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0年07月30日 星期四 欢迎访问法新网!·首页·关于我们·杂志订阅·广告征订·理事单位·人员查询·联系我们
网站公告:讲述中国法治故事,传播中国法治声音,阐述中国法治特色,弘扬中国法治精神
重返故乡 寻找作家的创作源头与文学根脉
发布时间:2020-07-30 09:37 | 来源:北京日报


莫言在山东老家回忆少年时代推碾子的故事。

莫言的高密东北乡,贾平凹的商州乡村,阿来的嘉绒藏区,迟子建的冰雪北国,刘震云的延津世界,毕飞宇的苏北水乡……这些中国当代文学版图里的著名风景,也是作家们生活过的故乡。正在央视纪录频道播出的纪录片《文学的故乡》,带领观众跟随六位作家重返故乡,走进他们文学之梦最初升起的地方,听他们讲述如何把生活的故乡转化为文学的故乡。作为这部纪录片的总导演,张同道相信每一个人都应该有一片文学的故乡,这个故乡就是心灵的家园。

他们贡献了独创性文学景观

《文学的故乡》是第一部大规模集中反映中国著名作家的纪录片。总导演张同道说,之所以拍这部纪录片,是因为莫言获得诺贝尔奖给了自己很大触动。当中国文学赢得了世界的尊重,他希望能用镜头为当代中国作家留下他们创作的历程。“莫言通过《红高粱》,把高密东北乡变成了世界文学的风景,我觉得从这个切口进去,能看到文学背后的文化土层、地理风貌。支撑作家创作的那片土地,其实就是‘文学发生的现场’。”

整部系列片分为《莫言》《贾平凹》《刘震云》《阿来》《迟子建》《毕飞宇》六部。在拍摄对象选择上,来自农村、把自己的故乡变成文学的故乡、都有名作,是张同道选择作家的标准。在他看来,这几位作家其实都是被一片土地选中的代言人,“一个好的作家能提供原创性的文学景观,对生活的发现、对生命的体验,还有标志性的风景。我选的这几位作家就是这样,比如莫言把高密东北乡写成世界文学风景,贾平凹把商州变成文学风景,故乡是他们文学的现场,也是他们生活的土地。”

纪录片中展示了每一位作家独特的人生轨迹,讲述了他们如何观察生活,如何成长,如何遭遇文学,如何开创自己的文学世界。阿来的《尘埃落定》《空山》等作品是他对嘉绒藏区这片土地跨越半个世纪的记录。纪录片中,摄制组陪着阿来一起走过激发他诗歌冲动的梭磨河,改写他命运的松岗水电站,以及孕育《尘埃落定》的土司官寨、启迪《空山》的茂密山林,还有蕴含着文学密码的四姑娘山。纪录片就像一部纪实与想象交织的作品,不仅讲述了作家回故乡的故事,更呈现了作家创造文学故乡的心理图景。

重返故乡一棵树都能激发情感

在每一集纪录片中,张同道要求所有拍摄都要聚焦文学创作的角度,同时每个作家必须回一次故乡。“这和在书房里说故乡不一样。回去之后,原来熟悉的地方,一棵树,一个马槽石墩,都能激发他们的情感和回忆。像迟子建回到家乡,刚进北极村的大门,本来还挺高兴的,结果睹物思人,说着说着就哭了。”

《文学的故乡》跟踪记录作家重返故乡的过程,寻找作家童年的秘密,寻找他们与文学相遇的原点,甚至文学作品孕育的过程。拍摄《莫言》这一集时,张同道前前后后六次前往山东高密。剧组先把高密的高粱拍下来,然后陆续跟莫言去了他当年当兵的地方、当年放羊的地方,小说中写的地方。“事实上莫言每年都回高密写作,在那个地方写作的时候,他和大地、山川是通的,所以他的作品带着鲜活的生活质感。”

说到拍摄中记忆深刻的故事,张同道回忆起莫言为95岁老父亲过生日的一个情节,“开始老人不同意去城里办酒席,后来终于被说动了,有两句话我现在一直被触动,老爷子说,‘家里有干粮,咱们带着点。’莫老师说,‘不用,饭店都有。’老人又说,‘家里还有烟,要不要带上?’他没有把儿子看成是一个多么了不起的人物,就是一个普通的儿子。莫言获奖,老爷子说,‘你获奖前和别人平起平坐,获奖后比别人要低半头。’这就叫家风,这就是文化,也饱含了生活哲理。”

用诚意打动作家配合拍摄

作家喜欢安静,喜欢躲在镜头背后。《文学的故乡》中的几位作家都是中国最优秀的作家,他们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忙,劝说他们加入拍摄不是件容易的事。莫言很多年都不接受纪录片拍摄,张同道一开始提出拍摄请求时,莫言的第一句话就是“作家不是演员”。

不过,当拍摄真正开始后,几位作家都表现出了极高的配合度。包括一开始“坚决拒绝拍摄”的莫言,最终前前后后拍了20天。张同道说,最关键的是让对方看到自己的诚意,体会到我们的苦衷。“作家就是和人打交道的,他对人性有洞察,你搞那些花言巧语、云山雾罩的东西,一眼就会被看穿。同时你要对作家有深度的阅读,要了解他们的作品,你还要突破普通的文学研究,要用生命体验去感知他的小说,才能用自己的真诚去说服他们。”

每个人都有一片文学的故乡

拍摄这些作家的过程中,张同道也在思考中国土地和文化的关系,莫言、贾平凹、阿来等几位作家都是穷苦孩子出身,故乡的生活曾带给他们难忘的经历。比如莫言小时候因为贫穷偷了根胡萝卜,就被人揪住惩罚,回家后又被父亲痛打一顿,这些经历让他从小就能洞察到人性的底线,换句话说,他对人生的理解会比普通人更为深刻。“莫言老师有一句话说得特别好:我把好人当坏人写,我把坏人当好人写。我们通过纪录片就是要让大家看到,莫言是如何把他的生命体验和故乡的文化、故乡的风景结合起来,创造了一个充满想象力的高密东北乡。”

“在我的心目中,文学始终是我的故乡。这次拍摄其实也是借机重新圆我的一个文学梦。”虽然“读完文学博士就开始转行纪录片”的张同道自称是“文学的逃兵”,但他相信每一个曾经热爱文学的人都不会彻底把文学忘掉。张同道也希望观众看完这部纪录片后,能够找到自己的文学故乡。“我们平时工作很累、压力很大,大家谈的都是房子、孩子、车子。但在物质生活之外,我们也需要一座心灵的花园。我用了两年多时间来拍摄,也是希望通过纪录片的方式把文学呈现给观众,引发大家重回阅读、重回经典,从文学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诗和远方。”(记者 邱伟)

 
 


责任编辑:桑尼
最新文章
2020北京文化创意大赛•… 国家文物局召开事业单位改革发展调… 甘肃嘉峪关民间艺术融和“翻新” … 杭州:百企联姻百村,补强乡村旅游 文艺星开讲丨黄晓明:人生中场,继… 艺术节强势回归,百场演出等你来! 年轻人爱上古籍,它才有未来 7月28日起,故宫每日预约人数上调…
推荐文章
中央军委举行晋升上将军衔仪式 习… 我国经济与园艺产业发展迅速 短剧《理想照耀中国》将开展“全民… 贵州减轻企业负担稳就业 数字经济就业吸纳能力强 未来三日长江上游仍有较大来水 上海发布《窗阳台绿化推荐植物名录… 《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