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2年03月16日 星期三 欢迎访问法新网!·首页·关于我们·杂志订阅·广告征订·理事单位·人员查询·联系我们
网站公告:讲述法治故事,传播法治声音,阐述法治特色,弘扬法治精神
《兴于微言》:小词微言,一本万殊
发布时间:2022-03-16 13:03 | 来源:北京日报


《兴于微言:小词中的士人修养》 叶嘉莹著 四川人民出版社

读叶嘉莹先生的书著,我常常觉得感动,又有丝不忍。先生年逾高龄,一腔赤诚,仍扑在中国古典诗词文学与传统文化的复兴上。

先生向来极爱诗词。在她看来,诗有诗的格调,词有词的境界。小词亦可大雅。小词起初写的,都是美女与爱情,可就是美女跟爱情,也可以提升到一个很高的修养与境界的层次。诗言志,可那些幽微的心思,若不方便用诗来表达,该怎么办呢?于是,有了“诗余”,也就是词,可以寄托那些文人才士的不得志的怨情。小词里面的这些微言是非常妙的,要求读者本身有精微的感受辨别的能力,才能从那微言之中兴发感动,引申得出很多意思。

这部集子,取名就叫“兴于微言”,是叶嘉莹先生近年讲稿的汇总,各篇虽有侧重,主题确如书名一般是连贯的。“兴于微言,以相感动”,这是叶嘉莹从清朝文人张惠言《词选序》里得来的句子,她深以之为然,作为自己诗词学说的核心纲领。

中国古代很多文人都注意到了“有感而发”是诗词创作的缘起。诗人敏感之心触接外界时,自然现象、万物灵长、人情世态、遭际变故等引发了诗人心灵的震撼、情感的摇摆,遂在其心中凝聚成一种兴发感动的情意。叶嘉莹倾向于诗词创作中那些油然而生的、直接的、自然的本真之情,她将中国古代文论中零散的“兴发”观点系统化,上升到了带有普遍意义的理论,并落实到具体的批评实践中。

《兴于微言》包括六篇文稿:探求苏辛二家小词之微意;谈辛弃疾词一本万殊的成就;张惠言五首词中的儒家修养;陈曾寿其人与两首关于雷峰塔的小词;吕碧城五首词中所折射的独立之志;沈祖棻不让须眉的“学人之词”。

苏辛两家词是我们熟悉的,但未必就能领悟其中的微言深意。叶嘉莹以细读的方式,一句句剖解,这些小词,看着像写景抒情,写惋惜春光,写花木芳菲,可是婉转曲折里有深情隐意,这里边真是有政治的托喻。这些解读,结合了苏辛的政治生涯,慢慢展开论述。

若想感知小词微言,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了解这些作者的生平。叶嘉莹在解析各首小词的时候,都是结合作者生平来讲述的。读文学一定需要了解作者吗?有些读者很信任自己的文学感知力,觉得只须看原文就够了,这可就未必了,有些时候,知道了作者的一些经历,我们才能读出作品里那些含而不露、隐而不发的未竟之意,诗词如此,任何文学体裁都如此。

小词之含蓄,尤其适合微言。读苏轼,“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读辛弃疾,“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你以为他们在写什么呢?

叶嘉莹关注诗人词人的生平,她所抬举的诗人词人,他们的创作须有一条明晰的轨迹,也就是她从西方文学评论里借来的这个词pattern(风格),她称之为“一本万殊”。不是千篇一律,老说一样的话;而是一本万殊,根是一个,但是发展出来的每一片叶子、每一个花朵都是不一样的,那才是伟大的作者。一颗诗心,学贯中西,借鉴西方文论反思中国的传统词学,这是叶嘉莹致力探寻的方向。

我的感觉,叶嘉莹是有文学洁癖的。她喜欢的诗人词人,一定是人品高洁的,她于他们的生活、作品里,看到自己的影子,她的兴发感动不止来自作品本身的审美,也来自她对人生的感悟,对于国族天下的忧思。

叶嘉莹为什么那么喜欢张惠言呢?张惠言一生未曾出仕,将精力投入了词学研究,并且培养出了很多学生,清苦自矜,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陈曾寿是谁呢?婉容的老师。溥仪曾经劝这位老师同去满洲国,陈曾寿却放弃了帝后尊师之位,后半生飘零落魄,病逝乡馆。吕碧城弃家奔读,孤身前往天津,闯出一番作为;沈祖棻的诗词意境深远,成为女性词人的集大成者。此外,叶嘉莹还谈到了李清照、徐灿、贺双卿等女词人。她自己,何尝不是其中一员呢?

叶嘉莹认为,小词之妙,还在于“双重性别与双重语境”。写作者身份之微妙,男性作者用女性口吻来创作,自然引发了托喻之想,感士不遇,隐情于中。诗言志,女子束缚闺阁,无志可言,只能托付于词。叶嘉莹说:女词人从最初的用自己的生命血泪写出的作品,到随着男性词作的演进,从婉约到豪放,到妇女的意识觉醒和解放,再到沈祖棻的“学人之词”“诗人之词”“史家之词”这位集大成者的出现,这一部词史,值得我们仔细品读。

《兴于微言》的最后一篇,是“代后记”,这是叶嘉莹的生平自述,与“我心中的诗词家国”的理想之倾诉。叶嘉莹于1924年生在北平,她家是叶赫那拉氏的后代,跟纳兰容若同族,她是关在大门里长大的,诗词浸润她的深闺日常,家里一度认为女孩子最好不要去上学。后来,北平城经历战乱,大宅倾颓,大厦危矣,身边人纷纷离散。1949年之后,叶先生一家赴台岛生活,遭遇也很坎坷。黍离之悲、身世若萍,故国无望月朦胧。后来,她归返,回到这片乡土。

叶嘉莹这一生,与她捧在手中的诗词册子的那些作者们,在生命的历程上似乎有冥冥的天意勾连。她读诗、读词,读的也是自己,天涯明月,古今共此一轮。

《兴于微言》副标题叫“小词中的士人修养”。我想起诗人氩弦评价叶嘉莹为“穿裙子的士”。正是如此,就是如此吧。(作者 林颐)

 


责任编辑:桑尼
最新文章
孟京辉用3小时浓缩50万字《红与黑… “恋爱小白”何广智:我在别人的恋… 《中国》第二季,诗意化影像说历史 《不要温顺地走进那个良宵》 “我… 图书价格须规范化管理 建设书香企业 带动全民阅读 《乌江引》:渡乌江“破译三杰”立… 《国家宝藏》:文物言说中的文化记…
推荐文章
成都首个生态司法修复基地揭牌 2021年776个东西部协作项目在川生… 重庆(万盛)内陆无水港开建 将建… 看看今年“三农”工作的“任务书” 安徽省将迎明显降水降温过程 安徽省降低企业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 沈阳产业技术研究院创新求突破 产学研无缝衔接 赋能沈阳高质量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