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西城区报国寺收藏市场。这个有着22年历史的市场即将关门恢复为文物保护单位。摄影/王飞
昨日,听闻即将关停消息的市民前来拍照留念。摄影/王飞
昨日,中国连环画馆内,商家正在帮顾客寻找想要购买的连环画。摄影/王飞
“根据相关方面决定,2020年1月1日起,报国寺对原有承租商户不再续约租赁。对以往的合作表示我们由衷的感谢。”11月25日,报国寺收藏品市场有限公司向商户们发布了不再续租的通知,根据合同到期日不同,从明年1月开始,会陆续有商户退出市场。经营22年的老古玩市场即将落幕。
据悉,报国寺收藏市场关闭后,将恢复为文物保护单位对外开放。12月4日,新京报记者探访发现,相比其他市场关闭,报国寺收藏市场并未出现着急“赔钱甩货”的情况。店家也不着急寻找实体店,反而转战电商,寻找新出路。
探访1
卖古钱币商家称价格稳定不急甩货
12月4日,新京报记者到报国寺收藏市场内探访。市场内按收藏类别划分清晰,左中右三个区域中包括:纸品馆、书报刊馆、民间收藏馆、邮品馆、钱币馆、连环画馆、文玩馆、玉石、陶瓷等。每个馆内都由多家商户组成。在钱币馆内略显冷清,虽然距离当天的闭店时间还有三四个小时,但多家店铺已经大门紧锁,提前结束了营业。
下午4点,经营古钱币的孙玲开始收拾随身物品,准备锁门回家。她和市场的合同只到12月31日。她称,是在上周一接到了市场不再续租的通知,虽然有些突然,但她并未着急赔钱甩卖。“我们做古钱币的商家,卖的都是老物件,卖一件少一件,价钱没法压得太低。”孙玲指着柜台中的古钱币介绍,这些古钱币也是她自己收来的。“现在国内古钱币的价格在网上都查得到,基本保持平稳,实体店的价格浮动也不会太大。就算市场关闭,这些文玩古钱币也不会像小商品那样大甩卖的。”
有顾客进门,孙玲也不着急招呼,而是任由顾客自己挑选。“懂行的人不用我介绍,他能看出来东西的好坏,要是不懂行,我说再多他也不会买的。”孙玲说,在报国寺收藏市场的卖家都比较“佛系”。
一名顾客进门,向孙玲询问“五帝钱”古钱币。“350元一串最低。”在听到孙玲报价后,顾客没还价,直接买了两串。顾客李先生称,他就住在广渠门桥附近,从1998年开始跟着父亲逛报国寺,几乎每个周末都要来一趟。得知收藏市场即将关张的消息后,他已经来了三四趟。“的确是对这里有感情,在别的小孩逛公园的时候,我正在报国寺里淘换东西呢。”他称,是本着捡漏的心情来逛的,没想到好东西都不降价处理,他几次扑了空。
探访2
从地摊到店铺 商家称辉煌已过
“我在这里开店已经有15年了,从地摊到室内,报国寺收藏市场最好的时候已经过去了。”经营珠宝玉器的张兰溪收拾着柜台上的戒指和挂坠,将不着急出售的商品一件件收拾好,放在柜台最下面。她是江苏人,在2004年跟着爱人到北京经商。当时,他们在报国寺收藏市场里只有一个地摊,卖着真真假假的蜜蜡、琥珀、水晶。
她说,进入市场,第一件事就是和老摊主们“盘道”。“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在这里摆摊的大部分是老北京,对报国寺的历史都能说上几句,大家对这个地方感情很深,甚至觉得自己在古寺里摆摊,是一种有文化的象征。”在其他摊主的熏陶下,张兰溪也能背出几句报国寺的历史,“报国寺始建于辽代。明末清初,报国寺就是老北京的书市了,的确是文化人聚集的地方。”
张兰溪称,她在来北京之前就知道,1997年,报国寺举办了第一届全国钱币博览会,那时候报国寺古玩市场正式开业。“报国寺收藏市场在文玩圈很有名。”当她2004年入驻时,报国寺里里外外都是摊位,“跟整改前的潘家园一样,地上、树上摆的都是东西。顾客人挨着人,天天都跟逛庙会似的。”她称,古董、手串核桃、瓷片、邮票、小人书等等都摆在地上。“别看东西放在地上卖,很多都要万八千才能拿下。”张兰溪回忆,2011年前后是报国寺收藏市场最火的时候,寺内1000多个摊位,寺外的过道上也密密麻麻地摆着1000多个地摊。
“那时候不愁卖,多少钱的东西都能碰到买家。”她说在2011年到2014年初是生意最好的时候。“2011年我挣了50多万元,今年马上结束了,我只挣了不到10万元。”张兰溪说,2011年到2014年之间,她发愁进的货跟不上销售速度,最怕快递不给力,耽误卖货。而现在,她却担心压货,资金无法回笼。“从2014年报国寺整治,市场里的89间违建被拆了,露天摊位也被取消,顾客少了很多,人气聚不起来了。”她称,驻店之后客户减少很多,尤其是散客,一年两万元的柜台费用都成了很大的负担。张兰溪说,“市场的好时候已经过去了,是时候找个新出路了。”
探访3
店主支持恢复为文物保护单位
在现场的报国寺收藏市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报国寺在明年将开始升级,今后将会全面恢复为文物保护单位,作为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场所重新向公众开放。他称,停止续租是实情,但也并非所有商户都会被清空。他称,报国寺后大殿内整体展示着玉石玛瑙、红木家具,由北京無玊文化有限公司承租。公司入驻报国寺后大殿仅一年时间,根据现阶段通知,报国寺左右两侧区域的个体门店确定是要停租了,后大殿还在等通知。
与此同时,店家也在为店铺未来考虑。一些商家坦承,不会再找地方开实体店。“现在网络上好挣钱啊,我是不会再租实体店了。”张兰溪称,她的客户大多已经加了微信,她会不定期在朋友圈更新商品,老顾客直接在微信下单,她快递送过去。“潘家园的摊位相对便宜,但是露天摊位夏天热,冬天冷,真是受不起这个罪。我们一直做老客户,就算实体店没了,也不耽误做生意。”
也有商户在挑选新店的地址。经营核桃玉器的店主朱先生告诉记者,他已经在华夏古玩城找摊位,但是具体情况还不确定。“那边的摊位费比报国寺要贵一些。”他称,一些商户建了群,商量何去何从。“大家那么多年的老邻居了,想搬去一处地方,也算有个照应。”他称,目前有几个打算“华夏古玩城、马甸古玩市场、潘家园市场”。
朱先生称,绝大部分商户都在网上有微店,所以也不着急搬家。“大家还处在观望之中吧,能够集体走,当然好。但我们也觉得不太现实,各自的情况不一样,能够承受的租金也不一样。”他称,对于把报国寺恢复成文物保护单位对外开放,他很支持。“像是这种老寺院也应该受到保护,要是一直这么做商铺,的确会有安全和火灾隐患。我想大部分商户都能理解。”(张静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