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观察
孙不熟专栏
“粤港澳大湾区”被写进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了,环珠江口湾区成为中国第一个被明确定位为“湾区经济”的地区,粤港澳地区也将从“三角洲时代”迈向“湾区时代”。
那么,这两个名词有什么区别呢?首先体现在起点上的不同,三角洲是一种河口冲积平原,往往地势平整、水网密布、土层肥沃,特别适合农业的发展。所以,“三角洲经济”的起点是农业,是一个在农耕时代便已存在的经济形态,但“湾区经济”的起点是工业,而且是全球化时代开启之后才有的经济现象。湾区不一定是河口冲积平原,也不一定适合农业发展,但一定要有港阔水深的优良海港,并据此形成发达的海港经济区。
二者的第二个不同是腹地,三角洲因为是江河入海口,会通过江河与内陆地区建立紧密的经济联系,给三角洲带来广阔的经济腹地。湾区不一定是江河入海口,其腹地一般不如三角洲,但凭借天然良港,对外贸易的能力强,通过海外市场弥补腹地的不足。所以,湾区的“腹地”主要在国外,表现出强烈的外向型经济特征,比如东京湾区的工业品大部分是出口,其腹地就是国际市场,旧金山湾区的腹地也遍布全球,比如深圳、新竹、班加罗尔等与硅谷密切联系的高新技术产业区。
总的来说,三角洲在内涵上更强调对内辐射、带动腹地发展,湾区则更强调对外连接、抢占全球产业链的制高点。作为一个拥抱自由贸易的国家,中国当然得有自己的一流湾区经济带。就目前来看,中国几个主要的海湾地带中,粤港澳的确是最有条件建设“湾区经济”的地区,原因有三:
首先,珠三角是中国外向型程度最高的经济区,没有之一。这里有香港这个全球金融中心,有澳门这个享誉全球的娱乐中心,二者深入国际经济体系的程度,远高于渤海湾区的天津与长江口湾区的上海;这里有高度国际化的企业与畅销全球的科技产品,东莞的“世界工厂”美誉早已名扬海外,华为、大疆、格力等珠三角企业早已在国际市场上攻城略地。相比而言,长三角与渤海湾的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表现都要略逊一筹。
其次,在经济发展上遇到瓶颈的港澳,也迫切需要新的发展机遇与政策导向,国家将二者与广东省打包在一起建设大湾区,除了能够体现对港澳的重视,另一方面也希望据此深化港澳与内地的联系,进一步消除行政隔阂,为贯彻执行“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发挥更大作用。
还有,粤港澳大湾区与旧金山湾区具备很好的可比性。世界上最发达的湾区经济带分别是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和东京湾区,其中纽约湾区一直是长江口湾区的参照系,东京湾区的特色是临港工业,在今天的互联网时代显得有点落伍,只有旧金山湾区才是粤港澳大湾区最理想的对标者。
在地理形态上,二者都是阳光明媚之地,生态环境较好,都凭借高度的外向型经济成为本国第一经济大省/州。
在经济地位上,旧金山湾区所在的加州是美国第一经济大州,广东省是中国第一经济大省,粤港澳地区占中国经济的比重与加州在美国的情况基本相当。
在产业结构上,加州是美国最重要的高科技与娱乐产业中心,而粤港澳地区的穗莞深经济走廊也是中国最重要的高科技产业中心之一。
在文化气质上,二者也有很多的共同点。加州曾在19世纪成为全美淘金热的中心。广东在中国近代史上也多次引领风骚。加州与粤港澳地区都具备变革、创新、敢饮头啖汤的传统。美国曾经有过“加州淘金梦”,中国也有过“发财到广东”的广东梦。
总的来说,环珠江口地区在建设“湾区经济”上具备很好的条件,这是其地理形态、外向型经济优势、产业结构、气候条件等多个因素共同决定的。不过,粤港澳在共建大湾区上仍然存在一些短板,比如高等教育、路桥互通、陆港融合等等,这都需要三地加强合作、共同进步。
(作者系华南城市研究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