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9月26日电 (记者蒋波)第25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近日在唐山揭晓了八大奖项,演员奖方面冯小刚等大热选手的齐齐落败,使得今年的百花奖较往届多了一些“关注”。与曾经辉煌的那个金鸡百花电影节相比,这种“关注”并不是因为奖项令人信服,而是评选结果引发了不少争议;甚至还有自称“大众评审”的人爆料称主办方控制投票有黑幕,令事态“雪上加霜”。
爆料真假尚未可知,但金鸡百花奖因隔年评选“炒冷饭”失去时效性、城市轮流举办削弱公信力,已是弊端显现的事实。
质疑:“百花奖”的评奖机制是否与时俱进?
很多观众对本届百花奖入围影片《亲爱的》、《狼图腾》有“隔世”之感,就是金鸡百花电影节的评奖机制导致的。金鸡奖是专家奖,体现学术性权威性;百花奖是观众奖,依据的是大众喜好。所以,电影圈中流传:金鸡奖比专业,百花奖拼人气。
2005年,针对国内文艺评奖过多、过滥的现象,中宣部颁布了《全国性文艺新闻出版评奖管理办法》,规定全国性文艺新闻出版评奖由原先的90个减至24个。电影节为了保住最具传统的金鸡、百花两个奖项,改成金鸡奖和百花奖隔年颁发,这导致两奖项的提名影片要涵盖过去两年的作品。2016年评选的是观众奖——百花奖。
按照百花奖的评选机制,本届符合条件的影片共221部。2014年3月1日至2016年2月15日两年度,在全国院线影院上映且票房不低于500万元人民币(或影片电视收视不低于3000万人次)的国产片才有资格入选。所以,票房收入成了入围百花奖的“硬杠杠”。
接下来,中国影协委托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属下100名骨干影院经理组成初选委员会,从中投票产生候选影片10部。然后再通过纸质投票、网络投票、二维码扫码投票等方式,由普通观众海选,投票产生各奖项的前5名。最终在颁奖礼现场,由101位来自全国的幸运观众现场按表决器,投出奖项归属。
创建于1962年的百花奖,其最大特色就是观众一人一票投出来的。也有不少网友表示,既然百花奖的评审机制就是由观众投票,就应该接受这个规则带来的结果。但为何当偶像派打败众多实力派,网友对评奖结果的质疑却越来越多?
问题在于,评奖结果能否最大程度代表影迷意愿。八十年代初,没有互联网社交媒体真人秀,普通大众接触明星的渠道匮乏,影视作品成为观众喜欢了解明星的唯一途径。当年百花奖选票刊登在《大众电影》杂志上,投票活动空前热闹,观众会认真填下每一张选票,对明星的喜爱也是建立在电影作品的基础之上。刘晓庆、陈冲、姜文、斯琴高娃等正是因为百花奖的肯定和赞誉,成了家喻户晓的电影明星。从电影本身出发、以电影本身为标准,这是百花奖昔日辉煌的根源。
如今,成名的青年偶像,都拥有数量巨大的粉丝群体,在微博上更是数千万人次关注的大V。万般拥戴下,电影成为他们证明自身号召力的另一领域。青少年观众会为了电影以外的理由走进电影院,这是近两年“粉丝经济”带给中国电影的冲击,甚至有观众进影院的原因仅仅是因为喜爱的歌手唱了电影的片尾曲。
回过头来,我们再看百花奖的大众投票,有多少票是基于电影作品本身?又有多少票是首先考量喜爱的偶像?我们不难想象。在一片质疑声中,似乎奖项跟电影本身的关系似乎越来越小。
取经:这些电影节为何奖项评选“走红”?
其实,对百花奖而言,有质疑首先表明了人们对电影节的关注。新的作品在不断涌现,观众的口味随着市场化的变化也在不断变化,怎样让这种评奖令人非常信服?国际上的各大电影节奖项都遵从怎样的评审规则呢?我们不妨放眼世界,从知名电影奖项评选上“取取经”。
美国奥斯卡金像奖
美国奥斯卡电影金像奖,是当前世界上影响最大、历史最悠久的电影奖,由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院颁发。从1929年开始,每年评选从未间断过。
奥斯卡选片趣味偏爱主流价值观、探讨人性、揭露真相的剧情片,对票房奇高的商业大片从不感冒。值得注意的是,电影技术创新是奥斯卡极力推崇的。
奥斯卡的评审机构分两层,最高层是学院主席评审团,人员从下属14个分支学会(演员协会、导演协会等)中选拨出来。评选经过两轮投票,第一轮先由学院下属各部门负责提名(采用记名方式),获得提名的影片,学院的所有会员再进行第二轮投票(采用不记名方式),最后以得票的多少决定影片的获奖。获奖名单是高度保密的,直到颁奖当日当刻,由司仪当众拆封宣布。
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
威尼斯电影节号称“国际电影节之父”,有专门的选片委员会来负责选择入围影片,鼓励拍摄形式新颖、手法独特的影片,尽管它所选择的电影未必是该导演最好的一部作品,但却时时刻刻地在引领欧洲艺术电影的发展潮流。
奖项由每届的评委会选出。这些成员一般都是业内著名的编剧、制片人、导演、演员等等组成,偶尔会有作曲、作家、电视界的人员加盟。评审团一般由9-10人组成,有一个评审团主席。
而不同于其他电影节,威尼斯电影节一个影片只能获得一个奖项,很难出现其他颁奖礼上奖项被“包揽”的情况发生。
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
戛纳电影节的奖项评定由各国电影文化界人士组成,其人选都是颇有声望的导演、演员、编剧、影评人、配乐作曲家等,而其中一名担任主席。
戛纳电影节旨在展示和提高那些在电影作为一种艺术的进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的电影作品的质量,兼容多元文化、商业与文艺兼具的影片。如今已经成为世界最有声望的天才电影集合地。强大的媒体宣传确保入选作品可立即向世界观众推介。成为众多电影举办推介会的首选。
柏林电影节金熊奖
柏林国际电影节,与戛纳国际电影节、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并称为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入围影片是由电影家委员会的成员和每个单元的主席来选片的。柏林电影节最重要的部分是有全世界范围电影参与的竞赛单元,偏爱有思想性、政治性话题的影片。
奖项由每届的评委会选出。评审团是由中央柏林电影委员会的顾问团投票选取的。不过,柏林电影节的评审团在人员配比和组成上,与戛纳和威尼斯,并没有多少区别。
东京电影节金麒麟奖
作为亚洲最大的电影节,东京国际电影节的整个选片流程和评选流程,与欧洲三大电影节是类似的。首先电影节有一个委员会,操办整个电影节的各种杂事。旗下有选片委员会和执委会。选片委员会确定入围影片,执委会负责在全世界范围内寻找评委人选,并确定电影上映的安排等等事宜。而评选工作也和三大电影节类似。
中国台湾金马奖
金马奖是一个效仿奥斯卡和三大电影节创办的电影奖项,采用的是选片委员会的提名制和评审团制度。评选工作采用三轮筛选,复审评委似乎影响最大,这些人大多是电影工作者,有电影拍摄的相关经验。金马奖不以票房作为入选考量,反而为华语文艺片提供了展示舞台。奖励了许多优良华语影片及优秀的电影工作者,成为华语影片制作事业最崇高的荣誉指标。
中国香港金像奖
中国香港金像奖由一千多名香港电影工作者票选出来,采用的是多轮、多人、多层面的电影评审制度,以期兼顾各方电影专业,以及商业市场的角度。其设立主要是鼓励香港电影人的创作精神,借此制作更多佳作。随着近几年合作电影的增多,奖项归属也频频颁给内地演员。
华表奖
中国电影华表奖简称华表奖,全称“政府优秀影片奖”,创办于1994年,由国家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主办,是中国(内地)电影界的政府奖,体现党和国家对电影事业的热情鼓励和大力扶持,与中国电影金鸡奖、大众电影百花奖并称中国电影三大奖。2005年后正式改为两年一届。
建议:百花奖应体现大众“真正民意”
百花奖作为以大众投票为评选机制的“观众奖”,自然不能用专业电影奖项的评选体系来衡量和比较。如何让这个奖项发挥“真正民意”,别让质疑寒了广大影迷的心,是百花奖目前急需改进和完善的地方。影评人崔汀接受记者采访时,对百花奖评选如何提高公信力,提出了建议 ,“评奖过程看似科学合理,一人一票,但在层层缩小范围的同时,可以增加电影本身的考量限制,合理引导,回归电影奖项的评价体系。”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尹鸿提出,“一些两年前的电影观众早就记不住了,在评奖中劣势明显。还有,如何保证评奖过程不会受到外界因素影响,比如演员是否到场。” 影评人崔汀认为,每年中国电影新片不断,两年才评奖一次,大众与这个奖项产生互动的新鲜度不够,恢复一年一次的评奖也是世界电影节的普遍规律。并且,今年类似于《美人鱼》的热门影片都完全没有入围,说明百花奖的选片还是有疏漏。既然百花奖要体现大众投票,现有的101位评委,能否增加到1000位?中国几亿观众,大众评委增加才有相应的说服力。
谈到海外电影节如何形成风格特色、提高影响力,影评人崔汀以戛纳电影节为例,“戛纳评奖完全由评委会把控,评奖虽然也会有争议,但是从选片阶段都是抱着高质量的艺术影片入围,评委们评奖也是高起点。戛纳电影节的举办过程也是每个环节都很完善细致,是全世界最高规格的电影节。从选片到评审,是专业级别。举办电影节并开设电影版权售卖平台,也吸引了全球片商,这些都值得金鸡百花电影节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