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公交,排队上车、低语交谈;餐馆里,厉行节约蔚然成风;遇到困难,很轻松就能找到志愿者……这样的细节,在桐庐比比皆是。
这是精神文明建设在桐庐出现的聚变效应。
“生活在桐庐满眼都是温暖。”今年79岁黄中和家住桐君街道迎春社区,在他看来,这些年来我县持续擦亮“全国文明城市”金名片,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了不少功夫:农贸市场更整洁干净了,道路停车更有秩序了,垃圾分类更准确了……生活在桐庐越来越舒心了。
退休后,黄中和也成为11万名桐庐志愿者中的一员。几乎每周他都会抽出时间参与送温暖、平安巡逻、环境清理等志愿服务活动,用心帮助每一个人,用爱温暖这座城。
“浓厚的志愿服务氛围,激发了身边越来越多人积极参与,在做好志愿服务的同时,希望相关部门要更加精细化管理城市,只有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我们的城市才会更有序更温暖。”黄中和道出了心中的期盼。
“如今,一支支‘不走’的志愿服务队还活跃在各个乡村,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讲好桐庐故事,展现美好形象。”黄中和笑着说,文明已经融入百姓的日常生活和行为中,大家的生活更加美满幸福。
文明让桐庐城乡更温暖;文化让群众生活更充实。
聆听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宣讲、参与文化礼堂活动、参加“我们的村运”……这些天,富春江镇芦茨村村民郑凤仙异常“忙碌”,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为游客和村民带来别样的文化体验。
郑凤仙在芦茨溪边经营一家民宿,平日里只要有空,她就去文化礼堂转转。“在这里可以健身、听讲座、看演出等,丰富的文化活动悄然改变着农村人的精神生活。”
群众文化生活红红火火,这得益于我县繁荣发展文化事业。近年来,我县深入开展“百村千场”文化惠民工程,举办“欢乐大舞台·幸福桐庐人”等系列群众文化艺术活动,开展马拉松、羽毛球等群众体育活动,极大满足了不同人群的健身需求。
“现在,文化已成为大家生活的‘必需品’,让我们的精神生活更加充实。”郑凤仙说,“希望可以不断丰富我们的文化生活,通过送戏送文化下乡、送展览下乡、免费文艺培训等,不断增强百姓的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
(记者 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