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0年11月20日 星期五 欢迎访问法新网!·首页·关于我们·杂志订阅·广告征订·理事单位·人员查询·联系我们
网站公告:讲述中国法治故事,传播中国法治声音,阐述中国法治特色,弘扬中国法治精神
李敬泽:深入现场 书写脱贫攻坚“地方志”
发布时间:2020-11-20 09:44 | 来源:人民网-文化频道


编者按:从围炉夜话的“罐罐茶”里探寻日子况味,从地方风情、风俗、风物中透视贫困山区人民的精神世界……近日,中国作家协会“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成果发布暨海外推广签约仪式在京举行,《高高的元古堆》《十八洞村的十八个故事》等8部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与海外出版社签订了翻译出版合同,将向世界讲述中国扶贫故事。

作家如何更好地进入脱贫攻坚现场?优秀作品走向海外,将产生哪些深远影响?人民网文娱部邀请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李敬泽,为我们讲述“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的历程、收获及意义。

李敬泽。中国作协供图

像书写“地方志”一样 深入脱贫攻坚现场

人民网文娱:从去年9月起,中国作协组织“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20多位优秀作家陆续奔赴全国多个省区市的扶贫点实地采访、创作。这一工程是如何策划、开展的?

李敬泽:中国文学界、中国作家对脱贫攻坚这样一场在中国大地上展开的伟大实践满怀创作的热情。几年来,很多作家以不同方式深入脱贫攻坚第一线,各省区市作协也积极组织作家深入脱贫攻坚现场,涌现出一批各种体裁的优秀作品。

中国作协对这项工作高度重视。从2019年开始,中国作家协会党组启动“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参与工程的二十多位作家都表现出很高的积极性。我们协助作家们与各地扶贫办、各级单位取得联系,在他们的帮助和安排下,作家们得以有条不紊展开采访。在2019年9月的启动座谈会上,作家们听完专题报告纷纷表示,借此机会拓宽了视野,提高了站位。

年初的疫情一度为采访、创作带来了困难。在此期间,我们组织多次视频会议,搭建交流平台,分析作家们创作中遇到的问题,给出建议和帮助。有的作家完成了初稿,我们还组织专家阅读、研讨,提出改进的意见。

在这紧张的一年时间里,作家们齐头并进,积极书写新时代的华彩篇章。作家李迪同志,以古稀之年深入湖南湘西十八洞村采访写作,积劳成疾,因病逝世。他将十八洞村的脱贫故事留给了我们,这是对脱贫攻坚的伟大奋斗历程、新时代光辉业绩的生动记录。

人民网文娱: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的创作难点在哪里?优秀作品应该具备哪些特质?

李敬泽:脱贫攻坚题材的文学创作,大多以一个具体的地方为对象,但又不能局限于此。作家要从一村一地的脱贫实践中,写出这个时代前进的步伐。这考验的不仅是作家们对纷繁生活和世事变迁的把握能力,更考验着作家们对于时代的理解能力。作家需要有宏大的视野和宽广的胸怀,既从国家大事中看到凡人小事,又能反过来以小见大,准确地寻找和刻画体现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典型人物。

作家徐剑深入脱贫攻坚第一线。中国作协供图 

人民网文娱:有的作家用“田野调查”的方式创作,有的作家以历史变迁、人口演变等资料作为创作切入点。您认为,作家如何更好地进入脱贫攻坚现场、更敏锐地捕捉时代新气象?

李敬泽:作家的写作方式没有一定之规。但进入一个村庄、一片土地,作家面对的不仅是此时此刻眼前的人和事,更是具有历史深度的人的生活世界。作家在写作时应该进入时代和历史的深广处,不管采取什么方式,应该有一种雄心——像书写“地方志”一样,写出这个地方的时代变化;用“地方志”的眼光,铭记那些在创造新生活过程中焕发着光彩、充满力量的人。

向世界讲述中国扶贫故事 是作家的责任和使命

人民网文娱:在这一系列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中,有哪些打动你的细节?

李敬泽:这一系列作品中的动人之处实在太多,不胜枚举,这里我只能挂一漏万,先说上两个。

在李迪的《十八洞村的十八个故事》里,有一篇题为《就是悬崖我也要跳》。很有气魄的题目,故事和人物更有气魄,作家将万丈豪情妥帖地落在了扎实的生活细节上。主人公隆英足带着村民养猪致富,她遇到的所有困难,以及她的奋斗史都在一串真实的数字里——人均不到“一亩地”,作为家里“二女儿”,她没有机会去上学,在养猪场打工月薪“三百块”;干到“第五年”学会人工配种,但一头好种猪要“上万块”,为了化解村人的抵触情绪,帮村民家里的猪配种一次只收“八十块”,失败不要钱;直到第一户村民的猪圈里一下多了“十二头”小猪仔,她才真正发动起了村民,后来她的养殖场里最多有“两千七百头”猪,她带着村民成功致富了。所有的困难,所有的牺牲奉献精神,都在这扎扎实实的数字之中,它们比任何修辞都更生动。

在蒋巍的《国家温度》中,有一段写到新疆和田地区的脱贫攻坚事业。文章中有这么一处细节——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地方国企的干部,每人都要分配上最少三、五户百姓人家,每个月必须要去每家住上一夜,了解他们的情况,帮他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有时民族语言不通,甚至要通过电话找翻译“三方对话”;每个人的车后备箱里都装着行李卷,生活就是工作,工作就是生活,体现着我们党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

人民网文娱:8部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与3家海外出版社签订了翻译出版合同,将向世界讲述中国扶贫故事。中国脱贫攻坚题材优秀作品走向海外,将产生哪些深远影响?

李敬泽:与贫困的斗争,是全人类共同面对的斗争。中国的扶贫经验对世界其他国家有重要借鉴意义。为了将创作工程推广至全世界,我们与中图公司合作,与海外出版社、译者做了很多沟通,他们对中国脱贫攻坚历程,以及其中的故事具有浓厚兴趣。

所以我想,讲好脱贫攻坚的中国故事,是中国作家肩负的责任,也是全人类赋予我们的使命。即将译介出去的八部作品是一个开端,我们的作家必定会创作出更多厚重、精彩的中国故事,写出我们这个新时代的“创业史”。

 


责任编辑:桑尼
最新文章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大楼主体结构竣… 网络纪录片:小众题材用文化“破圈… 2020首届北京网红打卡地推荐榜单发…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香港会员总会… 网文出海:海外粉丝超7000万,网文… 对雷剧零容忍不能止于“下架” 整治“软色情”要真正硬起来 2020年云南省最美家庭揭晓暨家风故…
推荐文章
福建泉州:不动产抵押登记“不见面… 福建泉州“蓝色海湾” 获中央补助… 中非媒体合作论坛在肯尼亚举办 泉州市民政局:用才育才聚才 发挥… 中企投建越南海阳电厂1号机组完成… 创新产品观 当代置业打造绿色健康… 金砖国家公布未来5年经贸合作“路… 中国记协举办新闻茶座聚焦“中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