到大西洋,从欧洲到非洲,代表团所到之地,处处感受到扑面而来的“中国风”,更感受到各国人民对于合作共赢的热切期盼,正如西班牙《先锋报》副总编辑乌利亚斯所说:“让我们在共同发展的道路上携手合作,一步一个坚实的脚印,创造更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