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山一水,都是家园;一草一木,都是中国。
“70年来西藏部队坚决贯彻党中央、中央军委的决策部署,扎根雪域高原、忠诚为国戍边,出色完成了一系列重大任务,经受住了艰苦环境、复杂斗争考验,为维护国家安全和统一,促进西藏稳定和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党和人民感谢你们!”
初秋时节,蜿蜒的拉萨河静静流淌,聆听着一座古老城市的时代欢歌。回想起7月23日上午,习主席在拉萨亲切接见驻西藏部队官兵代表时饱含深情的话语,西藏军区边防处副处长凌华仍难掩激动,“作为一名西藏边防军人,我感到无上的光荣和如山的责任。”
“清澈的爱,只为中国。”西藏和平解放70年来,雪域高原发生沧桑巨变,不变的是一代代人民子弟兵扎根西藏,以热血和生命书写忠诚,与各族群众同心共筑钢铁长城,让五星红旗始终高高飘扬在雪域边关。
富民·强边
初秋的阿里高原,普兰边防连官兵从冈底斯山脚下一路向南,穿过普兰县城,再走大约30公里,就来到了有着“国门第一村”之称的科迦村。
轻风拂过一片片青稞地。正在劳作的村民们有说有笑,官兵们也加入进来:“今年青稞的长势真好,肯定又是一个丰收年!”
伴随着藏香厂传来的机器声和过往货车的轰鸣声,这个坐落在祖国边境的高原村落,一派繁忙景象。
“这几年的变化可真是大。”普兰边防连上士嘎玛旦增感慨。今年是这位藏族战士戍边的第12个年头,在他的眼里,科迦村的变化就像是一部电影,点点滴滴历历在目。
2016年开始实施的科迦村边境小康村建设项目,让这个边境村走上了增收致富的快车道,村民们纷纷盖起小洋楼,日子越过越红火。
巡逻路上,四级军士长傅登贤告诉记者:官兵们常自购学习用品,利用巡逻间隙送给科迦村的孩子,还给他们讲“进藏先遣英雄连”的故事,在幼小心灵种下爱党、爱国、爱军的种子。
“要加强边境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各族群众扎根边陲、守护国土、建设家乡。”西藏边境线长达4000多公里,许多地方生产生活条件艰苦。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确定了支持西藏的一大批重点建设项目,制定了一系列特殊优惠政策,在全区628个边境一、二线行政村实施小康村建设,目前已高标准建成604个边境小康示范村。
在海拔3600多米的玉麦山谷,家家户户屋顶都飘扬着一抹红,那是鲜艳的五星红旗,是所有玉麦人心中的火焰。
西藏隆子县玉麦乡,这个曾经的“三人乡”,如今不仅人口越来越多,还建成了西藏自治区“幸福美丽边境小康示范乡”。
“子弟兵来到玉麦后,开设了‘爱民诊所’‘爱民浴室’,免费为村民服务。2019年,乡里还通了柏油路。现在,乡亲们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七一勋章”获得者卓嘎告诉记者。
卓嘎永远不会忘记,父亲桑杰曲巴拿着亲手缝制的五星红旗,对她和妹妹央宗说:“这是中国最宝贵的东西,是我们的国旗!”
“有国才有家,没有国境的安宁,就没有千家万户的平安。”作为玉麦乡走出的第一个大学生,央宗的儿子索朗顿珠毕业后放弃在城市工作的机会,回乡加入巡边队伍,常和驻军官兵一起巡逻。
自去年起,玉麦乡与驻军部队选配党员骨干,建立军民“临时党支部”“联合党小组”,组建党员先锋队,在联合巡边中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富民助强边,强边更富民。越来越幸福美丽的家园,需要更坚强的保卫。”西藏山南军分区某边防团玉麦哨点下士张思纬说,我们会和玉麦乡群众一起,守护好神圣国土的一草一木。
科技·力量
云在林中,人在雾中。
8月12日,西藏军区某边防团六连巡逻分队执行巡逻任务。“按计划前出观察执勤!”抵达巡逻点位后,六连副连长李率冰下达命令。上等兵张宽泽取出融合型多功能望远镜,将望远镜调至红外模式,被浓雾笼罩的观察目标一览无余。
“这款‘巡逻神器’让我们观察执勤效率大大提升。”李率冰介绍,连队驻地浓雾天气居多,多功能望远镜今年年初配发连队,集红外、微光夜视、激光测距、拍照录像等功能于一体,助力官兵在复杂环境和恶劣天候下高效执行任务。
在西藏军区某边防团采访,记者随处可见走进边防的科技力量。
“现在哨所不仅生活条件改善了,而且越来越多的科技手段让我们更加‘耳聪目明’。”在国色芒色哨所,哨长朱堂新告诉记者,如今,远程监控系统可实现全天候、全时段持续监控,官兵能在第一时间发现并处置各类情况。
“由于地形复杂,到了雨季或是冬季大雪封山时,很多点位都难以到达。以往我们踏勘道路时,1公里的路程可能要走半天甚至一天,而且时常会遇到危险。”全国人大代表、西藏军区某边防团团长侯云向记者讲起了一段往事。几年前,时任营长的他带领战士们走上巡逻线。为到达执勤点位,下士钟灼豪在系好攀登绳后,向上攀登。行至一半时,脚踏的岩石突然松动滚落,他重重撞在峭壁上,幸好被战友及时拉住,才化险为夷。
那次经历,深深刻在侯云心里,他下定决心,一定要为改善边防条件做点什么。
“如今的边防已今非昔比。”侯云告诉记者,“西藏军区边防一线部队,大都已配发无人机等巡逻装备,智能化巡防前进了一大步。”
为了进一步加快边防部队智能化建设,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侯云结合多年戍边经验提出建议——加快边防一线全域覆盖、全时监控等智能设备的研发和配备。
路远·心近
亚东河畔,鱼水情深。西藏日喀则市亚东县最南端,距离县城约40公里,有一座易地搬迁新村——庞达村,这是西藏军区某边防团阿桑边防连的帮扶共建村。
那是一个暴雨如注的深夜。团值班室响起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电话那头传来紧急求助:“庞达村告急!”原来,河道水位暴涨,山体发生不同程度滑坡,导致村里供电中断,道路堵塞。
一束光亮划破了雨夜的黑暗。该团官兵接到命令后迅速出动,带着给养物资赶到。庞达村村民在连队官兵帮助下,全部转移到安全地域。
因雨季极易出现洪涝险情,造成供电中断等情况,雨停之后,连队官兵不顾道路崎岖艰险,长途跋涉为村民送去发电机。
不久后,连队官兵为一线哨所运送补给物资时,发现滚石塌方阻断了前进道路。就在官兵一筹莫展之际,一位上山采药的村民看到了这一幕。他连忙赶回村里,发动村民带着锹镐、水、食物等赶往塌方路段。军民共同努力,合力打通了“补给线”。
前不久,在庞达村举办的“神圣国土守护者、幸福家园建设者”主题活动中,军警民一道吃糌粑、攀绝壁,同走巡逻路。村民旦增江参激动地说:“有金珠玛米在,我们守土护家的底气更足了。等我的儿子长大了,也要让他参军报国!”
西藏山南军分区肖乡边防连,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坡,海拔4200多米。以前,供电一直是困扰连队官兵的“老大难”。连队有一座很小的水电站,一到冬天水电站的入水口常结冰,官兵们不得不跳进入水口凿冰,才能保证正常用电。
路很远,心很近。国家电网接入边防,加上营区安装了风力发电机组,用电难题一去不复返了。
一座座高原哨所和一个个边境村落,就像铆在雪域边关一颗颗永不生锈的钢钉,守护着这里的每一寸土地……(李蕾 杨明月 张翱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