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1年08月17日 星期二 欢迎访问法新网!·首页·关于我们·杂志订阅·广告征订·理事单位·人员查询·联系我们
网站公告:讲述法治故事,传播法治声音,阐述法治特色,弘扬法治精神
考古学家发现北魏时期最完整的“拥抱葬”
发布时间:2021-08-17 11:06 | 来源:中国新闻网


考古学家发现北魏时期最完整的“拥抱葬”

 

男性墓主与女性墓主拥抱在一起,姿态自然、动作舒展。(资料图) 吉林大学考古学院供图

中新网长春8月16日电 (记者 郭佳)记者16日从吉林大学考古学院获悉,中外考古学家对2020年发现于山西省大同市的一例北魏时期(公元386年-534年)“拥抱葬”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生物考古学研究,该成果近期发表在国际权威考古学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steoarchaeology》上。

据介绍,该墓葬是一座同穴单棺合葬墓,男性墓主身体向左侧卧,面向左侧,右手搭在女性墓主腰部,将女性墓主环抱在怀中;而女性墓主身朝右侧男性墓主,头枕在男性墓主的肩部,左手自然扶在男性墓主腹部,左腿微微弯曲,且左手无名指处戴有一枚银色素面指环。通过骨骼分析发现,男性墓主的右臂存在未愈合的感染性骨折创伤,而女性墓主的骨骼则较为健康,两位墓主紧密拥抱在一起,姿态自然、动作舒展。

 

  女性墓主左手无名指处戴有一枚银色素面指环。(资料图) 吉林大学考古学院供图

“拥抱葬”这一独特的文化现象在世界范围内有着超过6000年的历史,从意大利的“瓦尔达罗情人(The Lovers of Valdaro)”到希腊的“阿勒波特里帕的拥抱(The Embracing Skeletons of Alepotrypa)”,“拥抱葬”反映了不同文化背景下古代人类的生死观和对于美好爱情的追求。在中国,这一文化现象在北魏时期多有发现,但保存如此完整的非常难得。

据了解,北魏时期是鲜卑等北方民族南下融合的关键时期,大同地区作为当时民族融合的中心区域,社会风气、历史文化、审美思想受到多种文化的冲击和影响,重情、尚情风尚盛行。该墓葬中女性墓主左手无名指处所戴的银色素面指环的装饰功能已逐渐弱化,而被赋予以定情和婚姻含义的象征功能,并在北方广泛流行起来,从而得以在该“拥抱葬”中成为爱情的物化象征而保存了千余年。

 

  男性墓主的右臂存在未愈合的感染性骨折创伤。(资料图) 吉林大学考古学院供图

该项研究成果由大同市考古研究所馆员侯晓刚、吉林大学教授张全超、厦门大学副教授张群、美国得克萨斯A&M大学教授王谦等多个单位的考古学家共同合作完成,是生动反映中国古代民族融合背景下人类生死观、爱情观等社会思潮的具体物化证据,体现了生物考古学研究在阐释人类古代社会生活方面的巨大潜力。(完)

 



责任编辑:桑尼
最新文章
观众需要通过观剧理解比日常更本质… 国漫发展还差了“哪一口气” 五成观众想看“她综艺” “姐姐”… 《贝多芬传》:唯有在音乐的世界里… 《永不消逝的身影》:回望那些闪光… 祝勇新作借故宫藏品赏书法之美 图书馆情缘 《永乐大典》的回归和再造主题展在…
推荐文章
25省份提交整县推进试点方案 光伏… 前七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超六千七百… 智能网联汽车发展“加速”,安全将… 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中彰显湖南新担… 夏日消费为市场注入活力 《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纪念邮票即… 郭声琨在全国第二批政法队伍教育整… 坚定政治信仰 培育时代新人——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