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18年01月30日 星期二 欢迎访问法新网!·首页·关于我们·杂志订阅·广告征订·理事单位·人员查询·联系我们
网站公告:讲述中国法治故事,传播中国法治声音,阐述中国法治特色,弘扬中国法治精神,《法制与新闻》官方网站
弘扬中华文化 促进国际交流
发布时间:2017-02-08 16:13 | 来源:新华网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要推动中外文化交流互鉴。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合作,创新人文交流方式,丰富文化交流内容,不断提高文化交流水平。

  迄今为止,中华文化已成为所有中华儿女对传统文化的统一认同。2017年是中华文化促进会成立25周年。25年来,作为全国性的联合性社会组织,中华文促会在展现中华文化独特魅力、增进世界对中华文化了解和认同等方面做了哪些卓有成效的工作?在迈向人类文化共同体的进程中,如何有效推动文化产业的繁荣与发展?在对外实践中,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与推广还存在哪些误区,又有何具体建议?对此,中华文化促进会主席、文化评论家王石日前接受了新华社记者的专访。

弘扬中华文化 促进国际交流——对话中华文促会主席王石
1

  记者:能否简要介绍一下中华文促会的办会宗旨和组织架构?

  王石:中华文化促进会于1992年创立,其宗旨是弘扬中华文化,促进国际交流。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称谓有很多种:炎黄文化、华夏文化、中华民族文化,民族文化等。还有更区域化的称谓,比如传统文化中的鲁文化、楚文化、晋文化等。少数民族也有不同的称谓。但是,随着时代发展,海内外、国内各民族形成了一致称谓,就是中华文化。中华文化促进会肩负着很大责任,我们这些年的中心工作,就是希望更多的人了解和认同中华文化。

  作为全国性的联合性社会组织,中华文促会立足国内,面向海外。在日本,我们有办事处,在瑞士、澳大利亚、美国等国家,都有我们的分支机构或团体会员,或建立了常年对口合作关系的单位。截至目前,中华文促会区域组织约有40多个,有各专业委员会50多个,有行业协作体7个,还有企业界的团体会员300多个。在同类社会组织中,我们的组织结构、体量、类型方面都有一定优势。

弘扬中华文化 促进国际交流——对话中华文促会主席王石
1

  记者:中华文促会曾发起著名的《甲申文化宣言》,这个宣言的核心价值是什么?

  王石:《甲申文化宣言》始于2004年,那年是甲申年,因此得名。当年,中华文促会的许嘉璐先生、季羡林先生、杨振宁先生、王蒙先生和任继愈先生,共同发起一个文化论坛,国内外知名科学家、教育家、作家、艺术家和文化学者等百余位嘉宾踊跃参加。论坛中,我们讨论了关于“中华文化与全球化”的议题,这是中国知识分子对于自身文化再一次向世界的表达,而《甲申文化宣言》就担负了这个使命。

  短短千余字的宣言,包含了“中华文化的涵义是什么”“中华文化在中国人心中有怎样的地位”“中华文化如何与全球化相适应”“如何与现代中国相适应”等诸多内容。它概括了一个重要问题,即中华文化是中国人的共同认同。

弘扬中华文化 促进国际交流——对话中华文促会主席王石
1

  记者:近年来,国学非常“热”,您认为中华文化与国学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王石:国学体现的是中国的学术部分。国学是相对于西学而言的,国学的中心是思想,所以我们常说文化是灵魂,实际上指的就是文化中间的学术和思想。但是,我们又说文化是生活方式,是礼仪、规矩、制度以及存在于百姓间的大众文化。欧洲人把文化说成大传统和小传统,讲的就是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所以中华文化这个概念应该说比国学的概念要宽泛很多。国学的概念基本在学术和思想领域,而文化的概念就较为宽泛了,从思想到核心价值、价值体系、制度体系、文学艺术体系等。

弘扬中华文化 促进国际交流——对话中华文促会主席王石
1

  记者:近年来,中华文促会在促进国际交流方面做了哪些卓有成效的工作?

  王石:中国早已不是封闭的中国。从前,梁启超先生访问欧洲回国后,就关于中国有过这样几个说法:中国的中国,亚洲的中国,世界的中国。从这个意义上讲,当前的中国是世界的中国,世界离不开中国,中国也离不开世界。

  然而,直至今天,提到“人类命运共同体”,更多的还是外交用语。我认为这不仅是外交思想,更是文化思想。如今的中国是世界的中国,整个世界是关联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因此,中华文化需要在与世界的交流中传承和发展,特别要充分运用海外文化节展、文物展览、旅游推介等各类品牌活动,助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支持中华医药、中华烹饪、中华武术、中华典籍、中国文物、中国园林、中国节日等中华传统文化代表性项目走出去。积极宣传推介戏曲、民乐、书法、国画等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艺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展示好中国形象,让国外民众在审美过程中获得愉悦、感受魅力。

  关于这一议题的讨论,对如今整个世界信仰多元、宗教多元、社会制度和文化多元的大背景下,如何避免冲突、如何和平共处,具有借鉴意义。

  其次,我们今年将召开东北亚NGO(非政府组织)会议。2005年,我们曾召开亚洲文化合作会议,17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参会,当时我们曾设想形成机制,比如说创立亚洲文化联盟,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如愿。现在我们采取更灵活的机制,就是会议机制。

  从外交方面来说,作为非政府组织,我们主要从事“民相亲”的工作。所谓睦邻友好的“民相亲”,首先要与“邻居”处理好关系。

  例如,2013年我们创立了“万里茶道协作体”。“万里茶道”是17世纪末在俄国、蒙古和中国形成的一条一万多公里的茶叶之路,从俄国的圣彼得堡一直到蒙古、中国武夷山,它是中蒙俄友谊的象征。所以我们创立了由这三国共同合作的“万里茶道”,每年举行一次“万里茶道市长峰会”。这条万里茶道的文化交流,现在已演变为沿路200余座城市的协作体,去年“万里茶道中蒙俄市长峰会”讨论的议题是沿路国家的文化旅游。

  什么是软实力?无非就是让人家喜欢你,从民间角度传播中华文化的方式更容易让海外受众轻松接受、入脑入心。因此,民间层面的文化交流非常重要。

弘扬中华文化 促进国际交流——对话中华文促会主席王石
0

  记者:您认为当今人类文化的发展趋势是什么?中华文化对人类文化发展有怎样的贡献?

  王石:我记得有一年的两岸人文对话专门谈及这个题目:中华文化对人类文化“可能的贡献”。“可能的贡献”源自国学大师钱穆先生之作,他在96岁那年写的最后一篇文章,阐述了中华文化对人类文化“可能的贡献”。他认为,在思想上,中国对世界的贡献可能是天人合一的思想。他认为天人合一是中国人独特的思想,这在世界哲学史上独一无二。这也提出了一个特别问题,即贡献不是单方面的承认,而要为世人所接受。比如,走向世界的“中华料理”。

  目前,在人类文化发展方面有两种声音:一种叫多元,一种叫融合。我认为,多元既是历史也是现实的存有状态,趋势是在不断融合,这和人类的社会组织方式有关。人类的社会组织越大,就意味着文化越大,所以中国人有一种思想:你只要认同我的文化,你就是我的人了,意即“四海之内皆兄弟”。存有状态是多元,历史和现实就是多元,在发展中逐渐形成多元,在多元融合中出现新的文化。

  何谓大同世界?首先是文化共同体,所以,融合是趋势。这个趋势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致的。因此,我们需重视三点:第一,珍惜自己的传统和自己的文化;第二,不能夸大自己的文化;第三,不能夸大自身文化和其他文化的差异性,反而,要更重视人的共同性,这才能成为一个命运共同体。在人类命运共同体中,人类、人性、文化、愿景、目标、希望基本是共同的,差异是次要的。

弘扬中华文化 促进国际交流——对话中华文促会主席王石
0

  记者:繁荣和发展文化产业是迈向人类文化共同体的重要途径,文化产业到底是文化还是产业?

  王石:作为民间的非政府组织,中华文促会依靠动员社会的力量繁荣和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创意产业,强大自身力量,通过“内力”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在发展中坚持文化的品质。

  文化产业到底是文化还是产业?我认为,文化产业还是文化。我们发展文化产业,始终要考虑主流文化价值,考虑将经典文化推向市场,这是我们的坚守。如果一味地把“文化盘子”做大,必定会把文化稀释,文化水土就会流失,甚至产生过度娱乐化、低俗化、商品化的倾向。作为文化人,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们面对的是大众文化,我们希望受众站着接受主流文化价值,而非我们跪下来迁就大众。

弘扬中华文化 促进国际交流——对话中华文促会主席王石
0

  记者:中华文促会自创会以来总计开展各类文化活动近2000项,尤以全面整理中华历史典籍为目标的《今注本二十四史》为社会广泛关注。能否介绍一下这部史学巨著的编纂出版工程?

  王石:近代以来对于二十四史全面整理,有三个最重要的版本:一是上世纪三十年代由商务印书馆整理出版的“百纳本”,即用不同版本拼凑成一部完整的二十四史;二是“中华书局本”或“标点本”,即20世纪50年代,一大批中国当代史学家为二十四史做了标点;三是《今注本二十四史》。从1994年开始,中华文促会组织全国300多位史学家开始这项浩大的编纂工程,如今20多年过去了,这部巨著已基本注释完毕。在编纂过程中,我曾大哭了好几场,因为参与这项工程的8位史学家相继离世。这项工程做得太吃力了,它也被称为中国文史界的三峡工程。

  如果说之前两次是“官修”,那么《今注本二十四史》是“民修”,主要任务有两个:一是史家注史,二是纠正记错了的历史。这次“民修”的最大亮点在于,没有改动二十四史的文本,可取的地方保留二十四史的原貌,而注释处标明哪个地方应该改正、哪个地方应该解释和如何解释、有哪些不同观点等,具有很大的参考意义。

  很多人问我,为啥要做这个“苦差事”?我说,因为二十四史是最有连续性、最有规模、最有历史意义的经典中国故事,而我们的工作就是传承和保护中华文化经典。

弘扬中华文化 促进国际交流——对话中华文促会主席王石
0

  记者:您认为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实践存在哪些误区?又有哪些具体建议?

  王石:目前,我国在海外建立了很多文化中心,但有相当一部分在闲置中。而且,从对等原则而言,他国就会想,我们能不能在北京也建立一个本国的文化中心?对此,我们如何应对?我认为应该重视民间交往,减少简单的说教和宣传。

  中华文化走出去,到底为了什么?这个问题值得深思。我认为,“走出去”是为了交朋友,而不是简单地用所谓的文化炫耀国威。文化,是润物细无声的东西,应该从中表现中国人的真、善、美和可爱之处。

弘扬中华文化 促进国际交流——对话中华文促会主席王石
0

  记者:今年中华文促会有怎样的愿景和工作计划?

  王石:2017年我们将把已经开辟的具有品牌意义的工作继续保持和提升。比如,中华文化年度人物活动,将在和凤凰卫视合作的基础上加强传播,让这些具有文化含量、具有典范意义人感染大众、感动世界。又例如两岸人文对话,我们今年或在香港举行,谈论人们更加关注的文化议题,使活动走出学术和大师们的圈子。此外,我们还希望形成东北亚国家和地区的民间文化合作机制。

  同时,我们今年开始尝试“文化+”项目。例如创立中华文促会的文化旅游研究院,协助国家推出特色小镇的建设。又例如成立文化名镇协作体,筹备世界性文化小镇的规划与设计展。此外,我们和华侨城集团合作成立文化企业,探索经典文化走入海内外市场的新路径。

  归根结底,弘扬中华文化、促进国际交流,展现中华文化独特魅力、增进世界对中华文化了解和认同,这是中华文促会始终追求的目标。



责任编辑:高翔
最新文章
第44届Miss Globe®蜜丝歌… 金钥匙音乐节国际钢琴作曲大赛12岁… 邹红平荣获第21届环球夫人大赛全球… 尽我所能——徐青峰绘画艺术作品展 尽我所能——徐青峰绘画艺术作品展… 今日立冬:黄花独带露,红叶已随风 深圳读书月开幕 莫言等将出席读书… 多民族剪纸艺术共话“乡愁”
推荐文章
全国人大常委会举行第一百零九次委…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 最高检对张文中案顾雏军案同步审查… 公安部:严肃追责赌博幕后保护伞 打… 最高检已纠正7件涉产权刑事申诉、… 公安部党委召开2017年度民主生活会… 最高检:谨防假冒检察机关实施电信… 曹建明:坚决拥护党中央关于宪法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