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0年05月25日 星期一 欢迎访问法新网!·首页·关于我们·杂志订阅·广告征订·理事单位·人员查询·联系我们
网站公告:讲述中国法治故事,传播中国法治声音,阐述中国法治特色,弘扬中国法治精神
和唐伯虎齐名的他,输在了起跑线但跑赢了人生
发布时间:2020-05-25 09:34 | 来源:上观新闻


2020年,恰逢“明四家”之一的文徵明诞辰550周年。近日,刘海粟美术馆挑选出馆藏精品——文徵明《五瑞图》,举办了一场“晒宝节”。同时,围绕这幅名作,名为“存天雅集·博物赏识”系列的线上直播与线下雅集同步开启。

文徵明是传说中“江南四大才子”中的一个,也即真实历史上“吴中四才子”中的一个。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他是四人中最“笨”的那一个。

据传,祝枝山5岁能写大字,读书过目成诵,9岁能作诗,被称为“神童”;唐伯虎16岁参加秀才考试,就中了第一名;而徐祯卿16岁就著有《新倩集》,并因此闻名于吴中,26岁中进士。

相比于这三个天资聪颖的“学霸”,文徵明的差距显而易见:直到11岁才能说清楚话的文徵明,小时候被很多人怀疑智商有问题。他一生九次参加乡试,一直考到53岁,均落榜而归。尤其是,唐伯虎第一次参加乡试时,就和文徵明结伴同行。那一次,唐伯虎轻轻松松高中解元,而已经是第二次赴考的文徵明,再一次名落孙山。

尽管输在了起跑线,但命运似乎最眷顾文徵明。四大才子中最年轻的徐祯卿,最早离开人世。之后,唐伯虎郁闷辞世,祝枝山也在不服中离世。而文徵明一直活到90岁,这在500多年前,几乎是个奇迹。在漫长的人生中,他修炼成为诗、文、书、画俱佳的一代宗师,世人赞誉他为“四绝全才”。或许,这才是四大才子中的“人生赢家”。

在不少人的眼中,他的艺术成就甚至可能超过了大名鼎鼎的唐伯虎。“晒宝节”上,上海书画出版社编辑苏醒认为,“就整个明朝而言,沈周是第一代领袖,文徵明是第二代领袖,第三代领袖则是董其昌。这三人的共同点在于:其一,三人皆为大书画家,书画创作上的成就极高,影响深远;其二,三人又都收藏宏富并精于鉴定,这使得周边的其他藏家产生了围绕他们的收藏活动。反观其他一些大家,如唐寅,其绘画上的天才和成就并不下于文徵明,但在鉴藏领域却没有什么影响;而收藏极富的项元汴,在绘画创作上又几乎没有成就。由此可见,能够集书画创作与鉴藏于一身者,仅沈周、文徵明、董其昌三人。而此三子中,文徵明正是承上启下的关键人物。”

创作《五瑞图》时,文徵明已经80岁了。上海博物馆书画部副研究员孙丹妍说:“那时候,他已经被江浙一代的文人画家当成老神仙供起来了。《五瑞图》的尺寸之大、绘制之精,非常罕见。当时文徵明已经80岁,这个时候能请动他画的人,应该是很有地位或者说和他交谊很深厚的人。而吴门画派的影响在当时已经是一个全国范围内的审美风潮了,这和文徵明的交友有关,也和吴中文人在明代政坛的影响力有关。”

《五瑞图》画中到底是哪五瑞?澎湃新闻艺术主编、上海书画院兼职画师顾村言认为:“这幅画中,个人比较倾向于树、草、芝、云、石。五瑞在元明清时期较为普遍,但进入近现代后,逐渐删减成为人们所熟知的岁寒三友。其实,包括齐白石、吴昌硕,他们所画的清供图以及大年初一挂在家里面的岁贡图,有花花草草、瓶罐、扶手、天竺、橘子等,这些都代表祥瑞,都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五瑞的历史梳理,从最早的玉器五瑞,到明代的树、草、石,到后来清供,慢慢是一个过程,就像吉祥物一样,是一个发展的过程。经过这次疫情后,我觉得重提五瑞,驱邪祛毒,还是很有意义的。”

在今年的国际博物馆日之际,《五瑞图》在刘海粟美术馆“晒”了三天。而刘海粟美术馆也连续三天通过在线直播,为大家从不同维度介绍了文徵明的《五瑞图》。刘海粟美术馆馆长阮竣表示:“我们试图用一种教育活动的方式,来解析一些刘海粟美术馆的藏品。所以大家看到在我们背后挂了一幅匾,是当年康有为给海粟先生的一幅题词叫:存天阁。存天阁的斋名是刘海粟先生的书斋,也是当年上海美专的图书馆。”阮竣解释,活动起名叫“存天雅集”,“是用雅集的方式试图从形式、语言、内容上去还原中式文人对于一件作品、一个事件、一个趣事或者一个艺术故事的解析。这个内容是美术馆试图打造的一个全新文化内容。”

 
 
 
 


责任编辑:桑尼
最新文章
北京科技大学师生热议习近平主席回… 携手同心 高校与海外学子共战“疫… 高校平凡英雄书写抗“疫”故事 脱贫攻坚 首都高校在行动 专家:留学要学会识骗局,不付钱是… 俞敏洪:升级外国留学生认证条件 … 武汉中考取消体育现场测试 考生按… 教育部:不得佩戴N95口罩进行体育…
推荐文章
发改委下达首批中央预算内投资24.5… “新电商人才发展计划”发布 聚焦… 实践“卫星互联网”新基建 青岛航… 涓涓细流温润贫困山村 空军工程大… 日本21日将正式解除大阪、京都、兵… 俄以外长通电话着重讨论中东问题 市场监管总局:我国获得国际承认的… 工商银行加大创新提升金融服务供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