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故事’只有用‘南腔北调’才能讲得妙趣横生。”“设网络文学奖并不需要‘洪荒之力 ’。”“改变文艺创作浮躁现象,唯一办法就是改革创新体制,文艺界也要供给侧改革。”……
正在此间举行的全国政协十二届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上,多位全国政协常委和委员围绕“促进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这一主题,议政建言,妙语连珠。
文艺创作:优秀作品离不开“工匠精神”
“艺术创作不能陈陈相因、简单模仿,以《海棠依旧》为例,该剧细腻地刻画了周恩来既与普通人一样又具有鲜明个性特点的情感世界,因而受到广泛好评。”全国政协常委、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原常务副主任杨胜群提出,一部优秀的文艺作品,离不开“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正是当今文艺创作中所缺少的。“纵观全国文艺创作,文化泡沫多,实质硬货少。”全国政协常委、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叶小钢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当前我国文艺创作中的核心缺失。
时代经典从哪里来?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高洪波看来,经典的缺失与网络时代的创作浮躁密不可分,“当下流传于众多电子平台的文章鱼龙混杂,质量参差不齐,格调不高,无病呻吟,一味采用猎奇或完全取悦读者的创作方式。”
改善浮躁的文艺局面,关键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真诚表达人民群众的喜怒哀乐。全国政协常委、原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龙新民提出,作家艺术家要有深厚的人民情怀,要有扎实的生活功底,“文艺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才能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
打造文艺精品,不仅要坚持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还须“现代化”和“本土化”交融。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市原副市长刘敬民认为,“应该保护好地方文艺特色,‘中国故事’只有用‘南腔北调’才能讲得妙趣横生。”
体制创新:文艺界也需要供给侧改革
“对传统文艺创作生产和传播,我们有一套相对成熟的体制机制和管理措施,而对新的文艺形态,我们还缺乏有效的管理方式方法。这方面,我们必须跟上节拍,下功夫研究解决。”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这段话,让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作协副主席陈建功至今记忆犹新。
陈建功以网络文艺举例:“相关部门还停留在‘集训’、‘表态’、宣示‘重视’的层次,在制度建设和工作方式上,还未见有所创新。以评奖为例,呼应一下时代,在国家级文学奖项中开设‘网络文学奖’,好像并不需要‘洪荒之力’。”
不只网络文艺,整个文艺领域也需要来一场“供给侧改革”。全国政协常委、国家一级演员李羚认为,“要通过体制改革和创新,使真正具有艺术价值的作品能够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使作品及其创作者得到应有的尊重。让人们不再觉得,深入生活勤奋创作既浪费时间又挣不到钱。”
文化供给侧改革,需树立精品意识。国家京剧院原院长吴江呼吁,在新的历史时期,国家级艺术院团要潜心创作精品,就要转换完全依赖国家的内部管理机制,使其真正承担起代表性、示范性、导向性和攀登高峰的历史使命,做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主力军。
打造文艺精品离不开艺术人才的培养。中国广播艺术团团长冯巩希望吸引更多的优秀文艺人才到基层去。他认为,我国艺术院校每年培养了大量的艺术专业人才,但真正能走上艺术舞台的却凤毛麟角。而广阔的生活舞台,急需专业艺术人才。在艺术人才的配置上,也要进行一次“供给侧改革”,来“去库存”“补短板”,让这些专业人才在基层群众文化的发展中建功立业。
网络文艺:做彰显自信的“空中使者”
从2015年的“现象级”热播剧《琅琊榜》到近期收视口碑双丰收的《微微一笑很倾城》,网络小说、网络文艺引发多位政协常委和委员的关注。
其实,自2015年10月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提出要“大力发展网络文艺”,到同年“加强网上思想文化阵地建设”被写入“十三五”规划建议,不少业内人士认为,网络文艺已进入发展的春天。但在网络文艺风生水起、发展壮大的同时,有关作品质量良莠不齐、网上媒体管理和产业治理水平不高等问题,仍令人忧心。对此,多位政协常委和委员提出,必须加强网络文化的顶层制度设计,加强对网络文化的管理、规范和引导,建设德艺双馨的网络文化创作队伍,引导网络文艺健康发展。
“亿万‘网络土著’青年中正在成长出一支草根文艺创作大军。”共青团中央书记处常务副书记、全国青联主席贺军科提出,“国家应大力培养优秀草根青年文艺人才,引领网络就引领了青年”。马德秀委员建议,既要培养和凝聚宏大的网络文艺青年生力军,更要让传统文艺工作者成为网络文艺的重要力量,夯实大众文艺的基础。
此外,不少常委和委员还提出,积极做大做强网络文化产业,使网络文化成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力量。要重视提高网络文化产品的原创能力和文化品位,进一步增强其核心竞争力,让我国的网络文化产品以最快的速度、最好的品质走出去,使网络文艺成为宣传和彰显我国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的“空中使者”。