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18年01月30日 星期二 欢迎访问法新网!·首页·关于我们·杂志订阅·广告征订·理事单位·人员查询·联系我们
网站公告:讲述中国法治故事,传播中国法治声音,阐述中国法治特色,弘扬中国法治精神,《法制与新闻》官方网站
名校长的使命
发布时间:2016-12-03 13:13 | 来源:中国法制与新闻网


 名校长的责任与使命

什么是名校长?我认为,他是校长群体中的比较优秀者。他既是一种荣誉称号,更标志着一种素质,一种才能,一种智慧,一种境界。其表现是:在社会上有较高的知名度,在学生和家长中有较强的信誉度,在教师中有较深的信任度。

名校长应该是一个有思想的校长,因为只有思想的引领才是真正的引领;

名校长应该是站位高、看得远的校长,用学生明天的生活质量设计学校今天的教育行为;

名校长应该是有悟性的校长,因为悟性是校长智慧的生长点,悟性是“片言只语”、“苦思冥想”后的“眼前一亮”;

名校长应该是有进取心的校长,敢于挑战困难,不断超越现实,保持学校持续发展。

校长肩负着教育发展的重任,托付着启迪未来的希望。一位名校长,当置身于学校时,崇高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使命感,会促使他把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与深思转化为智慧与热情的不竭之源;当今天的教育决定着国家的明天这一观念成为一种自我意识时,名校长就已经成为国家意志和民族意愿的化身;当忠诚和敬业真正提升到较高程度时,个人与时代潮流的联系、个人与事业发展的思考就会成为名校长整体精神的体现。

基于普通中学教学与管理的实际需要,着眼于中华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为学生终身发展和一生幸福负责,名校长的重要使命就是要追求思维的创造,捍卫职业的崇高,保持理念的先进,谋求发展的突破。对名校长而言,明天不是要去的地方,而是要创造的新领域。

特级教师于漪最近在《上海教育》中有一篇《要建立自己话语权》的文章,她认为名校长的话语权就是“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就是对教育的敬畏与自信。

名校长的特征与作用

校长是一所学校的代表,其工作方式和心理状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校的精神面貌。办优质学校,做知名的成功校长,已成为时代的呼唤和人民群众的迫切要求。

研究名校长的成长规律,我们会感到,一个成功的校长是学校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他们的成功都源于其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的累积,他们都使学校在原起点上有大的进步,在原质量上有大的跨越,在原规模上有大的扩展。就发展而言,其知名的内容可以反映在不同的方面。

如北京十一中学校的李金初校长以敢为天下先的改革精神而闻名,江苏洋思中学蔡林森校长以“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理念办好学校而闻名,上海闸北八中刘京海校长被誉为“成功教育”之父而闻名,而陶行知先生用生活教育、平民教育的思想指导教育教学实践成为当代教育大家。

以,一位名校长的成长应当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征:

一是丰富的实践。没有实践检验的培养与锻炼,名校长就会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换言之,红头文件产生不了名校长,个人自封作秀也成不了名校长,群众评议也酝酿不出名校长。只有执著的敬业精神和充满智慧的实践活动才能使普通校长走向名校长成为可能。

二是独特的个性。体现在思想深远于他人,思路超前于他人,思维敏锐于他人,继而成为教育领域校长群体中的领军人物。如果没有独特的个性,也就失去了丰富多彩的创造性。

三是漫长的周期。据资料统计,成功校长担任正职的平均年龄为43岁,成为名校长的平均年龄为53岁,由一名普通正职校长成长为名校长需要十年左右的时间,在此之前,还需经过适应期、成熟期、高原期、成功期几个阶段。再有,几乎所有的校长都经历了担任班主任、年级或教研组长、中层干部、副校长等若干职务,这种职前准备期作为奠基阶段是较长的。所以,名校长的成长过程是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由不成熟到成熟、由不知名到知名的发展过程。同时教育工作的效益滞后效应,也决定了要成为名校长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因此绝不能急功近利地跟风。

名校长是一个发展性的概念,是相对于一般校长而言的。在当前,由于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名校长要发挥好以下作用:

一是榜样的示范作用。名校长是一个标杆,把学习的过程变成引导和激励全体校长们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努力追求辉煌事业的过程。

二是模式的辐射作用。名校长成功的办学经验或先进的理念,或某一方面突出的贡献一旦被教育界同行和社会普遍认同,就必然会形成一种先进的模式,被人学习和效仿;就必然在一定地域、一定层次、一定时期产生推动的作用。

三是情感的凝聚作用。名校长是一面旗帜,这面旗一旦树起,就会由认同演变成向心力,由一般号召产生出巨大的感召力,化身为权威,就会形成全体职工投入教育教学活动的合力。

名校长的培养与评价

追求,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动力;使命,是使一个人变得伟大的力量之源;责任,是一个人对明天进行选择的依据。

要培养一位名校长,就必须研究和重视其成长的规律、成功的因素。应该讲,“实践,理论;再实践,再理论”是名校长的共同轨迹;探索、研究、创新是名校长的必由之路。

那么如何培养和造就名校长呢?

首先,要有名校长应具备的追求发展的内驱力与高目标的和谐共振。我们知道,对校长的发展来讲,内因是根据,且内因作用于外因。可以肯定地讲,一个不愿意追求成功的校长无论自身条件有多好,各级行政部门如何重视,学校基本设施多么完善,也很可能走向平庸。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吴秀娟讲:校长事业的成功不外乎是外部原因和内部原因运动的结果,但个体的因素是关键。内驱动力就是汽车的发动机,好的发动机加上理想的目标就是成功。否则,汽车的外表再好,也可能是慢速的或是原地不动的。

其次,学习与实践要有机地结合,这是一条主要途径。没有一个名校长不是一个勤于学习、善于学习的校长。多读书,爱读书一定是名校长的必备品质。“读一本好书,乃享受思想的初夜权,其乐无穷。”只有读书,才能够使人学会深思,远离肤浅。在教育实践中,当你遇到某个问题而百思不得其解时,当面对一个话题而感到无话可说时,学习就能使你思路得以开通,视野得以扩展,语言变得丰富多彩。作为学习与实践的结合,要努力做到“四个度”:即理论学习有高度,实践探索有深度,文化底蕴有厚度,知识视野有宽度。

第三,要有认真的反思与总结。反思是思想与行动的对话,总结是实践与经验碰撞的火花。必须坚信一点,无论学校层次的高低,地域教育发达与否,都有可能造就名校长。我们常常会发现,规模不相上下、校长任职时间相近的学校,由于不同校长的经营,若干年后相差距离会很大,其差距可能就在于校长反思的结果不是积极的改进,总结的成果不是积极的提升。事实上,普通学校也能成就大教育家,使一所后进校变成先进校,其校长便是成功的。当然,先进校并不意味着升学率一定要高,而是要像上海推行的“新优质学校”那样,成为“家门口最好的学校”。

第四要有科学的评价。对名校长的评价和认定是一个复杂、系统的工程,既要结合校长个人努力的成果,更要结合所任职学校教育教学的质量;既要重视鲜明的个性,也要顾及一个时期、一个地区的整体现实状况。从目前来看,评价要有利于突破校长提升的瓶颈,确实成就一批省内外、国内外的知名校长。由于学校之间的差距,往往反映出校长之间的差距。所以,校长的成功与发展,关系到学校的生存与发展。从现实来看,我认为全面提升,突破一点更适应我国的教育现状,更有利于促使名校长脱颖而出。

名校长与学校成长

名校长与名校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名校长带出名校,名校造就名校长。名校长的成长必然要以学校的成长与发展为基础,就像树木离不开大地一样。而名校的社会资源、教师资源、管理资源也会为一个校长的成长产生提速的作用。

我认为,名校与名校长有一定的相关性,但绝不是必然的。一个校长能否在社会上“成名”,不仅在于他是否在一所名校任职,更在于他是否保持并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或者是否使一所薄弱学校变成了社会公认的知名学校。一个名校长的重要作用就是要引领学校的科学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学生的健康发展。就是要在文化品位、教育精神、社会责任价值引领等方面设计学校的发展轨迹。

在实际中,每个学校的具体情况不同,管理模式和教学模式也不尽相同,如果大家都只遵循单一模式,那就只能有一个第一,如果我们能办出自己的特色,我们每个学校都可以成为“唯一”。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不求第一,只求唯一”。

名校长更应该能促进薄弱学校、普通学校的发展,现在有些薄弱校把主要精力放在追求升学率上,其实是在强者面前“示弱”。

最近上海提出让每一所家门口的学校成为优质学校,这是最接近教育本源的价值回归,是教育均衡发展的内涵开掘,是缓解过度择校的有效行动。这为每一所学校成为名校提供了可能性。但可能变为现实还需要教育工作者的努力。

名校长与成长环境

当前要解决好教育信仰问题,因为没有信仰就无法生成思想、观念和方法,试想一个没有教育信仰的教育团队怎能担负起振兴民族教育的历史责任。目前的中国教育有三大悲哀,没有信仰的人做教师,不想干真教育的人做校长,不懂教育的人管教育。所以一些教育行为必然会偏离教育规律。

近几年,几条有关教育的新闻比较刺激人们的眼球。长春市把“人民教育家”工程列入长春市教育“十二五”发展规划之中。还有《首都教育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纲要》正式出台,到2020年之前,北京市将全面实施十大重点项目,其中包括每两年评选20名“首都教育家”。教育家能这样“量产”吗?

现在的很多会议都会使用频率很高的两个词“提高认识”、“统一思想”,这样能出特色吗?能有独立之思想吗?

看看北京、上海、天津的几个城市精神,北京精神:爱国、创新、包容、厚德。上海精神: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天津精神:爱国诚信、务实创新、开放包容。你觉得有多大区别?这就是提高认识、统一思想的结果吧。使一百个个性变成没有个性,使一百个思想变成一个思想。

1932年,中央大学复学时,罗家伦在原来的校训“诚朴”后面加了两个字,变为“诚朴雄伟”。十七八岁的学生,就得狂一些,就得写出大气磅礴的话来,就得碰一碰中老年人不敢碰的问题,因为在这个年龄不敢去想,那以后只有两种可能:一是永远像牛一样被人牵着走路,而是到了老年幡然醒悟而悔之莫及。

我听一个知名中学的校长在介绍经验的时候说:他们学校近几年考入重点大学的有……,他们学校到过的领导人有……,他们学校获得的奖有……,他们学校没有打架违纪,他们学校没有学生早恋。

这是一所正常的学校吗?这里是一群正常的人吗?十八九岁的高中男孩子没有过一点点冲动,没有一点男孩子的刚性,能有人去到钓鱼岛打仗吗?一个天使般的女孩从一群男孩眼前过去,男孩们的眼里没有一点点羡慕、痴情的感觉,这些男孩子还是男孩子吗?

我们现在的评价标准和价值取向,是不是太过于注重美,而是去了真;太过于追求全,而失去了特;太过于看重了意,而失去了善。

有一本书《中国学生缺什么》,书中归纳了七个缺:缺真实、缺健康、却创造、却激情、缺发展、缺阅读、却快乐。其实啊,真实和善举应该是引起我们重视的教育内容。

在学校,学生如果上学迟到,实话实说---起床晚了,就会遭到老师的一顿训斥,甚至惩罚;倘若换一种解释---在家学习忘了时间,就可以理所当然地走进教室,可能还会得到老师的一番表扬。说真话和说假话,结果大相径庭。

很多家长在家里反复教育孩子:现在的社会要学会说话,说别人爱听的话。渐渐地孩子们便学会了说讨好别人的假话。于是,一个五六岁的孩子见到一位六十多岁的又丑又胖的邻居,就会违心地说道:阿姨,你长得真好看!这些趋利化的行为背后,必然以牺牲真实为代价。

今天的学生,明天要成为社会的主人,他们的思想感情是否健康、人格是否健全,对他们本人、对整个民族的素质而言,都及其重要。一个不会说、不愿说、不敢说真话的孩子,很难想象他能站在正义、真理的立场,做出多少真善美的事情。

校长和教师要把说真话的权利还给孩子,这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的使命。

101011日、12日的中国教育报在新闻调查栏目中有一个关于校外培训系列报道,培训机构到底靠什么吸引家长学生呢?眼花缭乱的夸大宣传,挖空心思的内外结合,急功近利的内容设计,这里面都有公办学校明里暗里的送生源,拿回扣,出招数在助阵。公办教师不能把培训学校当成第二职业去做吧?!

绩效工资给校长带来多少困惑和烦恼?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了吗?原因在哪里?70%的进了教师的工资卡内,30%的让学校分配,还有多少吸引力啊?听一个学校的老师讲,绩效工资发放每个课时才7元钱,太少了!试问这节课背后的70%到哪里了?我们的基本工资起什么作用呢?

现在的老师管理上有三不,优秀的留不住,差的出不去,需要的进不来。

 

现在当校长难,要成为名校长更难,校长要面对越来越重的压力(上面压,同行比,家长选),越来越高的社会要求(政府的素质教育,未来的创新人才,学校的质量荣誉),越来越多的工作困惑(校长负责制能负责多少,自主办学在哪些方面自主,工作的压力向谁倾诉)。


所以,要成就名校、成就名校长,就要首先解放学校,解放校长,给校长多一些指导,少一些指责;让教育的大师多一些,让教育的大官少一些;让教育的当局者多一点,让教育的旁观者少一点。只有名校长多一些对教育基本问题、核心问题、热点问题、前沿问题的深度思考,才会有名校的学校文化引领、教学模式示范、人才培养创新;只有名校长主动与社会上的浮躁功利保持距离,才会有名学校的一块校园净土。

今天的中国教育不缺少理念,不缺少花样,而是缺少信仰,缺少有傲骨的人。中央电视台最近有一句广告词:没有思想的碰撞,不会有智慧的产生!愿我们在探讨名校成长的话题上能讲真话,诉真情,解困惑,树信心,这样中国的教育才会有希望。

总之,名校长使命的实现是一个历史的过程。名校长的成长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创造的过程。名校长追求的不仅是量的增长,更重要的是质的飞跃。一位哲人说,最好走的路是下坡路,而很苦、很累、很吃力、很寂寞,那是在走上坡路。名校长的劳动恰如走上坡路,因为他所进行的是塑造并提升一个民族未来的劳动,任重道远,功在千秋。(作者:姚世敏



责任编辑:高翔
最新文章
第44届Miss Globe®蜜丝歌… 金钥匙音乐节国际钢琴作曲大赛12岁… 邹红平荣获第21届环球夫人大赛全球… 尽我所能——徐青峰绘画艺术作品展 尽我所能——徐青峰绘画艺术作品展… 今日立冬:黄花独带露,红叶已随风 深圳读书月开幕 莫言等将出席读书… 多民族剪纸艺术共话“乡愁”
推荐文章
全国人大常委会举行第一百零九次委…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 最高检对张文中案顾雏军案同步审查… 公安部:严肃追责赌博幕后保护伞 打… 最高检已纠正7件涉产权刑事申诉、… 公安部党委召开2017年度民主生活会… 最高检:谨防假冒检察机关实施电信… 曹建明:坚决拥护党中央关于宪法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