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1年06月09日 星期三 欢迎访问法新网!·首页·关于我们·杂志订阅·广告征订·理事单位·人员查询·联系我们
网站公告:讲述法治故事,传播法治声音,阐述法治特色,弘扬法治精神
太行深处话乡愁:600年古村落焕发新活力
发布时间:2021-06-09 11:14 |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石家庄6月8日电(记者骆学峰)位于太行山深处的河北省邢台市信都区路罗镇英谈村,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现有保存完好的67处古宅,带有鲜明的明清时期太行建筑风格。近年来,当地将美丽乡村建设与古村落保护相结合,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对古村落进行科学修复,并依托当地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发展古村落民俗旅游业,有效带动了全村发展。

  英谈村地处太行山深处,村内多为明清时期建筑,67处院落依山就势,全是石头垒成,这些红石民居层层叠叠、参差错落,自成特色,是研究明清冀南地区风土人情的重要历史遗存。

  由于传统村落保存完好,吸引了众多学校和艺术工作室把英谈村作为写生实践学习基地。进入夏季,到英谈村采风写生的人员和团体络绎不绝,围绕传统村落、山水风光、乡村人物等主题开展创作,感受这里独特的乡愁文化。

  600年古村落保存完好,并不是一蹴而就,在保护和发展的过程中,英谈村经历过犹豫和徘徊。英谈村党支部书记路志勇说,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和帮助下,英谈村将美丽乡村建设与古村落保护相结合,持续加大对古寨的保护力度。

  在专家的指导下,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对历史建筑进行维修,对不协调建筑进行整治和拆除,逐步完善基础设施。穿村而过的河道被清理干净,小桥流水成为村里的一道风景线;摆放在路旁的石槽,种上花草别有一番味道;石碾、石臼、石磨收拾出来,成为游客体验山村生活的项目……

  改造提升后的英谈村干净整洁而又自然质朴,古建筑风貌得到保护,一批批山外的游客到村里参观游玩,村民通过开办农家乐、林果种植、手工编织、销售特色商品吃上了“旅游饭”。

  英谈村有一姓三支四堂之说,村民95%以上都姓路,路姓有三支,三支分设为德和堂、中和堂、汝霖堂、贵和堂,并存有完整的家谱。英谈村德和堂后人路书玲告诉记者,自己家族有记载的历史620多年,祖上在外经商致富后,又回到英谈村用当地特产的浅水沉积岩建成了这些石头宅院。

  “村里的建筑好多都体现了祖上的处世哲学,寨墙内墙的石头边缘都有三分是向内凹的,而外墙都是平的,这是告诫后人做人做事都要礼让三分;门槛外也留有一部分空隙,这是祖上告诫后人做事要留有余地。”路书玲说。

  一姓三支四堂的历史和故事,在村内代代相传,有艰苦创业的精神,有和谐文化的体现,也有古人的人生哲学。了解了这些故事以后,路书玲就渐渐地着了迷,开始研究家族文化,“我们家族的根在这里,家族的处世哲学也融入了这些老房子里,每一个角落都蕴含着文化和故事。”

  “给游客当导游,游览一圈下来能收入20元,讲着故事就有了收入。”1980年出生的彭书凤可以称得上村里的“明星导游”,对村里的一屋一瓦一石一窗如数家珍,村里的历史故事张口就来。村里的年轻人都把她当老师,争相学习村里的历史文化和故事。如今,英谈村的专职导游有十几人,到旅游旺季忙不过来,农家乐老板也兼职当导游。

  游客进村,山村的山货成了游客购买的“香饽饽”。柿饼、板栗、核桃等农产品,手工制作的蒲墩、提篮、布鞋等等,就连山场上板栗树栗花也收集起来编织成栗花蚊香,变成了特色商品。今年70岁的曹改秀,擅长手工制作布鞋和用玉米皮编织各种小玩意,自己的老手艺如今又有了新市场。

  “下一步我们计划开发高端民宿,吸引更多游客从走进来到留下来,还要请专家帮村里设计长远的保护和发展规划,让古村落在保护中传承发展。”路志勇说。

 



责任编辑:桑尼
最新文章
影院座位分区加价 这样“谈钱”伤… 两代人一起上节目,“国民妈妈”张… 不唯流量论,视频平台希望生产更多… 中国原创音乐剧《赵氏孤儿》缘何成… 成都博物馆 展现锦城瑰丽与厚重 考古发现成都平原最早水稻田 扑面而来的新时代乡村画卷 承德话… 桨声云影艾叶鲜
推荐文章
广西初步形成“四位一体”现代立体… 陕西省发布首批揭榜挂帅课题榜单 山西省安排部署夏粮收购工作 全国交警全力做好高考首日交通安保… "4+4" 百日千万网络招聘专项行动… 自然资源部出台办法加强地勘活动监…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署推进5G安全工作 党史学习教育中央第二十一指导组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