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2年03月01日 星期二 欢迎访问法新网!·首页·关于我们·杂志订阅·广告征订·理事单位·人员查询·联系我们
网站公告:讲述法治故事,传播法治声音,阐述法治特色,弘扬法治精神
《浙江省古道保护办法》三月一日起正式实施
发布时间:2022-03-01 12:34 | 来源:光明日报


《浙江省古道保护办法》三月一日起正式实施——为全国古道保护工作提供示范

光明日报记者 陆健

1200多年前,46岁的李白准备踏上漫游的旅途,前往青年时代就向往的越地。启程前,李白做了一个梦。梦中,他乘船入绍兴鉴湖,而后由曹娥江至剡溪、入新昌,一路千回万转登上天姥山顶,瑰丽变幻的奇景和慷慨深沉的感悟,成就了千古绝唱《梦游天姥吟留别》,也让长约45公里的“天姥山古道”成为浙东“唐诗之路”中的一段精华。

走沉寂古道,看沧桑变幻,探遗风神韵。古道是古代交通遗迹,具有生态和文化的双重属性,一经毁坏,不可再生。基于此,全国首部专门保护古道的地方立法——《浙江省古道保护办法》于3月1日起正式实施。此举填补了古道保护方面的空白,标志着浙江古道保护利用从此有法可依、有法可循,也为全国古道保护利用工作提供了示范样板。

千年古道,承载历史记忆与乡愁

作为一种历史符号,古道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历史价值、社会价值和生态价值,许多古道还具有重要的政治价值和军事价值。

一米多宽的道路,蜿蜒在崇山峻岭之中,中间由大理石板铺就,寓意“龙脊”;两侧是鹅卵石或其他石头堆砌,寓意“龙鳞”。在这条蜿蜒的“龙脉”之上,镌刻着古徽州的灿烂文化,孕育了无数的政商巨子,这便是徽杭古道。

“徽杭古道”起于安徽省绩溪县伏岭镇,止于杭州市临安区清凉峰镇浙基田村,全长20余公里。行走古道,耳边尽是流水潺潺之声,飞瀑山溪顺着山势坠入石潭,眼中皆是林木苍翠之色,群山笼罩在薄雾之中。“徽杭古道”始建于唐朝,是古时徽商和浙商互通贸易的重要通道。一代代徽州商人靠贩运盐、茶、山货,走出了一条条饱含风霜的经商之路。

浙江省的古道特色鲜明,类型多样。人文厚重的如“寒山古道”,唐代寒山子且行且吟,写下300多首诗作,沿途每个古村都藏着动人传说;风景优美的如遂昌“十里杜鹃古道”,还有古树参天、红枫似火的衢江“东坪古道”;体现畲族习俗的“畲乡古道”,贯穿景宁、泰顺、文成三个县的畲乡地区;承载红色足迹的如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英勇斗争的淳安“茶山古道”……

据初步调查,浙江省现存古道1200余条,总长9000多公里,其中目前已作为文物保护的古道有53条。现存古道多分布于山地丘陵地区,自然景观优美、生态环境良好、历史人文荟萃。古道沿线有自然景观资源3800多个,民宿、农家乐3200余家,保存人文古迹2400多处,记载民间传说1600多个。

沧海桑田,自然侵蚀,古道成为脆弱的历史遗存。调查发现,浙江省许多古道的贯通性、历史性、人文性和景观性存在不同程度的破损,保护管理也存在主体不明、经费不足、职责不清等问题。同时,伴随古道交通、商旅功能淡化以及行人减少,不少沿线村庄也逐渐落寞。

保护古道,留住遗存的历史印记

古道幽幽今犹在,岁月匆匆越千年。2014年年底,浙江省出台意见,要求加强森林休闲养生基地、森林绿道、森林古道、森林人家等示范项目建设,先行开展文成—景宁—泰顺、宁海—天台—新昌、武义—松阳—莲都等森林古道建设试点。

浙江省还主动谋划,创新保护机制,加大投入力度,古道的保护修复工作走在了全国前列。2018年,浙江省林业局组织了全省森林古道资源普查,基本摸清了全省森林古道的底数和资源信息,为古道的保护修复与开发利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从3月1日起实施的《浙江省古道保护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以保护古道的历史文化价值为目标,遵循整体保护、合理利用、属地管理的保护原则,突出原真性、连通性的保护要求,挖掘、整理与古道有关的文化资源,努力保持古道原有风貌,让古道在有效利用中成为城市和乡村的特色标识、居民的时代记忆,让城乡居民通过走古道能“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古道的保护内容包括古道路基、路面路石,古道附属的古亭、古桥、古驿站、关隘、人文遗迹等资源和设施,重要历史名人、事件、文学作品、典故传说等历史文化内容,以及沿途森林植被、地质景观等周边环境。

针对古道保护责任,《办法》规定,将古道保护纳入林长制管理责任体系,同时,对古道进行分级(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古道)保护,对破坏古道及其附属设施和资源的行为设定罚则,对未按照古道保护要求履行职责以及保护不力导致古道保护等级被撤销的责任人员明确处分要求。

《办法》还细化修复利用要求。制定古道修复地方标准,规范古道修复流程,坚持将古道修旧如旧,最大限度保持古道风貌。发挥古道在文化浙江建设中的纽带作用,挖掘整理与古道有关的文化资源,促进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鼓励低碳、文明、健康地利用古道,带动相关产业融合发展。

浙江省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胡侠说:“《办法》的实施明确了各方的法律责任,让古道保护和管理实现了有法可依,古道保护修复工作力度大大加强,一些古道的连通性、完整性、景观性将得到恢复,古道上的人文故事、历史传说、文物古迹等将得到挖掘和再现,古道的历史风貌、历史印记将得到较好展现。”

利用古道,催生古道经济兴起

仔细观察每一条古道,它们的缘起,常常围绕着古代生产生活所需,如盐、茶、丝绸、瓷器以及药材等。历史上,起点源源不断地向周边百姓提供物品,沿途又延伸出许多支线,形成了一条四通八达的古道网,造就了无数商业重镇和繁华村庄。

随着时代的变迁,古道不仅成了现代人追忆乡愁的一个重要载体,也是人们开展户外休闲、养生和运动的重要场所,走古道更是成了徒步爱好者们“向森林要健康”的一个时尚运动,为此,以古道利用作为一个载体的古道经济也应运而生。

古道是前人留下的宝贵资源和历史遗产,保护和利用好古道资源,对促进乡村振兴意义重大。早在2016年,浙江就发布指导意见,积极推动各重点县把森林古道沿线的古村落、古树名木、高山湿地、古建筑等自然文化遗产串联起来,使古道重新焕发活力,促进山区经济社会发展。2017年,浙江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建设覆盖全省环境优美的绿道网、景观带、致富线。古道,自然也被不少县(市、区)列为绿道网的一部分,助力乡村振兴。

“霞客古道”天台县南屏乡翠东村观景平台上,众多游客一边观赏梯田美景,一边摄影留念。前些年,有驴友在网上发布“南黄古道”风景和攻略,让翠东村成了“网红村”。村里自发重修通往邻村的东岭古道,打造万亩“莲花梯田”。油菜花开的春季和晚稻成熟的秋季,每天都有数千名游客,路上车辆绵延不断。

台州市黄岩区摸排出现存状况较好的“黄永古道”“黄仙古道”等七条古道,并结合全域旅游开发、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串联、建成步道400余公里,贯穿中西部乡镇的所有建制村,连接沿线自然景观、古村落、农业产业基地、农家乐等。

有“两浙之锁钥,入闽之咽喉”之称的江山“仙霞古道”云雾缭绕,风光旖旎。古道上的保安乡龙井村耕读农场内,戏剧、民俗表演和民间小吃让不少古道游客驻足。因为古道的人气,村里几乎家家户户从事乡村休闲业,还吸引了村民返乡创业,民宿经济风生水起。

如今,走古道、赏美景、住民宿、吃土菜、买山货成为市民的新时尚。据统计,十年来沿着古道走进森林、走进大山的游客增加了20多倍,每年达到4亿多人次。在古道游的带动下,浙江省森林康养和生态旅游产业规模已经超过2000亿元,成为浙江省林业第一大产业。

《光明日报》( 2022年03月01日04版)



责任编辑:桑尼
最新文章
《中国乡村振兴之路》:城市化进程… 社区书院“样板间”打造十五分钟科… “弘扬传统文化 赓续红色基因”座… 贴近生活才能唤起共鸣(文化市场新… 福建省做好“福”字文章 打响文化… 甘肃积极推进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 时代巨变的生动描绘:读龙平平《觉… 中匈联合打造的莱哈尔轻歌剧《微笑…
推荐文章
工业经济延续回升态势 一批产业基… 北京市发布促消费奖励措施 单家企… 春运40天全国发送旅客10.6亿人次 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负责人就《“… 冬奥会基础做“加法” 国家冬季两… 海外华侨华人热议—— 冬奥之火“… 去年川渝67个合作共建重大项目完成… 江苏印发2022年省重大工业项目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