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哈尔滨7月31日电题:祖国永远记得你——空军漠河雷达站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强军重任记事
黄书波、郝茂金、李秉宣
205步,对常人来说,需要100秒左右。但邹福平,却决定用数年服役时间甚至一生,来走完这段不寻常的旅程。
邹福平是北部战区空军一名中士,他所在的漠河雷达站位于祖国最北端,藏身于大兴安岭深处。
205步的起点,是雷达站2017年5月4日建成的“青年成才林”。从那一天起,每名在漠河雷达站工作过的官兵,都能在这片“青年成才林”里,用自己的名字命名一棵樟子松。
从“青年成才林”第5排第9棵“邹福平”树出发,沿着通往雷达阵地的方向步行205步,就到达了邹福平向往已久的“英雄林”。
在邹福平和战友们心中,这片仅有碗口般粗细的樟子松“英雄林”,是漠河雷达站的荣誉殿堂。尽管每一名官兵从“青年成才林”抵达这里的步数不一样,但所有人的梦想都在这里汇聚。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漠河雷达站有了不成文的规定:凡是获得师级以上单位表彰的官兵,都可以用自己的名字在“英雄林”命名一棵树。至今,已有27名官兵的名字铭刻在了“英雄林”。
徜徉在夏日的“英雄林”里,一眼望不到边的大兴安岭青山苍翠、松涛阵阵,犹如绿色的海洋。对于27名在“英雄林”里留下名字的战友,几乎每一名官兵,都能娓娓道出他们的故事。
雷达技师李佐鹏,是漠河雷达站最老的兵。服役26年的李佐鹏,平时沉默寡言,在战友眼里如同山里的樟子松一样平凡。然而一旦站里赋予重大任务或是装备突发故障,李佐鹏都能不惧困难、不讲条件,坚决完成任务。
那是2015年的一个冬夜,值班雷达显示器上突现满屏雪花,雷达停止工作。紧急赶来的李佐鹏判断:驱动电机输出线路断路。按规定,这样的故障,可上报后等待业务部门检修。
“上级离我们有近千公里,等不及了。”李佐鹏顶着六七级大风,打着手电爬上摇摆的天线。因为雷达上狭窄处太多,戴着手套无法修理,他就交替脱下棉手套,赤手在零下40多摄氏度的铁疙瘩上工作。等到故障排除,双手早已冻得失去知觉。
2015年,因为装备技术保障能力优异,李佐鹏荣获全军优秀士官人才奖二等奖,他的名字光荣入驻“英雄林”。
四级军士长郭平说,他有3个生日,一个是出生日,一个是入党日,还有就是入驻“英雄林”的纪念日。
2018年9月24日,在全站官兵的见证下,郭平把自己的姓名牌挂在了一棵樟子松上。
为了这一天,郭平挥洒了15年汗水,被评为全军优秀士官人才奖一等奖、空军百名优秀操纵员。
“神圣、激动,就和当年入党的感觉一样。”入林仪式上,郭平和战友们交流心得,“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
英雄的基因,激励英雄的传人。漠河雷达站每一名官兵都清楚记得,他们来雷达站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在老兵带领下,参观“七棵松”阵地。
1987年5月,大兴安岭地区发生特大森林火灾,近百米高的火墙肆虐漠河林区……
漠河雷达站作为驻地唯一的空中情报保障单位,肩负着引导救灾直升机、运输机的保障任务。当大火蔓延到雷达阵地时,官兵们誓死坚守岗位长达20天,一边保障空情,一边与火魔斗争,最终保存下来了雷达阵地和7棵需要双手合抱的古松。
后来,这7棵满目疮痍的樟子松所在的雷达阵地,被命名为“七棵松”阵地,成为了一代代漠河雷达站官兵“敢于胜利,不怕牺牲”的精神图腾。
曾经有老兵问当时的指导员,“我们有机会把名字挂在这7棵古松上吗?”指导员回答:“当然有,如果你在战场上立下战功的话……”
这段对话,因时间久远无法考证信息源。然而,几乎每一名漠河雷达站官兵都坚信,只要向着目标不懈努力,就一定会实现。
邹福平就是这样一个人。他给自己制定的第一个目标,就是把自己的名字从“青年成才林”搬进“英雄林”。中专学历的他,目前正在参加大专自学考试;2018年,他报名参加全旅实战化比武,获第5名;2019年,他再次向党支部请战,备战全旅实战化比武……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邹福平说,“大兴安岭的树木都知道,要想生存,要想更多的养分,就要往高里长。一个军人,要想打胜仗,要想书写传奇,也离不开拼搏和奋斗。”
和邹福平一样,许许多多的漠河雷达站官兵都在书写着自己的传奇。站长张天赐介绍说,建立“青年成才林”两年多来,全站就有11名官兵入党,5人荣立三等功,27人次被评为优秀士官或优秀士兵。截至2018年,漠河雷达站已连续30多年被评为“军事训练一级单位”,连续40多年情报合格率100%。
张天赐说,“‘七棵松’阵地上有一个多次上春晚的著名地标,是官兵们用橡树桩在斜坡上拼成的雄鸡图,上面写着‘祖国在我心中’六个红色大字。而党支部建立和完善‘青年成才林’‘英雄林’,就是要明明白白告诉官兵,只要你为国家做了贡献、为强军奉献了青春,祖国会永远记得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