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19年12月20日 星期五 欢迎访问法新网!·首页·关于我们·杂志订阅·广告征订·理事单位·人员查询·联系我们
网站公告:讲述中国法治故事,传播中国法治声音,阐述中国法治特色,弘扬中国法治精神
“全民猜地名”为何这么来劲?——从解读地名热看坚定文化自信
发布时间:2019-12-20 10:22 | 来源: 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12月18日电 题:“全民猜地名”为何这么来劲?——从解读地名热看坚定文化自信

  新华社记者高蕾

  近段时间以来,一部以“猜地名”为主要形式的电视节目,在民众中间引发了一场“全民猜地名”的热潮。专家表示,地名是社会交流交往的基础信息,也是重要文化载体。解读地名活动受到持续关注,为进一步弘扬传统文化,坚定社会大众文化自信提供了新的尝试。

  关于地名的来源,浙江舟山群岛地名文化工作室工作人员王建富认为,一个地方的地名,可能源自当地最典型的自然特征,也可能来自重大的历史事件,或来自地方的人文特色、生活习俗、精神追求、希冀向往等。人们对自然与社会的各方面、各角度的认知,都有可能投射到小小的地名之中。

  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六朝博物馆馆长胡阿祥认为,地名和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密切相关,但许多人对它的认知停留在表面。“我一直认为,行走在地名里,就是走在历史里。比如,走在深圳的地名里,就是走在改革开放的历史里;走在南京的地名里,就是走在六朝古都2000多年时光长河里。”胡阿祥这样看待地名的含义。

  在王建富看来,地名不仅是历史文化的载体,往往还寄托着游子对故乡的思念和眷恋。作为一名在海岛基层工作了30年的老地名工作者,王建富工作之初正值两岸通邮起步之时,他发现很多去台老兵寻亲的信件因为是请人代写的,信封上的地名常常出现错误。但如果把信封上写的用相近的方言翻译,基本还是能找到对应的正确地名。“可见,一些去台老兵虽然文化水平不高、又已离家数十年,但故乡的名字仍然牢牢镌刻在他们的脑海里。”王建富说,“地名成为在外的游子赓续根脉最重要的线索。”

  “目前,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共收集地名1200多万条。可以说,每一条都承载着历史的见证、文化的记忆、情感的寄托。”民政部区划地名司相关负责人说。

  该负责人表示,当前,民政部正在推进修订《地名管理条例》,拟对规范地名管理、保持地名稳定、保护地名文化等做出一系列新规定。“此次解读地名的兴起也将对规范地名管理、加强地名文化保护等工作产生促进作用。”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康震认为,解读地名热潮的基础是近年来学习传统文化兴趣的回归。他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中的地名“玉门关”为例指出,很多人知道玉门关这个地名,但有关东汉时期军事家班超与玉门关的故事却鲜为人知。“我们看似在解读地名,实际上是在解读地名背后的人、文化和生活,以及我们的情感。”康震说。

  民政部地名研究所研究员刘连安也表示:“地名是文化化石,其中积淀了最深沉、最为社会公认、与百姓生活最为密切的文化共识。大家热衷于解读地名,源于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是文化自信的具体体现。”

  在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教授周尚意看来,解读地名满足了社会大众对“我是谁”“我从哪儿来”问题的思考和回应,对于如何更好地增进文化自信也有启发借鉴意义。“我们完全可以相信,只要善于发掘传统文化和当代社会生活之间的契合点,找到传统文化的‘烟火味’,就可以更好地弘扬传统文化,坚定全社会的文化自信。”



责任编辑:桑尼
最新文章
文学是底色与保证 国产纪录片激发家国情怀 国产电视剧的深度与温度 1800张图片留住“最后的江南秘境” 大剧院青年作曲家计划评出三强 德国慕尼黑交响乐团揭幕西安国际音… 太平公主丈夫薛绍墓发掘:曾遭破坏… 原创话剧《此心光明》巡演南京
推荐文章
总书记关切高质量发展|污染防治攻… 落实“26条措施” 福建推出移动通… 台湾地区2020“大选”首场政见发表… 一位台湾姑娘打开的西藏“文化之窗… 闽台婚庆行业“甜蜜牵手” 台湾拟定地震震度新分级 防灾更趋… 拉萨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世界青年论坛聚焦全球性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