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8月25日讯 8月25日,国家文物局官网更新了《大遗址利用导则(试行)》(以下简称“导则”),导则详细规定了大遗址文物的保护、利用等事宜。
大遗址是指列入国家大遗址保护项目库,反映中国古代历史各个发展阶段涉及政治、宗教、军事、科技、工业、农业、建筑、交通、水利等方面历史文化信息,具有规模宏大、价值重大、影响深远的大型聚落、城址、宫室、陵寝、墓葬等遗址、遗址群。
导则指出,大遗址利用可分为大遗址价值利用、大遗址相容使用两类,应以价值利用方式为主。其中,大遗址价值利用方式包括但不限于文物展示、科学研究、传播教育、产业转化。大遗址相容使用方式包括但不限于游憩休闲、社会服务、环境提升、产业协调。
导则强调,采用价值利用方式时,直接责任主体应做好重点阐释和展示大遗址的独特价值和历史文化信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积极健康的文化导向,提高公众审美水平;针对不同类型的游客提供多样化的文化产品,给予优质的参观体验;通过组织公众考古、成立志愿者队伍、接受社会捐赠、进行产业转化等方式,积极拓宽社会力量参与大遗址利用的途径等工作。
在采取相容使用方式时,直接责任主体应做好坚持最小干预原则,建设项目应按照文物保护规划科学选址,避让文物密集分布区域,严格控制建设规模,不得影响文物本体安全、文物价值和景观环境;景观绿化和环境整治项目应突出历史氛围和地域文化特色,避免大规模人工造景;结合地方生态保护、棚户区改造、村落更新、基础设施建设、农林产业升级、文旅融合等区域发展战略;监督大遗址利用活动,及时发现不当行为和安全隐患,督促落实整改措施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