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8月5日电 题:挥霍国家信用无异于玩火自焚——专家学者批驳美方再举关税大棒
新华社记者刘红霞、吴嘉林
美方食言了,又一次。就在作出“美方不再对中国产品加征新的关税”承诺一个月之际、第十二轮中美经贸高级别磋商刚结束不久,美方突然宣布将自9月1日起对3000亿美元中国输美产品加征10%的关税。
食言成瘾,已然成为美国一些人挥霍国家信用的标志性特征。中国人民大学5日举行研讨会,与会专家学者认为,美方一些人言而无信,其结果注定是玩火自焚。
“从一系列事实不难看出,美方磋商缺乏诚意,习惯极限施压。”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余淼杰说。
言而无信、出尔反尔、极限施压……与会专家学者认为,这些都是美方在处理中美经贸摩擦中的惯用伎俩,可以预见,这些伎俩未来可能长期存在。
“对于中美经贸摩擦,中方始终抱着解决问题的态度,而美方不同,他们是抱着制造麻烦的态度。”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程大为说,相比美方的言而无信,中方向来言出必行,近期中方根据市场原则,为企业购买美国农产品创造有利条件。
屡屡出尔反尔,真的让美方受益了吗?专家学者认为,并没有。
美国商务部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美国第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环比折算年率增长2.1%,低于第一季度3.1%的增速。这显示,美国经济动能不足的苗头已经显现。
与会专家学者认为,在美方最新一轮的对华关税威胁中,消费品占相当比重。如果加征关税生效,将让广大美国消费者利益受损,继而推升美国国内通货膨胀压力。另外,3000亿美元商品涉及的手机、笔记本电脑虽然是中国产品,但不少零部件从美国进口。美国挥舞关税大棒,实际上是损人害己。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院长洪俊杰认为,美方极限施压和霸凌行径,对国家诚信和长远影响力产生极大消耗,也反映了本身缺乏自信。
程大为也认为,美方不断在磋商关键时刻“扔手榴弹”,不只是在中美经贸磋商中,还包括与其他经贸伙伴谈判时,这种霸凌行径一定程度上折射出美国心态上的衰落与倒退。
“美方极限施压手段已经见怪不怪。”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副会长霍建国认为,中方向来讲求合作共赢,在磋商前总会释放善意,而美方则习惯在磋商前后“搞小动作”,对此,要认清中美经贸摩擦的复杂性和长期性。
对于美方一些人鼓噪的中美经济“脱钩论”,霍建国认为,很多经济、贸易投资往来是由企业决定的,不是政府说断就能断的。作为全球前两大经济体,中美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脱钩论”是不可行的、不现实的。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认为,出尔反尔是美国当局的一贯伎俩,要从更高的思考维度和更长的时间角度认清其战略和定位,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以战略定力来应对言而无信。
山东财经大学校长赵忠秀说,外部压力成为常态,给了我们压力变动力的战略机遇。他认为,要用好中国巨大的国内市场,用好人力资源、人力资本,以及制度优势、体制优势,进一步扩大开放,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
与会专家学者认为,办好自己的事,归根到底是要聚焦高质量发展,以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激发市场活力、挖掘市场潜力、增强经济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