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贵州省郎德苗寨进行实地调研期间,“‘沉浸式+’旅游助力民俗文化‘活’起来”团队的三名成员,龙安卉、侯霁芮、邹雨欢访问了寨中的多个文化传承人,与当地芦笙青年表演者、当地居民和青年人进行了交流,交流内容主要围绕文化传承这一方面展开。
团队成员了解到当地人对苗族文化都有着大概的了解,但随着时代的变化与冲击,当地许多人开始向往外面的世界,为了赚钱养家选择走出苗寨,愿意学习或深入了解苗族文化的人开始变少。通过采访交流,发现每个人对未来文化传承情况持有的态度各有不同。
郎德苗寨的古歌文化传承人是一位80多岁的老爷爷。虽然年事已高,但身体十分硬朗。团队成员了解到,古歌歌唱内容大多记录的是苗族历史、神话传说等,比如有一首古歌名为《开天辟地》。在采访中,古歌传承人提到,目前寨子里很会唱古歌的人算上他一共只有两位老人,他对未来文化传承的情况表示有点担心。
采访古歌传承人(右2)
对于刺绣文化的传承,由于到访的该传承人年老生病,目前已不能再继续为别人解说、亲自展示刺绣,但是经了解,当地会刺绣的女性也不少,只是未被相关部门认定为文化传承人。
走访中,团队成员发现,有一场表演中有一位20多岁的年轻的芦笙演奏者。随后通过与他的交流时,团队成员了解到,他有空了便会来表演,当地这一辈会吹芦笙的人大约有五六个,老一辈的还有十多个。在他看来吹芦笙只能当作一种兴趣爱好,毕竟这不是谋生办法。值得一提的是,他对未来芦笙文化传承的态度比较乐观,他认为,“芦笙文化不至于流失,只是会的多还是少而已。而且,需要有人来承担传播文化这个问题,虽说可能很多人都不愿意来做这个。”
20岁年轻芦笙表演者
在与其他当地人交流时,团队成员还了解到,当地没有特别规定小孩必须要学会吹芦笙、唱苗歌、讲苗语,这些学习更多是出于孩子们的兴趣和意愿。
总而言之,由于生计或时代的变化,目前愿意学习和掌握好当地苗族文化的人在变少,但是新一代也不乏走上学习苗族文化道路的人。
感谢老一辈传承人的无私奉献,感谢年轻一辈的勇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