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0年10月23日 星期五 欢迎访问法新网!·首页·关于我们·杂志订阅·广告征订·理事单位·人员查询·联系我们
网站公告:讲述中国法治故事,传播中国法治声音,阐述中国法治特色,弘扬中国法治精神
今日霜降|“柿柿”如意 米谷满仓
发布时间:2020-10-23 09:29 | 来源:人民网-文化频道


漫天红叶。人民网 孟丽媛摄

“霜降,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气温骤降,草木黄落,橙柿展颜。今天,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霜降,在肃凛的秋风中悄然而至。

霜降霜降,总让人误以为霜从天而“降”。其实,霜是地面水气遇冷凝结而成的。“霜降杀百草”,植物也不复春夏的生机勃勃和此前的累累硕果,逐渐蒙上了一层寒意。

三五好友 赏枫咏秋

“霜降水返壑,风落木归山。冉冉岁将宴,物皆复本源。” 白居易以诗描绘了一幅岁暮将近、万物复源的深秋图景。

草木黄落。人民网 孟丽媛摄

“一候豺乃祭兽;二候草木黄落;三候蛰虫咸俯。”霜降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的“三候”是指豺储备冬食而陈之若祭;山川层林尽染而后草叶飘零;寒气肃凛,昆虫也埋首泥土准备过冬。

气候变换总能引发古人的诗情画意,秋冬之交亦然。“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描绘了苏州城外的晚秋霜华;“霜降碧天静,秋事促西风”,宋代词人叶梦得的《水调歌头》描绘出一幅碧天澄净、落叶回旋的秋景;“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的《山行》则是秋游赏枫的名诗佳句。

采收入仓 秋种繁忙

“寒露早,立冬迟,霜降收薯正适宜。”时至霜降,农人迎来深秋时节的丰收和播种——采棉刨薯回茬麦,人们忙碌于万顷白棉的采摘,花生、大豆和甘薯等的采挖晾晒,还种下了来年收获的冬小麦。“霜降摘柿子,立冬打软枣”,过冬的“零嘴儿”也在此时更增亮色。

秋枫如火。人民网 孟丽媛摄

民谚有云:“丰收第一收,精收第二收,复收第三收,三收才算收。”珍惜粮食的农人在收割后返回农田,捡拾遗留的作物,是为“复收”。俗话说,复收一亩数量少,万亩复收不得了。霜降复收不仅将更多粮食收归入仓,更体现了中国人民勤劳质朴、节约粮食的传统美德。

收薯采棉,摘柿种麦。赶着秋天的尾巴采收入仓,播种落地,人们便可在仓廪实、衣食足中安稳过冬。

登高远眺 赏菊进补

霜降,民间有登高远眺、赏菊、吃红柿、进补等习俗。

“登高”不仅是重阳节的重要习俗,也为观赏秋景提供了绝佳视角——历经秋霜,漫山遍野的枫树、黄栌等如火似锦,站在高处便可将如画盛景尽收眼底。

“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霜降百花凋零,菊花却正傲然绽放。古时,菊花被称为“延寿客”“不老草”,是生命力旺盛的象征。此时,古人赏菊饮酒、开“菊花会”,表示对菊花的爱戴和崇敬。

秋霜让柿子悄悄“红了脸”,部分地区有霜降吃红柿的习俗,取“吃柿子不会冻到流涕”或“防止冬季嘴唇开裂”之意。

红柿压枝。人民网 孟丽媛摄

“进补”是秋冬时节的饮食主题。老话说“补冬不如补霜降”。这时天气越发寒冷,不同地区有着“煲羊肉”“煲羊头”“迎霜兔肉”等习俗,通过进补强身健体。

时至深秋,人们易因气温骤降和昼夜温差大而受凉,需注意添衣防寒、温暖迎冬。

 
 


责任编辑:桑尼
最新文章
1900余件文物展品回顾抗美援朝 中国曲艺南音受到法国网友喜爱 《秦风颂廉—陕西廉政文物展》开展… 好内容如何变成好作品 北京国际音乐节如何240小时音乐不… 龙门石窟考古发现唐代塔基 初步推… 新疆非遗“软实力”变脱贫“硬本领… 两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利用博物馆资源…
推荐文章
工业生产增速逐季加快(权威发布) 公安部推出12项交管新举措 放宽小… 人民日报人民要论:住房和城乡建设… 大力弘扬延安精神 服务党和国家工… 中宣部印发《关于促进全民阅读工作… 国办印发《香港法律执业者和澳门执… 烟台100项重点民生事项整体按计划… “十三五”期间 我国加快迈向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