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0年09月15日 星期二 欢迎访问法新网!·首页·关于我们·杂志订阅·广告征订·理事单位·人员查询·联系我们
网站公告:讲述中国法治故事,传播中国法治声音,阐述中国法治特色,弘扬中国法治精神
壮族汉子痴迷女红 把壮锦变时尚远销东盟欧美
发布时间:2020-09-15 09:46 | 来源:中新网


男耕女织,这是传统中国社会常见的家庭分工,然而,广西来宾市忻城县34岁的壮族汉子梁恒源却痴迷女红,他在女性擅长的织锦行当里,挥洒自如。他从祖母和母亲的手里,接过针线和竹笼机(壮锦织布机),扛起壮锦织锦技艺的传承大旗,成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忻城壮族织锦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他大胆创新,将时尚元素注入壮族织锦中,让千年壮锦“时尚复活”,焕发出新的魅力。

 

梁恒源操作竹笼机游刃有余。 蒋雪林 摄

 

“我13岁开始学习织壮锦,但真正接过传承重任是在18岁之后。”梁恒源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梁恒源最初的兴趣并不是织锦。他初中毕业后选择到柳州一所中专学校学兽医,后继续到广西大学深造,毕业后在县城开了一家宠物医院。

 

“在柳州读书时,经常到博物馆玩,在那里竟然见到忻城壮锦。回到家一问,我们家也有壮锦选中去展示。那时就想,这项本地经典的民间技艺,必须有人传承下去。”梁恒源说。

 

“但家族里的年轻女性都没人再愿意学习织锦,家传的技艺到了我们这一代,面临失传。”梁恒源说。

 

在县城经营宠物医院的梁恒源,闲时喜欢阅读忻城的历史书籍。他发现,壮锦在历史上与南京的云锦、成都的蜀锦、苏州的宋锦一样有名。而忻城正是壮锦的发源地。据文献记载,忻城县的壮锦最早产于宋代,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忻城的壮锦曾作为贡品献给皇室。

 

梁恒源展示用壮锦制作的敦煌飞天壮锦娃娃系列旗袍。 蒋雪林 摄

 

“这使我坚定了传承壮锦织锦技艺的决心,尽管一开始父母不同意我这样做,但我还是坚持我的选择。当我把家里失传的壮锦复制出来后,父母认可了我的选择,并协助我开展工作和寻找突破口。”梁恒源说。2014年下半年,在母亲的帮助下,梁恒源织出第一批壮锦,他把壮锦做成了时尚的壮族新郎新娘服饰,这些具有浓郁地方民族特色的服饰,深受消费者欢迎。

 

“壮锦织锦技艺要传承下去,就要有市场,要打开市场,就必须创新。”梁恒源说。他经过调查了解发现,传统壮锦用色艳丽,与当下的大众审美观念并不相符。为了让壮锦焕发新的生命,梁恒源自费前往南京、海南,甚至去泰国、越南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学习先进的织染技艺。

 

为了让年轻人喜欢消费壮锦产品,梁恒源将现代流行元素和传统壮锦相结合,打造出符合现代市场需求的复古型、珍藏型、旅游型产品。他将壮锦与西方的芭比娃娃造型相结合,打造出了“民族芭比娃娃”系列产品。“壮锦不应只成为挂在墙上的艺术品陈列在博物馆里,它应该变成‘行走的艺术’进入寻常百姓家。”梁恒源说。

 

梁恒源表示,在传承壮锦织锦技艺过程中,他听取了很多专家的意见,结合了先进的企业家经营发展经验,才形成了自己目前较有特色的产品。在浙江理工大学和来宾市外事部门的帮助下,忻城壮锦走出国门漂洋过海,销往东盟和欧美。

 

为了传承壮锦传统工艺、保护壮族文化遗产,忻城县在保持建筑原貌和布局的情况下,在忻城莫土司衙署大夫第旧址,打造了壮族织锦技艺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打通“非遗扶贫”“旅游扶贫”特色产业链。梁恒源在织锦之余,负责在传承基地培训当地的妇女,将忻城壮锦织锦技艺的精髓传承下去。这些妇女在传承织锦技艺的同时,也实现了居家就业。他们当中有不少是当地的贫困户。

 

忻城县城关镇板河村板河屯的村民黄再玉,就是在传承基地接受培训后学会壮锦织锦技艺的贫困户。身有残疾的黄再玉,由丈夫将布料领回家,她每天在家里制作“壮锦娃娃”系列产品,梁恒源将做好的产品回收,然后卖给客户。黄再玉每月可以获得1500元人民币左右的收入。有了稳定就业的黄再玉,已于2018年顺利脱贫。



责任编辑:桑尼
最新文章
中国交响乐团让音乐在“泥土”中生… 音乐剧《假如》致敬抗疫最美逆行者 东汉时期青铜“摇钱树”被成功修复 让文物更好地“诉说”红色历史 夏韵 “2020长三角阅读马拉松大赛”开赛 九眼楼长城修缮完毕重新开放 湖北首次大规模展出曾国遗址近10年…
推荐文章
房地产市场“稳”字当头(锐财经) 中办印发《意见》 巩固深化“不忘… 习近平《在科学家座谈会上的讲话》… 肩负起历史赋予的科技创新重任 就中瑞建交70周年 习近平同瑞士联… 就中列建交70周年 习近平同列支敦… 山东烟台:新增8处慢行一体化道路 “全链条”优化!聊城56条措施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